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師承天地
世界到底是怎樣的,火法也無法解釋給他聽,因為太多深層次的東西,都不是一般意義上能夠說清楚的。而簡單的告訴他某種生存的方式,只要他有興趣,反而是最快讓他理解的。
活著,自我分辨,然后明悟的東西,最為真實,也最能讓生命認(rèn)同到。
在這個沒有太多概念的世界里,也就不會產(chǎn)生產(chǎn)生太多的繁雜的念頭出來,所以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也會讓生命產(chǎn)生厭煩感。就像情是人世的調(diào)料一樣,不管如何,泡在情里也會有個滋味。
生命之所以快樂,有時候不一定需要富有,或許僅僅需要我比他人富有。
少年會不一樣,是因為少年不是以這個為出發(fā)點,少年需要的是我過的好,而不是比別人過的好,所以少年會不一樣。
而他這樣的生命,如果覺得這樣是好,對于世界而言,反而會一定程度上滿足他,可惜火法不行。
世界不需要他滿足現(xiàn)在的生活,也不會讓他滿足現(xiàn)在的生活,他不是這個世界的,就不能一直跟這個世界攪和在一起。
對于這個世界而言,他就是怪異的個體,他不受控制,所以他得離開,只是目前,他并沒產(chǎn)生過于龐大的影響,但終歸是有影響的。
其結(jié)果展現(xiàn)于,他那些不甘平凡的弟子也組合了一個團體,開始了強者的生活,而對于大的威脅時,自然會思索著尋求他的力量。
想要教化生命是很難的,尤其是沒有文化的鋪墊,生命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沒有師道文化的世界是很可悲的,師道文化是傳承天地的核心。
弟子與師父之間的關(guān)系,某種意義上就能展現(xiàn)一個世界最本質(zhì)的東西。
少年與一頭猛虎作戰(zhàn)的時候,他的那些師兄們找了過來。
找一個人是難是易,只看世界的安排。假如世界安排的好,那么一切都會很巧妙,在世界的安排下,他們就能在迷迷糊糊中找到。
“師弟,我來幫你!”
那人說完,就拿著大刀砍了過來!
少年急道:“師兄不可,不能傷它性命,我能打贏它!”
少年說完拳腳交加,將那猛虎擊倒在地,而后欺身而上,死死壓制住對方的力量,這猛虎氣竭,哀嚎過后,收了野性,少年這才放它歸去。
見此景,一干人等無不懾服,便有人道:“師弟真是強大,和我們一起占據(jù)一方,自在快活?”
少年搖頭道:“你們忘了師父怎么吩咐你們的,現(xiàn)在聚集起來,是要做什么?”
“師弟你是不知道,我們辛苦種的東西都叫人給搶了!”
少年問道:“師父不是給你們說過,給些出去,不要生事,你們不會自己去狩獵嗎?”
“我們也有一身本事,干嘛非得讓人搶去?”有人不滿道。
“對啊,他一個小屁孩懂什么,我們?nèi)フ規(guī)煾?!?p> 眾人氣勢洶洶,少年心里不由的升起來怒意。面對野獸時他能記住教誨,但是面對同門時,他反而被這種情緒感染了。
他怒道:“閉嘴,師父是你們想見就能見的嗎?”
雖說他年幼,可是實力在那里,眾人無敢于出聲者。既然無師道,自然無長幼之別。
見眾人如此,少年突然覺得有些不舒適的感覺,他又緩和過來道:“等著,待我問過師父!”
少年恭敬道:“師父,師兄們找來了!”
看了少年神色,無驚喜之相,火法問道:“起了沖突?”
少年搖頭道:“頂撞了幾句,仿若野獸!”
少年是說自己就像遇到野獸一樣,自己也起來野性。
火法點頭道:“修行不夠,又誤了根本,明異而固其心,清濁自分,不可胡為!”
