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沒等太久,海連娜就出了院門,那模樣是小心翼翼,還挺謹慎,倒不是怒氣匆匆的。在她真的生氣之后,反而能夠冷靜下來思考這一切。
有人恨著恨著,發(fā)現(xiàn)其實沒什么好恨的,大家依舊都很好,那時也就不恨了。這種事情尤其容易出現(xiàn)在小孩子間,打一段,好一段。
她見段巖時,本是準備掉頭回去的,只是段巖等的就是她,自然是看著她出來了。
段巖:“之前多有得罪,實數(shù)無奈,如今也就難以為繼,你倒不用躲了!”
海連娜聽這話,并不是釋疑,反是極為警惕,如今,她實在不敢認為段巖會說的是真是假,事實上段巖說的基本都是真的。
段巖變來變?nèi)?,她完全不能夠知道,最終,她還是退回到了自己院子里,并沒理會段巖。段巖反而是郁郁寡歡的,他還有一堆理由沒講,沒在海連娜心中將自己正過來。
所以正人君子,正的人心中的人的形象,儒家就是講做人的道理!
人是和人的形象走,而修煉不是跟人對拼,而是和心中的各種念頭作斗爭,修煉本是問心路。
他進入修煉狀態(tài)后,看起來就像僧人,又像道人,可是一不進狀態(tài),他就表現(xiàn)的和普通人沒兩樣。
因為他的思維狀態(tài)的問題??磫栴}的角度不同時,事實上人就是站在那個位置上。
普通人如果取經(jīng),走了一些路,去了一些國家,見識了不少東西,拿了幾本書回來,那取的經(jīng),直接派軍隊帶回來,可以拉幾車。
不過他在人的這個位置上站一站也沒錯,因為沒假悟空,就沒真悟空。
做人就得好好做人,但是有人可不會讓他痛快,人就得有七情六欲,所以該來的還得來。
段凌雪走了,劉玲來照料他,原本是隔開,但是夏堇欣住過來后,兩家事實上就算分開了,因為他不能過去。
沒段凌雪壓制心魔,他又回歸常性,他現(xiàn)在無法空,空也空不了,因為他是在世間修行,不可能什么都沒。
劉玲可不是段凌雪,下線就能見到,所以他就得很煩,因為人,不想這,就會想那,很難把思維閑置下來。尤其是他特別想要理解某些東西的時候。
事實上,所有的一切,不管如何變,后續(xù)事情如何發(fā)展,法早入了他心田,他就不可能丟掉,所以任何一種狀況,他都能夠進行修煉。包括跌一跤。
閑著無事,他就開始品味這兩個人,雖然看起來一樣的人,但是本質(zhì)還不同,這個溫柔賢寧萬事不動心,那個精致俏皮一言解迷情。一個是護他本源意不滅,一個是領(lǐng)他大道悟根本。
不按段凌雪的走,他遇到的人,就難以遇道,只看的了人。按照段凌雪的走,就是人不像人的,這也是必然,因為對應的東西都是妖魔鬼怪。
要是說溫柔端莊,矜持美德大概很多人比較能理解接受,要是說慈悲,莊嚴,守心,如一,性空,層次一高,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到。
一開始雕刻佛像就是如此,那時工匠又沒見過佛,怎么雕刻,就是佛暗中點化,夢中顯現(xiàn),才一點點做成的。
等人理解了才會當成佛來尊敬,而且佛像都有對應的威嚴在,人看來心里就有對應的東西出現(xiàn)。
人要尊敬,還得有妖有怪,然后神佛降妖除魔,救厄救難。疾病,戰(zhàn)爭,其實也是屬于一種對應的魔。
而且理解的過程是很苦的,因為有形無意也不對,所以要把意帶出來。而要理解那些東西,都是受了很多苦,然后心里才慢慢明白,因為心里能見佛意時,那人的層次已經(jīng)很高了。
后來很多人覺得一說一看就懂,那是因為那時人背后附帶的生命信息,來源很高的緣故,一說就有對應的東西反應在思維上了。
原居民可沒那能力,原居民只會單一的信神除魔,是沒有對應的概念。跟他們說是神魔交匯一起,對應了世界的一切,他們也得想岔。
所以他們一點點體會,受盡魔難,然后對應過來時,就不會覺得詫異,所以經(jīng)歷越多,就得到越多,越穩(wěn)固后創(chuàng)造的世界擁有的東西也就越豐富。
菩薩救難是受難修的,天下管世是忍世修的。
受難一方面是替眾生還債,一方面也是知道怎么安排苦,讓眾生受苦還債。不忍事就無法管世!
人世間修佛的,對應自己的世界,自己這邊喜歡什么,那邊就喜歡什么。
普通人很難修高,能修高的是人本來就有根基。而且還是有生命在背后借人體往上修,不知道貫穿了多少層的天。
末法時期是什么東西都進入到了三界里面,整個世界就很亂,那么三界里什么都有,真能修心的,得到的東西也是不可估量的,當然,那時一般神想得人身都難。
末法時期人的靈性是很強的,因為根由問題。
他此時也是該這么做,因為嵐可以從矛盾和麻煩里可以提升上來,但是海連娜不行,海連娜根基不夠,即便他再做一次,海連娜除了哭哭滴滴,怨恨叢生,還會生出魔變來。
游戲里走一遭,段巖就是一直心有疑慮,就是心結(jié),他想找人捋一捋。
此時對與不對的問題一直纏繞著他,如果是世間有幾個妖魔,他拿了利劍,經(jīng)過一番苦斗,終于解救民眾于水火,然后拿了功德,得道高升,他就覺得那是真的好。
道非常道,越是大道越難走,因為常人想都想不到的東西,常人疑惑的東西,常人不理解的東西,反而或許真的是大道的修法。
人們都知道太極好,那么太極就修不了人上去,然后就有人把太極改了,所以要找真功真法,本身就是一個難關(guān)。
儒家一樣,所有書都有儒家的東西,那么儒家就無法往上修,儒家確實也沒什么人修上去。
世間就得如此,一個悟字,就是得憑著自己的心來想,而不能受外界的那些東西干擾,因為修行向內(nèi)而不向外。
劉玲倒是沒有等他,而是進入了游戲內(nèi)。閑著無聊,他就剛好去外面走走,不過出門,就想到夏堇欣,這時突然就有一個詞冒了出來,“偷情”。
他立刻返了回去,因為他現(xiàn)在想什么,腦子里就裝什么,而且越怕越往外灌。比如他討厭這兩個字,那么他外去隨便做什么,這兩個字就能冒出來。
人世間修行是不能動雜心,動雜心就不行,因為不是當英雄,就是修自己。過于執(zhí)著于常人事的就是常人。
那么偷還是不偷,這個問題就縈繞在段巖心間,所以這也是很苦惱的事情。這個偷是指直面這一切,還是偷偷藏起來。
畏手畏腳有失他的風范,他還是出門朝著那里走去,他想,如果夏堇欣開門,他就進去,不開門,那他也走了一遭,也就無所謂了。
令他氣惱的是,那門就半掩著,進不進又是他自己的事,他這就開始覺得投機取巧的心,真的是挺讓人難受。
這多少是他自己喜歡做的事,遇事不決問神仙。修行人不能這樣做,因為修行就是人在修,神不能干擾。他問神,神也很困擾,所以神總能找借口躲起來,就是這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