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兒時友誼或破碎
大川走了,二流也跟著下來了。
一直默默觀察的屠夫,這個時候也不由從看電視的房間里走了出來。
“大川是來跟你說買魚的事?”
二流點了點頭,看向了屠夫:“他家的價錢比別人家高很多?”
屠夫點了點頭:“一斤貴五毛,最后我還再次跟他講了??伤筒唤祪r,所以我不打算到他那拿了?!?p> 聽到這話,二流也不知道該說什么為好?一斤五毛,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賓館以及這三個食堂,一天下來的用魚量都會有上百斤。五毛就是五十塊錢的利,別說屠夫,就是自己可能也會掂量一下,這樣做值不值。
一天五十,一個月就是一千五百,一年下來,那就是一萬八。光這個魚這里,就有一萬八的差價。二流其實也很難說服自己去選擇大川家。
可是,兒時的玩伴,學生時代的跟班,二流不想因為這點事情,就讓兩人的關系變得疏遠起來。
“會不會是大川家的魚更好?”
屠夫搖了搖頭:“市場賣魚的就這幾家,誰家如何,怎么養(yǎng)的,甚至飼料從哪來的,我都一清二楚?!?p> “賣魚老解,魚塘就在咱們老家烏流的連湖村。緊靠著縣城,怎么樣的,我不知道,你爺爺那可是一清二楚?!?p> “至于大川家的魚塘雖然不在咱們村,不過,離開咱們村也不遠,就在隔壁水口村。怎么樣的,我讓你爺爺也到打聽了一下,大家都一樣?!?p> “所以說,這魚的質量怎么樣,只能說都一樣?!?p> “大川在水口村確實有一口塘沒有喂飼料。不過,面積太小,一年估計也就能夠過年那段弄個幾百魚?,F在,大川家又準備在水面上養(yǎng)鴨。這樣一來,這個水質就只會更差了。那魚的質量,只會越來越差?!?p> “老解那邊,我已經跟他說清楚了。隔幾天割點草,少弄些什么激素。一旦質量下降,我可以立即換人?!?p> 聽著屠夫的話,二流知道,屠夫已經把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所有可能都想到了。
自己能夠想到的,他已經全部給弄清楚了。唯一想不到的,可能也就是自己跟大川之間的那點兒情誼了。
看著二流的樣子,屠夫沒有說話。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么一個過程,在友誼和利益之間進行選擇。
就像現在一樣,在友情和利益之間選擇,二流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也不用自己選。因為,屠夫已經幫自己給選擇好了。
選擇了最該選擇的選擇。而這樣的選擇,估計以后可能還會碰到很多。
二流不知道,如果自己碰上了,又會如何選擇?
做了飯,吃完了飯。二流拿著飯盒,給杜花娥送來了飯。
沒有想到,杜媽也在店里。不過,杜媽到是沒有送飯。看樣子,竟然是來幫著守店來了。
剛剛,杜花娥打電話說是不用送飯時,杜媽也就問了句。知道二流要跟女兒去醫(yī)院看外婆,杜媽心里自然高興。
這高興,也就很快的吃完了飯,打算讓倆人輕松的去醫(yī)院看外婆,自己來守店了。
“二流,花娥,你外婆年紀大了,也吃不了什么水果。你們買點面包和牛奶去就行。對了,晚上你大舅和大媽在那,要記得叫人?!?p> 后天就要訂親了,這一定親,也就意味著倆人要開始融入各自的家庭了。
二流今天這個舉動,其實也是要融入杜花娥家庭的一個表現。
杜媽高興,杜花娥也高興。
買了面包和牛奶,倆人到了醫(yī)院。
平湖人民醫(yī)院的條件還不錯,病房里,電風扇開著微風,到也不熱。
一個七十歲左右的婦人靠在了床頭,看樣子精神狀態(tài)到是不錯。
旁邊,四五十歲的男子坐在椅子上,估計也就是杜花娥的大舅了。
男子穿著到也看起來不錯,看樣子,到不像一般的農人。
推開微閉的門,杜花娥走在了前面。
“外婆,大舅!”
杜花娥叫了,可二流這個時候可叫不出,到是微笑著點頭而已。
“外婆,大舅,這個是二流。聽說您病人,所以一起來看看您!”
正兒八經的介紹了,二流也跟著杜花娥叫了一聲“外婆”和“大舅”了。
“哦,這就是二流?小伙子長的不錯!”
“對了,你媽今天說了,后天的日子定親。還正好,我都不用回去了。等吃完你們的定親酒,才回去?!?p> 杜花娥的大舅叫吳貴云,是羅溪鄉(xiāng)人。在家里除了種田之外,還會做木工,是一個手藝人。家里田種的少,到是平時去別家做木工的時候多。
經常上門做手藝,這穿著打扮還真的有些注意。所以,這來了縣城,這番穿著,難怪二流看著不錯。
“大舅媽呢?不是說也來了嗎?”
大舅吳貴云四下看了看:“你大舅媽估計到外面找人聊天去了。這不,今天病房里的人都走了,她反而不自在了,說是沒有人聊天?!?p> “外婆,明天是不是可以出院了?”
老婦人點了點頭:“本來今天就可以出院了,你看,都已經好利索了。這醫(yī)生硬是說要明天出院,在這里也浪費錢?!?p> 沒有看到大舅媽,倆人回去還要看店,也就只能先離開了。
傍晚時分,一般都是店里最為忙碌的時候。
這個時候,一些吃完飯出來散步之人,往往就會選擇逛街這個既鍛煉身體,又能愉悅心情的活動。特別是一些女人,那就更加喜歡逛街了。
回到了鞋店,果真如此,店里已經有幾個人了。
杜媽見倆人來了,還真是松了一口氣。
你讓杜媽招呼一個人,她肯定可以招呼的過來??赡阕屗嗾泻魩讉€人,那還真的忙不過來。
有幾次,這人一多,最后生意做了,這鞋也丟了。
九點多,小小的高峰期一過,人流量就急劇減少。九點半以后,那就鮮有人來逛街購物了。
“二流,欣雨今天給我打電話了。說是打算裝一套收銀設備。要不,你明天去她那看看吧!”
聽著這話,二流還真是揉了揉腦袋。
長大了,煩惱多了??稍谏饷媲?,在利益面前,自己似乎又得低頭。哪怕不想去面對她,可現在這生意初創(chuàng)階段,似乎又沒有拒絕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