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與你相遇以后

與你相遇以后

頓悟成空 著

  • 現(xiàn)代言情

    類型
  • 2018-07-27上架
  • 75737

    連載中(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quán)所有 侵權(quán)必究

第一章 佛云寺

與你相遇以后 頓悟成空 397 2018-07-24 19:01:33

  云殿市的邊界處,萬頃蒼翠,綠樹成蔭。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一直通往森林的深處,而那條路的盡頭,坐落著一座古寺,“佛云寺”。佛云寺處在山極陵山的頂端,且它的坐落方向比較奇特,它是坐南朝北。而一般的廟門是坐北朝南。由此登臨極陵山絕頂北望,與通常山巔之上的南望方向恰好相反,“倒看山”的說法由此而來。

  處在山頂?shù)姆鹪扑?,吸收了天地的精華,云山霧繞,仙氣飄飄。日出時分之際,那一道道光從佛云寺的后方照射過來,像佛光普照一樣,散發(fā)著金光。乃至佛云寺被后人稱作佛門圣地,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眾多游客、香客到這里燒香拜佛,亦或是觀光旅游。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前大院正中擺放著一個大寶鼎,刻有佛云寺寺名。其北則擺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爐。殿前各有旗桿一對,旗桿頂部各有一個幡斗。殿內(nèi)佛像前張掛著許多經(jīng)幡、歡門及各種法器使大雄寶殿更顯得莊嚴(yán)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按笮邸笔欠鸬牡绿??!按蟆闭?,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懾服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zhèn)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走近寺內(nèi),虔誠的香客多半進廟必拜,但這里并沒有彌漫香火的氣息,反而有一種“集大成者”的清凈安寧。參天古樹,樹與古寺的結(jié)合,營造出一種安靜祥和的氛圍,使人心情愉悅。清晨古寺,一眾佛門弟子,在大殿內(nèi)禪經(jīng)訟佛。一些香客手捧佛經(jīng),自愿加入了念經(jīng)。在如此的環(huán)境下,倒真有一種一入佛門清凈之地,六根清凈的感覺。

  走出大殿,南邊一條青磚小道,小道旁槐樹、松柏籠罩形成的綠蔭,給小道增添了一絲涼意,香客經(jīng)過,倍覺涼爽。小路的盡頭通往另一庭院,良緣庭。

  良緣庭的由來,起源于庭院中的那顆姻緣樹。姻緣樹由個體較大的木棉和龍眼組成的,二者分屬木棉科和無患子科,并無親緣關(guān)系,但相互依偎,情意綿綿。實質(zhì)上這是一種簡單的植物生理現(xiàn)象,由于二者機緣合湊巧,長得太近,當(dāng)風(fēng)吹樹搖時,難免互相擠壓,受傷后長出愈傷組織。因經(jīng)常摩擦,愈傷組織異常發(fā)達?,F(xiàn)二者僅有物理接觸,并未真正連理。

  只因相傳古時候,有一名叫漣漪的女子,與他家相鄰的一戶人家中,有一名叫孟清池的男子。兩人從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因父母交情頗深,便為倆人訂下了娃娃親,待他們成年之際,就讓倆孩子成親。光陰飛逝,二人都快成年之際,孟清池父母去漣漪家提親,雙方父母選定一個黃道吉日,為他們二人籌辦婚禮。然而成親前一日,邊境爆發(fā)戰(zhàn)爭,舉國各地征兵。孟清池在砍柴回來的路上,被官兵抓去當(dāng)兵。漣漪得知傷心的暈過去。春去秋來,在家中的漣漪盼望著孟清池的歸來,每天往院子里的那顆樹上系紅布條。日復(fù)一日,從不間斷。寒來暑往,家中的父母都覺得孟清池不會回來了,叫她不用等了。她不信,她始終相信他會回來的,回來與她成親。她對著大樹訴說心事,希望他能早點回來。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了六年。也許她的虔誠感動了這棵樹,它聽到了她的愿望。在又一清晨之際,她爬上樹,往樹枝上系著紅布條。遠(yuǎn)遠(yuǎn)走過來一個人影有點熟悉,那人朝漣漪走過來,走近又走近。那人便是她朝思暮想的孟清池,她飛快的下了樹,激動的熱淚盈眶,朝孟清池飛奔過去,一把抱住。

