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蜀王朝
如果袁紹沒有愚蠢的野心,也就不會將狼子野心的董卓召喚到了京城。
如果沒有袁紹的那個愚蠢的野心家,也許就不會有后面的董卓之亂。
但歷史總是走著一條必然路線,沒有誰能夠真正的去改變歷史的路線,就算沒有董卓,也有張卓、王卓。
王朝的氣數(shù)盡了,就挽救不回來了。
劉備也許是漢王朝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或許是漢王朝所殘余的落輝斜陽。
在亂世開啟的時候,他扛起了劉姓大旗,在夾縫之中一手創(chuàng)立了蜀王朝。
這種艱辛有多么辛苦呢,蘇繼文無法想象,他站在整個世界的至高點,只能一點點的看下去。
很多時候,劉備都是碰的一鼻子灰,要是沒有兩個兄弟一直陪著他,恐怕他早就已經(jīng)堅持不下去了。
這樣混亂的時候,很多的人性都已經(jīng)喪失了,說句不好聽的,這就是末日的景象,所有人為了活下去能夠露出人性最丑惡的嘴臉。
劉備在無數(shù)的日夜,或者是在路途之上看到沿逃的難民們,他總會不斷的反思。
軍閥割據(jù),混戰(zhàn)不斷,人命在這個時候,就是最不值錢的東西。
而劉備,也經(jīng)歷了他人生最不堪回首的時候。
一開始的他,目標(biāo)很明確,就是匡扶漢室天下,而這樣做的話,就要找到明主,他日能夠扶持漢獻(xiàn)帝重新登上王位,而他自己,只做一個從龍功臣。
可是天下群雄又有哪個是簡單的。
漢王朝強勢的時候,這些諸侯們,在自己的領(lǐng)地里待得好好的,他們一點都不敢冒頭。
可是漢王朝顛覆的時候,他們就全都冒出來了,心里的那些小心思就動起來了。
每一個人打的口號都是匡扶漢室天下,但卻手握重兵,伺機而動,企圖在這個亂世分一杯羹。
正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所有人都想當(dāng)上皇帝,劉備依附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最終他失望了,對天下失望了,他希望自己去尋找漢王朝的出路。
劉備為人最值得稱贊的,便是他的俠義心腸,無論是多么艱難的時刻,他都是仁慈為懷,做人堅持準(zhǔn)則。
這也是在亂世之中,不斷有英雄豪杰投奔他的原因。
劉表臥榻在床的時候,也想將自己的家業(yè)托付給劉備,可劉備卻因為同宗,沒有接受。
也許后人對劉備的評價有些極端,認(rèn)為其多慣使手段,沒有多少真才實學(xué)。
但在蘇繼文看來,劉備能文能武,無論何時,心胸都寬廣到了極點,有光武帝劉秀之遺風(fēng)。
領(lǐng)導(dǎo)者都有一個才干,那就是籠絡(luò)人才,他求才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就可見一斑。
在最后依附的劉表病逝之后,劉備終于有了大展手腳的機會。
他沒有去奪劉表之子劉琮鎮(zhèn)守的荊州,說他迂腐也好,說他假仁假義也罷,在當(dāng)時急需要一個棲身之處的時機,他沒有進攻宛城。
這是一個需要大毅力的決斷,劉備走了,在曹操的追趕之下,走在了逃亡的路上。
跟隨劉備的人足足有十萬眾,可是其中多是平民,兵力稀少。
這個時候,有人勸說他:“現(xiàn)在應(yīng)該迅速保住江陵,我們雖然人數(shù)眾多,但是有士兵太少,若曹操來了,我們怎么阻擋?”
劉備想了一下,說道:“想要成大事必須以人為本,現(xiàn)在這么多人背井離鄉(xiāng)跟著我,我怎么忍心拋下他們!”
蘇繼文不知道劉備是否真心實意,但能夠帶著這么多拖油瓶。
這是真正的拿自己的生命在賭,也許是因為劉備一貫的心善,最終在這夾縫之中撕開了一道口子。
他聯(lián)合東吳的孫權(quán),贏得了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又借到了荊州江陵,將整個荊州五郡連成了一片,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有了大本營,在能臣大將的輔助之下,劉備不忘初心,一手創(chuàng)立了蜀漢。
在亂世的腳步下,劉備終于走到了這一步,當(dāng)他登基的時候,依舊用著漢朝的儀式。
而這個時間點,漢獻(xiàn)帝早已經(jīng)被逼退位了,也就是說,漢王朝的正統(tǒng),已經(jīng)瓦解了。
而蜀王朝承載了漢王朝最后的希望,是最終贏得天下,還是丟失天下呢?
劉備一直強撐著身體,總是趴在桌子上,不斷的研究著蜀王朝的出路,他沒有想到,在建國前后,迎來的是兩個兄弟先后陣亡。
這位蜀漢的創(chuàng)始人,在一夜之間幾乎白頭。
他痛苦的內(nèi)心在掙扎中又強撐著繼續(xù)尋找出路,有人說他是冷血,也有人說他城府極其深厚。
只是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會呆呆的看著屋檐,低聲痛哭。
蘇繼文將一切看在了眼里,他沒法說話,只是在看著劉備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張飛死后的兩個年頭,這位操勞了一生的老人,死在了病榻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