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朱允炆姓朱
應天孝陵衛(wèi)就在南京紫禁城邊上,位于紫金山中。
出北安門外,有一處小湖,名為琵琶湖,和御林左衛(wèi)將官所極近,今日朱雄英難得說動朱元璋,讓自己出宮走一走,距離也僅僅局限于紫禁城邊的官兵衛(wèi)所。
一切只因太學的學生們,似吳中,鐵鉉,盛庸,還有楊士奇,楊溥,楊榮等,都被拉來軍訓。
朱雄英身穿常服,跟在常茂身邊,饒有興趣的看著太學的學子們接受錦衣衛(wèi)御林軍的操練,這幫少年有的二十歲左右,有的十幾歲,有的十歲出頭,高矮不一。
作為明初最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之一,大明紫禁城的御林軍,與紫金山上的孝陵衛(wèi)老兵,很多是當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百戰(zhàn)老卒,自有一套訓練士卒的方法,不過幾日下來,學生兵們行伍吶喊,已經(jīng)有了幾分模樣。
“大伴,孝陵衛(wèi)也時常演訓嗎?”
朱雄英問身邊的周寬道。
周寬躬身道:“孝陵衛(wèi)中常有演訓,且火銃火炮,俱都裝備?!?p> 朱雄英又笑道:“舅舅,咱外祖開平王,是怎樣練兵的?”
鄭國公常茂身材魁梧修長,面貌和常遇春有五分相似。
作為大明第一猛將之子,常茂也是武將中十分能打那種,在后世的話本小說《明英烈傳》里,將他描述成比父親常遇春還厲害的武將。
這多少有些夸張,但實際上,他不僅跟著父親常遇春參與了每一場大戰(zhàn),而且在常遇春暴卒之后,跟著李文忠又繼續(xù)北伐,大明光復中華的大小戰(zhàn)役一個不落,常茂都有參與,并且立下赫赫戰(zhàn)功。
他這鄭國公的功勞,有沾了父親常遇春的光,但自身武力值也很彪悍。
前幾年因為和自己老丈人馮勝鬧矛盾,導致被貶去龍州衛(wèi),常茂的心思深沉了許多,已經(jīng)不再是那個只知道打打殺殺的將軍,他平時來幫朱雄英以草藥打熬筋骨,教他常氏家傳武學,基本上很少說話,只是偶爾會欣慰地盯著朱雄英。
可能真是常氏家族有家族遺傳病的緣故,常茂到如今也無子嗣。
而他弟弟常升,前世更是到了建文帝后期才生了個獨苗常繼祖,繼祖二字,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如今常氏家族血脈,可以說幾代單傳,自常遇春開始,身上還留著他常氏血脈的男丁,也就朱雄英和朱允熥兩個孩子了。
常茂和自己正妻馮氏多年無子嗣,在當年和馮勝反目,興許也未嘗沒有這個原因。
常茂柔聲道:“父王練兵,重在沙場實戰(zhàn)?!?p> “似他身邊的親衛(wèi),都是百戰(zhàn)老卒,每逢大戰(zhàn),從老兵中挑選出來,隨他征戰(zhàn),因為父王每戰(zhàn)必先登,身上的傷也多?!?p> “也就是說,外祖父他基本上不練兵,只選膽兒大敢沖敢打的,跟著他上去就是干?”
朱雄英換了個解釋。
常茂點了點頭。
朱雄英頓時無語了,撓了撓腦袋,自己這外祖父常遇春這打仗方式怎么有點像是土匪,哦不對,他的確是土匪出身……
元末明初是一個任然保留著冷兵器時代武將個人勇武風姿的時代,既有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這種猛人,也有一生百余站未嘗一敗,號稱“常十萬”的大明第一猛將開平王常遇春,甚至就連自己四叔朱棣也是個能掄著大刀砍人的主兒。
這個時代過去之后不久,到了明朝中后期,個人勇武就不那么重要了。
那時冷兵器逐漸衰落,鳥銃,西方的佛朗機炮等開始興起,就開始考驗兵員的個人素質(zhì)和武器裝備代差。
“舅舅,咱外祖真能提起一口氣幾個時辰,渾然不覺得累嗎?”
“能堅挺這么久,確實厲害!”
朱雄英又問。
常茂點了點頭。
“父王的武學,主要就是淬煉肉身的力量和內(nèi)腑呼吸方式,他有時候受了傷也渾然不覺得疼,猶還記得當年攻應天時,在采石磯,元軍以長槍布下槍陣,猶如刺猬一般,父王手持一桿兩丈長槍,身著重甲獨自殺了上去,當時他身上就中了十幾箭……”
朱雄英聽得眼眸微微一張。
“那蒙古人的箭矢很準嗎?”
常茂和周寬都是凝重地皺眉,說道:“在南方,蒙古人騎兵威力不顯,北方他們騎射堪稱是舉世無雙,尤其是北元軍中的怯薛軍精銳,都是尸山血海中殺出來的老卒,只是四五百精騎,身披重甲,可以沖破我們?nèi)f人軍陣?!?p> “這么強?”
朱雄英咂舌,在內(nèi)心暗道,在沒有絕對保命的手段之前,我絕不看蒙古騎兵一眼,也絕不會上戰(zhàn)場!