  六年的分離終于讓兩個有情人重逢,倆人補辦了之前那段被耽擱的婚事。漣漪一襲紅裝,嫁給了孟清池。有情人終成眷屬。

  因此后人便稱這棵樹為姻緣樹。凡有求姻緣者,取紅布條系于此樹樹枝之上,誠心默念愛人之名,莫不靈驗。久之,遠(yuǎn)道而來求姻緣者絡(luò)繹不絕。

  此樹位于院子的中央,樹上掛滿了一條條鮮艷的紅布條,迎風(fēng)飄揚,從遠(yuǎn)處看過去像是彩旗飄飄。樹干上還綁著兩根粗繩做成的秋千,樹下一對情侶在嬉笑、玩鬧。女子坐在秋千上,男子從后面推著。習(xí)習(xí)微風(fēng)吹過,裙擺搖曳,長發(fā)飄飄,清脆悅耳的笑聲,加上女子迷人的笑容,精致的臉龐更顯動人。聽著女子的笑聲,男子從內(nèi)心深處揚起了一抹笑容。濃濃的戀愛氣息,讓周圍的想求姻緣的單身汪們羨慕不已,只怕心中的小人都在吶喊,樹??!樹啊!快讓我脫單吧!好想談一場不分手戀愛。也讓一些單身汪們受不了這波狗糧,自行遁走了。

  樹的另一邊,樹枝略高,一姑娘站在梯子上,往樹上綁著紅布條,眼眸微閉,嘴里念念有詞,像是來求緣的。正所謂心誠則靈,相信這棵樹會讓她遇見她的有緣人。

  古往今來,來來往往的人多了,樹上的紅布條也越發(fā)多了起來。這每一條紅布條,背后都藏著一份期盼,或是找到一個真心相愛的人,又或者希望可以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冥冥之中,也許這顆樹會聽到許愿人的心聲,讓他早一點與愛人相遇。

  夕陽西下,人影散亂,但寺院的人并沒有減少,仍有許多香客留宿在寺內(nèi),寺中享有免費的齋飯,只需移步去五觀堂即可。第一次在寺院隨出家人吃齋飯時定感到新鮮:出家人吃飯,坐不窺堂,端身無語,舉止安詳,既嚴(yán)肅又認(rèn)真,氣氛平和,令人如坐春風(fēng)。若以一句話概括,吃飯即是修行。佛門中的“吃飯”,正規(guī)說法是過堂。堂,就是指齋堂?;蛟S有人初次參加“過堂”會有點不習(xí)慣,樣樣都是規(guī)矩,有點約束,但是慢慢的便會自然適應(yīng),反而覺得受用。在過堂時,主持和尚坐在齋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居士、在家等坐在出家?guī)煾赶率谆蚝竺嬉慌?。飲食之前,先要敲在齋堂外的大木魚(梆)和半圓型鐵板(云板)。梆是吃飯?zhí)柫?,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教徒修行也應(yīng)精勤不息。吃飯前,飯吃完后,碗筷都應(yīng)擺在桌邊放整齊。

  在二時臨時齋儀中,維那師在齋堂引領(lǐng)大眾念了供養(yǎng)偈之后,呼此偈:“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磬聲各正念。”后,大家齊聲唱誦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開動了。

  飯后在寺院散散步,消消食,在寺院后院有一蓮花池,池內(nèi)養(yǎng)著數(shù)量龐大的魚,一片片紅魚鱗映著清晨的陽光,閃閃發(fā)亮。魚兒活潑地到處擁擠,水綿時常蕩起層層波紋,非常不安分。起風(fēng)的時候,湖水又像綠色綢緞似的隨風(fēng)波動。有些信徒索性坐下來逗魚兒雙手捧著魚料,均勻的灑在湖里。不一會兒看見一群紅色的魚兒,爭先恐后的聚集在一邊,魚兒大口的爭食。

  寺院晚上一般沒有什么儀式活動,僧人們都是早早就休息了。寺院有接待香客、游人的房間,寺院不以住宿盈利,所以價格也很親民。

  來佛云寺走一遭,凝神聚氣,修身養(yǎng)性。亦或是求緣,到不失為一個好去處。

頓悟成空

新書出爐,多多包涵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