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兒連忙住口。
真是的!如何一急,將四郎帶了出來!真正是離皇宮久了,少了戒備之心……
張果兒正欲出門,父王回來了。
“如何?”林淑媛迎上去。
張隆昌嘆了一口氣,擺了擺手,不說話。
“劉松之不愿意出面?”
“他倒是愿意出面,可他前日里害了瘧疾,如今,還臥床不起?!?p> 林淑媛心一橫,沉眉道:“我去!”
“你說什么?你去?你怎么能去?衙門是何地方?那是母皇的眼睛!母皇的爪牙!你去了,不正是羊入虎口嗎?你不能去!”
“就算它是鬼門關(guān),為了瑞兒,我也要去闖一闖!”林淑媛轉(zhuǎn)身往外疾走。
張隆昌連忙拉住林淑媛,道:“我猜度,官家將瑞兒拿去,無非是因為違禁捕魚一事。這罪還不危及性命。劉松之已然答應(yīng)我,明日身子骨硬朗一點,他便去一趟衙門,打聽個明白。
“松之是局外人,有話好說!你這要死要活地一去,如若言語有失,不正好又給她添了口實嗎?”
“難道,就眼睜睜看著瑞兒被抓么?”
“無非便是關(guān)一夜……”
看著張隆昌“好言相勸”的樣子,林淑媛心中一陣陣發(fā)涼。
世人都夢想嫁入皇家,以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
她16歲嫁與張隆昌,一入皇家,便與別的女人爭寵。先是那個李嬪,后來又是王嬪,最可恨的是那個不作聲的孫美人,原本是一介婢女,誘了張隆昌和她偷情,竟然生了孩子!還是男孩兒!生生地坐了太長子的位置,后來,雖然自己肚子爭氣生了瑞兒,可到底是次子了……
好不容易當(dāng)上了太子妃,24歲時,太子張隆昌坐上皇帝寶座,自己當(dāng)上了皇后,不到一個月,卻被吳萌那老妖婆廢了!夫妻雙雙被趕下臺!
每每想到此事,林淑媛牙齒總要咬出渣來。本是一口皓齒,不到四十歲,大牙便開始松動了……
只怪這個男人太軟弱無能!
“長陽呢,長陽如何不在家?這么晚了,她如何還不回來?她去了哪里?”長寧的聲音將林淑媛喊醒。
一直在哭泣的顧霏抬起淚眼,想了想,說:“她不是與你們一起回來的嗎?”
“她今日并沒有上學(xué)的呀!”
“她后來說想來上學(xué)了……”
“什么時候?”
“……阿瑞被抓走之后……”
天已黑盡了。
家里沒人點燈,張果兒看見幾雙眼睛在黑暗中,閃著無助的光。
“母后,”張果兒點亮一盞油燈,婀娜行至母親身前,擁住母親的肩,柔聲安慰道:“如若真是為捕魚之事,哥哥定然不會受到太大的責(zé)罰。就算女皇心狠,欲置我們一家于死地,單憑這事兒,她也做不到?!?p> “那個老妖婆,心狠手辣,她有何做不到的!”林淑媛咬牙切齒。
張果兒反問道:“母后想想,她當(dāng)初趕父王下臺,是如何做來的?”
“不就是因為你父王要任命你外祖父做宰相嗎?外戚為相,古來有之,你父王一做,偏偏她便不容。我知道,她是怕我林家勢力大了……”
張果兒心下一動。原來如此!
張果兒生在明州,她的記憶里,自然沒有當(dāng)年張隆昌被廢之事的起始原故。而沈嬌又晚到幾十年,這等皇家爭權(quán)奪位之事,自然也不會有人輕易提起,沈嬌自然也便不知道了。
她推斷著:張隆昌在位不足一月,便欲任命丈人做宰相,著實急了不止一點點??梢姡?dāng)初這對夫婦是如何地不穩(wěn)妥。當(dāng)然,這主要是因為林淑媛的原故?;屎笫嵌嗌偃嘶⒁暤奈恢?,沒個中用的內(nèi)戚在外朝的重要位置上,說不定哪天便被人弄下來了,粉身碎骨都不是沒有可能!
久居皇宮,身為張果兒的沈嬌深深地明白,皇位雖高,卻也位高居險。如若一味持強(qiáng),必然不能長久。祖母吳萌如若單單因為張隆昌欲任命丈人為相,便廢了他,怕也服不了民心。
天下之大,民心叵測。民心不向,奪權(quán)反是惹禍。
張隆昌定然還做錯了什么事!
“是呀,反觀史家記載,多少國戚為官為相,如何便成了廢帝的理由呢?文武百官許嗎?”
林淑媛重重嘆了一口氣,抹了抹眼睛,道:“還不是你父王生生說錯了一句話!”
“什么話?”
“當(dāng)時,吳萌責(zé)問你父王,你外祖父何德何能,要位居人上為相……
“你父王答道:‘朕身為一國之君,便是要把一國江山拱手相讓都可以,如何舍不得區(qū)區(qū)一個宰相的位置?’便是這句話,惹惱了她,也正好成為她廢你父王的口實!”
難怪張隆昌一向緘默,唯唯諾諾,不敢與人直言,事事都讓劉松之張德瑞出面……
他是悔怕了!一句話的江山!
祖先拼了老命打下江山,你卻要拱手讓人!文武百官如何肯?不肯,才表示有忠心。
昊萌,正是利用了大家的這種心理,奪走了帝位。
這吳萌,果然有城府!張隆昌夫婦哪里是她的對手!
貶來明州,而不殺身,已然是念及母子情分了!
看來,不回長安的決定是正確的?;⒕衢L安,羊歸之必被食。
道理很簡單。
想到此,張果兒婉言對母親道:“既然她利用民心所向,奪了江山帝位,也定然不敢將我一家滅絕?!?p> 林淑媛怔怔地看著13歲的小女兒。
“如若她敢抓住違禁捕魚這一件小事,滅殺我們,必然也會引起眾怒。這才是14年來,她一直不敢下手殺我們的真正原因。
“不是她仁慈,也不是她顧念母子親情,而是她知道,做過分了,只會引火自焚?!?p> “果兒,你……”
“母后,女兒說得不對么?你看,這么多年來,我們雖然貧困交加,卻人身無虞。所以,哥哥之事,母后高枕無憂吧。明日劉松之去過問過問,大不了罰個幾百杖的,便回來了……”
“幾百杖啊……”長壽在一旁念道。
“果兒,你如何明白這些道理?”
張果兒頓時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