常茂又唏噓道:“不過那些怯薛軍人數(shù)不多,似王保保的精騎,都是他萬戶本家,自小養(yǎng)著的家丁奴隸,這類也稱為怯薛軍,其余的蒙古騎兵,又以漠北和塞外的老戶蒙古人最強,因為漠北和塞外環(huán)境惡劣,那些老戶蒙古人常年在塞外游獵征戰(zhàn),習慣了打仗?!?p> “中原和南方的很多蒙古官兵,都養(yǎng)成了牛羊,并無血性,沖殺起來見了血,跑的比馬還快,倒是廣西龍州,四川云貴的西羌蠻民,多腰間佩刀,一言不合便拔刀決斗,民風十分彪悍?!?p> “是啊,再勇猛的戰(zhàn)士,在溫柔鄉(xiāng)里也會被腐化。”
朱雄英輕輕嘆了口氣,又看了看那些在軍訓的太學學子,說道:“舅舅,我給你說的那些事你都記住了嘛?”
常茂這段時間,已經(jīng)被朱雄英請求朱元璋安排給了他,作為大明錦衣衛(wèi)國安司的一員指揮使,幫助朱雄英對接外面的一些錦衣衛(wèi)諜子。
“那姚廣孝,我已安排他前往廣東,協(xié)助趙庸,何真,在兩廣多建商船商隊去探索南海諸島國,我在廣西龍州衛(wèi)時,那邊已有西番的海船了,似乎是天竺以北的波斯商人,他們主要賣香料,在緬甸,暹羅收寶石,良木?!?p> “等咱們大明一五計劃完成,似舊港,緬甸這些地方,都要設幾個宣慰司,再把交趾收回來,安南那邊氣候適宜種稻谷,能給咱大明搞個糧倉?!?p> “對了,高麗那邊有何消息?”
常茂笑道:“皇孫殿下你安排后,我立馬著手,從天界寺選出僧人做諜子,去高麗打探了一番,陳友諒之子陳理,被高麗恭愍王安置在寺廟中,賜了他九匹苧布羞辱他?!?p> 苧布是麻布,是給平民百姓穿的,而陳理在陳友諒死后,短暫的當過“大漢”皇帝,這自然是極大的羞辱。
“呃……”
朱雄英不由得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眼神閃爍,低聲道:“當年皇爺爺勸降張定邊和張必先時候,對他們兩個承諾過,陳理如果投降,保他富貴。”
“如今陳友諒那幫舊人得知陳理這模樣,肯定坐不住吧?”
常茂的臉色陰沉下來,冷哼道:“張定邊倒是老實做了和尚,那陳友諒的大漢丞相張必先,如今不知所蹤,有諜子傳來消息,說他可能去了高麗。”
“哦?”
朱雄英瞇了瞇眼。
“至于陳友諒的另外一個結拜弟兄鄒普勝,諜子探明,他化名何野云,目前在廣東福建一代傳教,我已命姚廣孝勤加打探?!?p> “那明玉珍之子明昇呢?”
常茂道:“明昇少有才學,而且有些資產(chǎn),如今娶了高麗總郎尹熙王之女為妻。”
朱雄英點了點頭。
這陳友諒之子陳理,還有明玉珍之子明昇,兩人堪稱是臥龍鳳雛。
都是亡國之后,被皇爺爺朱元璋俘虜了關在應天,不好好的此間樂,接著奏樂接著舞,偏偏沒事兒喜歡發(fā)牢騷,有一次兩人碰面,居然聊起了如何復國……
于是皇爺爺朱元璋也沒客氣,可是當初對陳友諒和明玉珍的降臣承諾不殺他們,保證他們富貴。
所以就把他們送到高麗國,去當留學生。
高麗人自己都吃不飽穿不暖,而且上層都是蒙古人的種,元順帝的二皇后奇皇后還是高麗人,本來蒙古黃金家族極其看重血統(tǒng)“根腳”,皇帝的皇后一般都是弘吉剌部的女子,元順帝因為極其疼愛奇皇后,曾經(jīng)不顧勸阻想要將她立為皇后,好幾次激起政變。
后來雖說沒成功,奇氏只當了二皇后,但是也能看出高麗上層和北元貴族關系緊密。
想了想,朱雄英問道:“對了,允炆最近怎么不來我小院兒找我玩了?”
周寬和常茂對視一眼。
常茂捉狹道:“皇孫殿下,此事,怕是跟太子妃呂氏帶入宮中的呂氏老人有關,這些時間,那呂氏老人們正在教導朱允炆儒經(jīng)禮儀?!?p> “哦?!?p> 朱雄英笑了笑:“這是好事,何必緊張?”
他拍了拍手掌,慢慢往宮里走去,道:“如果呂氏那幫進宮的老人不這么做才奇怪,既然允炆來不了,大伴,你沒事兒就把允熥帶來玩耍?!?p> “呂氏老人終究是忘了一件事……”
常茂疑惑道:“什么事?”
朱雄英瞇著眼,雙手插在兜里,一步步緩緩走著,望著皇宮道:“這紫禁城,終歸是我朱明皇室的天下。”
“朱允炆,姓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