原來,姚沐心小學畢業(yè)的暑假,有一次在她祖母趙老太太家,和一個比她小兩三歲的弟弟一起玩,兩人為一件事起了爭執(zhí)。
姚沐心那時還叫梁玢玢。
那弟弟是趙老太太唯一的孫子。
趙老太太偏心替孫子說話,非說梁玢玢撒謊。
梁玢玢想是委屈到了極點,就蹦了個臟字兒出來。那也是因為他爸平時就總罵臟話,孩子自然就學去了。
可趙老太太不考慮那些,她當時就打電話給梁奎慶,梁奎慶二話不說,馬上關了店門,回來就要打梁玢玢。
梁玢玢嚇得奪門而逃,梁奎慶也追了出去。兩人繞著樓跑了幾圈,梁奎慶也沒追上,最后梁玢玢不知怎么自己先停下了。
當時樓底下一個老太太問她干什么這么跑,她說“我爸要打我”,問她怎么不跑了,她說“老這么跑也不是事兒,要不就叫他打吧”。
這兩句話的功夫,梁奎慶追了上來,照頭就打,一下比一下狠,打倒在地上,又踹。
梁玢玢要爬起來,他又加了一腳。
她便一頭栽在道邊石頭上,當時就暈過去了。
那梁奎慶已經(jīng)紅了眼,一邊罵她裝死,一邊還要上腳呢……
周圍的鄰居看不過去,趕緊死拉著他。
要不然,這孩子那天可能就沒了也說不定……
這些,都是姚亦君后來趕到醫(yī)院的時候,聽鄰居說的。
梁玢玢第二天醒了過來,當時大夫檢查沒什么大礙,她自己說什么也都很清楚。
只是出了院之后,偶然看到自己小時候在懷馨的照片,她就不認得了。
問她以前在懷馨如何如何的,她也都不記得。
以前她偶爾還會想起一個幼兒園里交的朋友,或者小學一二年級的同學,受傷之后,她便都不再提了。
再去醫(yī)院查,大夫說大腦沒問題,這種情況最好還是找心理醫(yī)生。
心理醫(yī)生那里也看過幾次,大夫給了個推測性的診斷:可能是前后兩個地方的兩段生活,環(huán)境和氛圍差異都太大,她就下意識地雪藏了一部分她覺得不太真實,或者說,跟現(xiàn)實差距太大的記憶。
這么做,也是為了保護她自己,讓她更容易接受現(xiàn)實。
不過她的大腦沒事,如果能和過去的生活有聯(lián)結的話,以后可能還會想起來。
因為這件事,姚亦君自然和梁奎慶大吵了一架,差點要離婚。
可那個年頭,對孩子的教育并不是那么講究,打孩子的事兒都算是正常,不是嚴重的要命的,大抵也沒有為了這個認真離婚的,何況梁奎慶也認了錯,生活還是要過下去的……
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但之后,還有些亂七八糟的事,逼得姚亦君不得不離婚了。
所以,李老太太也是這次女兒回來之后,才知道梁奎慶的秉性。
其實,李老太太倒也不覺得離婚特別的丟人,她自己不到四十歲守的寡,可是也活這么大歲數(shù)了,能怎么著?上了年齡,一個人反倒還自由些。
只是姚亦君離婚的那個最直接的導火索,梁奎慶做的最齷蹉的一件事兒,姚亦君還沒告訴她。
作為老人還是抱有一線希望——萬一那梁奎慶有一天能大徹大悟了呢?
既然,二女兒已經(jīng)打出去了這個電話,看她的樣子,又十拿九穩(wěn),那也許,梁奎慶能改也說不定……
姚亦婕囑咐說:“媽,你不用告訴我姐,就當不知道好了。姐夫說他最近忙,他說等一空下來,就來懷馨找她們母女倆?!?p> 老太太皺著一張臉,不吭聲,也就等于默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