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平定濟南
“大帥,我們投降官兵了,那您呢?”參將很清楚目前來說對于黃巾最大的生存機會便是投降,但是李大目對他有著救命之恩,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想背負這個忘恩負義的名頭,哪怕他很清楚李大目此人太過殘暴,在所有人包括他自己心中都不是一個好的首領,但是他仍然沒有背棄李大目,是因為他堅持著自己做人的原則,不想做忘恩負義之人。
“說起來你跟我也有十來年了吧,我很清楚這些年我讓太多人失望了,否則周倉和裴元紹不會輕易投靠泰山。想當初他們也是被官府那些狗官逼的走投無路了的。你沒走是因為當年我救了你,但是這些年忠心耿耿的跟隨,你也不欠我什么,現(xiàn)在投降另謀生路吧。至于我自己,即便是投降,我想泰山那位也不會同意,即便是為了平民憤?!?p> 不得不說,面臨絕境,有人爆發(fā),也有人消極,但是像李大目這種回光返照般的思路清晰,將事情看通透的人卻不多。
見到參將面帶猶豫,李大目輕輕揮揮手說道:“去吧,我明白你的心思,你不用覺得你投降是背板我,生逢亂世,都是為自己找一條活路,你沒必要跟我一起陪葬,走吧,讓兄弟們也都散了吧,各自珍重。”
“既然大帥心意已決,屬下便不再多說什么,還望大帥保重!”說完參將便轉(zhuǎn)身離開了。
……
第二天,大批黃巾主動前往泰山軍大營投降。對于很多黃金士兵,蘇秀其實是很寬容的,但是這支隊伍蘇秀打心眼里不要納降,畢竟他們在青州太過臭名昭著,若是將他們納入泰山軍體系,蘇秀害怕這將會是打壞一鍋好粥的老鼠屎。
偏偏這股黃巾又不能放也不能殺,上萬人的黃巾殘部,若是放了將會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忽視的隱患,若是殺了更容易招人非議。何況蘇秀并非嗜殺之人,若非必殺之人,蘇秀也不想過多內(nèi)耗,不管怎么說,這黃巾本質(zhì)上還是一群被逼無奈的百姓,說到底他們只是受人蠱惑而已。
“定琰,你覺得這些黃巾應當如何處置?”蘇秀現(xiàn)在有一點不好拿捏,想要聽聽管亥的意見。
“主公,屬下以為這些黃巾宜收不宜放,宜用不宜殺。畢竟他們只是一群底層士兵,對于高層命令他們無法拒絕,況且殺俘歷來不祥,對主公的影響也頗大,但是介于他們的行跡確實過于惡劣,不妨讓這些人服勞役,正好主公有心收服濟南,這些人正好可以用于修筑濟南到泰山道路,這樣我們以后往來于泰山和濟南之間將會更加順暢快捷?!?p> 不得不說管亥在戲志才身邊這些年還是學到了不少東西,現(xiàn)在的管亥和三國志以及演義中的管亥相差已經(jīng)頗大了,這一切都因為蘇秀的到來形成了蝴蝶效應,讓歷史中很多原本沒有交集的人聚集在了一起。蘇秀不知道這樣的結(jié)局究竟是好是壞,但是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暫時還是更加趨利一點。
“嗯,不錯,你這個想法可以,正好能夠?qū)⑦@群人合理用起來,這事干脆就交給你來辦吧。另外從黃巾降卒當中甄選一些品行尚算可以的酌情補充我們的兵員,但是對于將領畢竟嚴查嚴懲,如非特殊這次的黃巾將領我們不能收入泰山軍?!?p> 由于黃巾軍絕大部分都投降和潰逃了,李大目身邊剩下的只有不到一千人了,這些人當中除了黃巾力士這種被藥物控制的死忠之外,還有大約兩百人,他們自知屬于那種罪不可恕,即便投降泰山軍也不會放過他們的。由于人數(shù)突然變少,而泰山軍的布防主要放在了官道和關卡,所以他們成功離開了泰山軍的包圍圈直奔冀州而去。
沒有了黃巾軍的擾亂,濟南王劉康那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但是他很清楚現(xiàn)在濟南的軍事防御太過薄弱,身邊雖然有泰山這樣的強援,但是畢竟不是自己的隊伍,終究無法直接下令調(diào)遣,所以在商議之后決定盡快請?zhí)┥脚扇诉^來協(xié)助他們練兵。
雖然劉康從來沒有野心,但是并不代表他真是傻子。他明白泰山郡那邊派來的人一旦在軍隊之中扎根,帶出來一支強軍,那么以后這只軍隊到底還會不會聽他的指揮和調(diào)遣就兩說了,但是經(jīng)過這次黃巾的進犯讓他看到了如果沒有一支能夠保護濟南的軍隊存在,那么濟南隨時可能會在這次的叛亂之中覆滅,遭殃的不僅是百姓,他自己也絕不可能善終,所以他選擇了裝傻,已經(jīng)過慣了這種衣食無憂的生活,他不想顛沛流離甚至賠上一家老小的性命。
泰山的行動真的很快,不到半個月,濟南轄下所有軍營都有一支五十到百人不等的泰山軍人入駐,協(xié)助他們練兵。而在了解了泰山軍的訓練方式之后,劉康也算是知道為什么泰山的軍隊戰(zhàn)力為什么如此之高,他們的訓練和大漢其他軍營的方式完全不同,直接、有效。雖然每天他都能聽到手下的將領在抱怨,但是卻明顯感覺到自己手下那支原本已經(jīng)腐朽的隊伍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
……
平定李大目部已經(jīng)過了兩個月了,蘇秀一直在追蹤李大目殘部的消息。從黃巾降將哪里得知黃巾最后的投降其實是李大目授意的,但是從始至終都沒有看到李大目,也不見他有任何動靜,蘇秀很奇怪,既然李大目已經(jīng)絕望到讓部下投降,那么他自己要么是心灰意冷,自盡身亡,要么是帶上殘余,殊死搏殺,這生不見人死不見尸算是怎么回事?
由于一直找不到李大目,蘇秀也不敢完全撤軍,讓管亥周倉裴元紹帶了一萬人押解黃巾降卒回泰山修路,自己和趙云、張飛、王海等將領在濟南搜尋李大目的下落,以免他們賊心不死,卷土重來。故而在濟南找了處相對比較大的地方作為臨時辦公場所。
“主公,于都尉的急報!”張飛急沖沖的沖進蘇秀的臨時住所。
“文則的消息?”這才八月底,于禁在隨曹操支援盧植之后幾乎每月中旬都會給蘇秀傳回消息,向蘇秀稟報自己的位置和最新戰(zhàn)況,盡量讓蘇秀即便是身在泰山也能雖隨時了解冀州的情形??墒沁@上一次傳信回來才十天就又有消息回來,說明冀州現(xiàn)在的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