怕少年難以明白?;鸱ㄓ值溃骸吧钤谕庠诘默F(xiàn)象里,可以察覺到內(nèi)在的不同,如果你能感覺到野獸的狂躁,而你又避開了它,那么你就能過上不同于野獸的日子!”
火法又道:“如果野獸找上你,你不能學(xué)會降服野獸的辦法,那么你還得與野獸一起生活。走吧,見見你的這些師兄們!”
見眾人后,火法問道:“你們找我,又生事端?”
眾弟子無人敢搭話。見了少年的本領(lǐng),眾人更覺得師父高深莫測,自然不敢輕易欺心。
火法道:“既無事,散了吧!”
有弟子耐不住回話道:“我們希望師父能夠繼續(xù)帶領(lǐng)我們!”
火法笑道:“該教你們的也都教你,便是元祿,也只是為我生火做飯而已,這荒山之中,你們亦可尋一住處,要學(xué)什么,便如元祿即可!”
火法道:“天下殺劫將至,若呈豪強,有死無生,好自為之!”
也不等這弟子能否聽懂,火法離去,少年守住,無人敢越半步,眾弟子有人留下,有人離去,過慣了豪強的生活,愿意繼續(xù)為仆的人就少了。
元祿道:“眾師兄弟既然留下,就各自先安了一塊住處,我再來教會大家!”
懾服于外,降服于內(nèi),想要徹底改變眾人心性,也不是一時就能做到。
有人問道:“師弟,我家室怎么辦?”
元祿想了想道:“如果你要好生對待他們,應(yīng)該也帶在一起,并不礙事!”
突然他好像明白自己希望的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如果是他做父母的時候。
眾人能明白這點的還是少數(shù),只是漸漸的習(xí)慣了這種生活狀態(tài)后,眾人也有一點愿意,所以就脫離了那種原先的生活概念而已。
擇善而居,不善而善也。
火法是一個理性的角色,原本就能分清一切,自然不會對弟子抱有太多期待,也不會不抱有期待。
只是即便再理性,等殺劫臨身時,神志也就不一定能夠平穩(wěn)的把持住。
火法對弟子道:“元祿,如今天降大變,為師先授予你一套法門,若有資質(zhì)上層的同門,你可擇一二而傳?!?p> 將修習(xí)法術(shù)的方法傳授了一些下去后,火法又道:“如今為師需要閉關(guān),不要讓任何人和物靠近過來,你也不能再過來了!”
元祿雖然不知道是為何事,但見師父神色凝重,也知謹(jǐn)慎,便守于一處,封了山道。
殺劫為何物,自然是眾生殺性的聚合體,一旦世間殺意過甚,自然會以殺止殺。而火法的原角色,殺意不少,此時就是他的試煉了。
作為試煉的角色,自然得乘載這股殺意,劫滅而道成。
修行者行于天地間,生命悠久,自然不會少見那國恨家仇,若殺念一起,少不了天下眾生,皆為木灰。
于大世觀,眾生皆有魔性亦有佛性,所以是不可能妄動殺念的。
普通人天天國恨家仇的放在一邊,也沒什么大事,修行人根本不行,因為看得是萬民,觀得是眾生,難分你我。修行人只管背后的物質(zhì)。
普通人為民而戰(zhàn),倒不是壞事,但做事一樣得講究人性,否則好的一樣是壞的。
同樣,原居民角色到了一定權(quán)限的,也不能亂來,一亂整個世界就都亂了,因為每個角色都是構(gòu)成世界的一份子。
要說沒殺性,也不可能,因為要吃飯,不可能每個角色都無色無味了,那活得也夠嗆。原居民里,適應(yīng)修行,而且能夠成就上去的,也是屬于小部分。
原居民也有負(fù)的思維,多了之后,聚合起來,就得在這種世界里消磨掉,而這種世界,不少的角色,又是從上層世界被排斥下來的,然后在這個世界里需要自我清醒的,所以歷練者,既得利于自己的同時,還得利于這里的眾生。
往往適應(yīng)于歷練的角色,資質(zhì),也就是正的因素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