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縣,極速行軍的劉崇和帶兵火速救援潞州的柴榮終于迎頭相撞了,雙方各以數(shù)萬將士的血肉為資本,準備展開一場驚天豪賭,勝者,占據(jù)汴京,進而有機會問鼎天下;敗者,將元氣大傷,萬劫不復!
就戰(zhàn)場態(tài)勢而言,劉崇無疑要占優(yōu)許多,他麾下大都是騎兵,個個驍勇彪悍,又搶先一步占領(lǐng)了幾處重要的高地,一旦開戰(zhàn),就可以居高臨下用騎兵猛沖后周軍的大陣,那種萬馬奔騰的強大沖擊力,就是鐵打的防線也能豁開個口子!而戰(zhàn)場之上,只要有一個點被突破了,緊跟著就會全線動搖,到時候,就是神仙來了也難挽敗局!
所以這場大戰(zhàn),劉崇至少有七八分的勝算!
自以為勝券在握的沙場老將劉崇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決定不和柴榮賭最初之勝負,他要讓柴榮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毛孩子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于是戰(zhàn)場上發(fā)生了讓后周軍意想不到的一幕,他們憋足了勁的沖鋒,以為將會與敵人暴發(fā)一場惡戰(zhàn),但是怎么也沒有料到北漢軍居然不堪一擊,居然和他們稍一接觸就開始了后退,甚至逃跑。
怎么回事?
后周軍不免有些捉摸不透,但是戰(zhàn)機稍縱即逝,柴榮立即下令——全速追擊!
就這樣兩軍一前一后,一追一逃,終于來到了劉崇選定的戰(zhàn)場——巴公原!
到了巴公原上,后周軍全都驚呆了!
只見敵軍分成了三個方陣,東邊的是北漢軍先鋒張元徽,西邊的是遼將楊袞率領(lǐng)的契丹騎兵,北漢皇帝劉崇自將中軍,坐鎮(zhèn)中央,數(shù)萬人馬就那么靜悄悄的等著后周軍送上門來。
“嗚嗚……!”隨著北漢軍的號角響起,大戰(zhàn)開始了!
為了振奮士氣,北漢軍先鋒張元徽親率數(shù)百騎兵躍馬陣前,往來縱橫,高聲叫喊著發(fā)起挑戰(zhàn)……
“柴榮小兒,速速出來與本將軍決一死戰(zhàn)!”
“柴榮小兒,怕死的話就早點下馬投降……本將軍饒你不死!”
“吼!吼!吼!…………”
柴榮聞言大怒,拔劍就要沖出去與張元徽決一死戰(zhàn),幸好被身邊的親兵攔了下來。
為什么柴榮突然會如此的不智,被張元徽三言兩語就激怒了呢?年輕氣盛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卻是張元徽叫他柴榮!
要知道,身為郭威的養(yǎng)子,現(xiàn)在的柴榮可是姓郭而不是姓柴的。
古人是最講“禮”的,柴榮的帝位來自其養(yǎng)父郭威,因此,必須以郭家的繼承人自居,只認后周開國皇帝郭威為父。而這一點,柴榮一直以來都做得不錯,特別是繼位之后,柴榮嚴守自己身為郭家嗣子的本分,從不曾與自己的生父柴守禮見面,只是待之以元舅之禮,冊封其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這樣的榮譽性高官。也不曾封柴氏兄弟為王,更不曾封柴氏族人為皇族。
當然更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去重新改姓為“柴”!
后周王朝的最后兩代皇帝應該是“郭榮”和“郭宗訓”,之所以在史書上變成了“柴榮”和“柴宗訓”,本就是史官篡改歷史的產(chǎn)物,其用意無非是削弱柴榮統(tǒng)治的合法性,也等于變相加強了趙宋王朝取而代之的合法性,與張元徽此時的所作所為,倒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后周軍大陣中。
“請陛下選派先鋒,我等愿與張元徽那廝決一死戰(zhàn)!”看到敵軍先鋒如此囂張,眾將紛紛上前請令。
“好!爾等都是我大周的好兒郎!來人,傳朕號令,白重贊和李重進率軍居西,對陣楊袞部;樊愛能、何徽率軍居東,對抗張元徽部;向訓和張永德領(lǐng)精騎居中列陣,隨朕待機突擊劉崇!”冷靜下來的柴榮迅速排兵布陣,雖然在這之前他從未真正上過戰(zhàn)場,但是作為郭威最器重的養(yǎng)子,兵法騎射他還是略懂一二的。
劉崇,我要讓你知道,在絕對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面前,你這些可笑的小把戲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