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普通的暗紋深衣,干凈的月白色簡單精致。
戚樂只手捧著遞與阿初,對方卻滿臉拒絕地連連退后,他便帶笑逼近,帶著打量的眼神看去。
“這是新衣,我從未穿過。雖是男裝,可你不日日都是這般打扮?“他笑道:“怎么?昨日從'戰(zhàn)場'歸來,舍不得換下這身'戰(zhàn)服'了?“
阿初仍沒有接,卻也沒有再退后。
“姑娘行行好,我還是個病人呢,要這樣舉到何時???“
說著,遣了秦旭之去燒水。
“人活著就要像個樣子,待會兒去洗洗換了衣服,干干凈凈的多好?何況還是個姑娘家?!?p> 晏承安上前取過又勸了幾句,阿初只得道著謝接下。
“這是...“
取出衣下那本泛舊的黃皮書,阿初有些錯愕。
戚樂解釋道:“我母親時常罰我抄寫這金剛經,說可平心靜氣、增長福德,這次離京也特叫帶了來。你即無事可做,便看在那一百兩的份上幫我抄寫抄寫,多多益善!“
還未等回話,便叫李律取了紙筆放去門西那間屋子,還囑咐若需個研墨的人,李律隨時等候吩咐。
阿初無言,默應,轉身回了屋內。
李律則撅著嘴去了廚房,蹭到秦旭之身邊兒,在自己身上到處聞了起來。
“沒味兒?。磕挠泻钩粑秲毫??“
還踮著腳把自己的腋窩挨近秦旭之。
“你聞聞,我怎么聞不到!“
“邊兒去!“秦旭之道:“我太高,聞不見底下的味兒。“
“唉...“李律倒難得沒有同他較勁兒,唉聲嘆氣道:“公子把我當什么人了,竟然叫我伺候那丫頭,給她塊墨錠都是好的!研墨...我才不干呢!“
“那可是幫公子抄的?!?p> “抄什么啊!“李律差點兒跳起來:“夫人哪有那么好糊弄!連公子的字跡都不認得了?這明擺著就不是給夫人看的,你什么腦子!“
秦旭之聽了一想,也是。
“那抄來有什么用?“
“誰知道!“
------
大火燒了半日才在傍晚被村民合力撲滅的那所孤院,現已成再無價值的殘垣斷壁。
留在這里的,除了滿地空蕩蕩的凄涼,只有白日的陽光和夜風吹去的灰燼。
事隔三日再次站在這里的阿初,仍舊悲憤難忍。
可這屋后山延婆婆的長眠之地,她竟不敢再去了。
說不上是為何,她雖不悔當日的言行,可看著面前消失不見的那所孤院,卻總覺有愧。
到底是自己擅自做了這樣的事,她不知...不知婆婆會不會因此怨她。
“呦!這不是攀進那大宅的阿初姑娘嗎?“
趙家大嬸兒故意扯著嗓子走近。
方聽說這阿初在這里站了小半日,她收拾了碗筷閑來無事就想著來瞧瞧,沒成想這臭丫頭還在這里。
“眼看太陽就落山了,你不趕緊回去給你家先生暖被窩,來這里杵著干啥?“
趙大嬸兒斜著眼嘲笑起來,周圍立刻有人聞聲圍觀,雖然都不吭聲,也都是來看笑話的。
“要我說呀!你的命挺好的!雖然跟了個大你一輪的男人,可是能蹭著京都人的邊兒,就比我們這些一輩子老老實實待在村里的農婦要強多了!你說同樣是個人,怎么差別這么大呢!“
阿初原就不太懂,不想同她計較,后聽著方才那話,才知她是在說什么,便轉身朝那邊看去。
圍觀的幾人亦捂嘴發(fā)笑,見自己看過來便又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慢慢散了。
那趙大嬸兒見周圍無人有些沒有底氣,頓時收了聲,甚往后退了幾步,以防阿初像放火那日一般,拿著什么東西就揮過來。
阿初面無表情地徑直往回走。
既然這女人不再說那些侮辱自己的話,自己也不愿生事。
可人就是這樣欺軟怕硬,你越不理會,她便越覺得你在害怕,越要得寸進尺。
“這就要走了呀!好歹聊兩句呀!你不說話就走了,知道的清楚你是個什么德性!不知道的還以為我欺負一個啞巴呢!“
不見阿初回應,趙家大嬸兒越說越來勁,竟罵了不少令人氣結的粗話,使得方散了人又聚了回來。
阿初已走出百米,忽而停在原地。
她在忍,一直在忍。
她沒有回頭,便是不想看見自己不愿看見的人性丑惡。
可那些羞辱又冒犯的話實在不堪,雖然對于莫須有的事沒有什么辯解的必要,卻也不能如此放任她們以訛傳訛。
她不在乎會被說成怎樣的人,卻不能叫晏先生受自己牽累。
阿初深吸了一口氣,摸上腰間的匕首,打算再嚇一嚇那趙大嬸兒。
還未拔,便聽得身后傳來宋堯松的聲音。
“嬸子作為長輩說出這種話來,不覺得丟人嗎!?“
“我丟人!?我!“
“嬸子是丟人,大家都知道,阿婆是被逼得走了那條不歸路,嬸子如此'善待'自己的婆婆,居然還趕光明正大地在這里叫罵,罵得還是幫嬸子將婆婆善后了的'恩人'。怎么?這人間的羞恥心幫您束縛的臉面,非要來日去了地底下才要預備撿回來?“
“你說啥呢!“
趙大嬸兒一副掐架的氣勢,雖然沒有聽懂后面那幾句什么意思,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話。
宋家不能得罪,她如何不知?所以即便受了宋堯松的氣也不敢真的懟回去,只能把這惡氣撒在阿初身上,越說得難聽些,她心里便越是暢快。
“呦!看來阿初這姑娘手段很高啊,堯松一個老老實實的孩子被你勾得魂都沒了!這會兒跟我都沒大沒小的!你說你住在那宅子好幾天,身子早就不干凈了,他居然還護著你!真是有些狐媚功夫吶!“
“你說什么!“
宋堯松轉眼已行至趙大嬸兒身前,到底是個男子,高大挺拔的身軀加上一副惡狠狠的表情,便已將她嚇得不輕,渾身哆嗦地只字不敢再言。
阿初見狀收回手來,仿若事不關己一般離開。
這個時候倒有人說合了,紛紛上前勸著拉著,都怕宋堯松一個年輕人突然沖動著當真動了手。
趙大嬸兒是個聰明人,懂得何為見好就收,那阿初都被她罵走了,何必再待在這里呢?
于是,宋堯松只得憤憤地看著趙大嬸兒的背影,轉身朝阿初那邊兒追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