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李如龍

第45章 鐵廠

李如龍 木子五少 2106 2019-05-19 12:39:23

  長水軍屯田農場的田壟邊,數十騎駐馬而立。

  地里埋的種子剛剛破土而出,嫩芽長勢喜人,李如龍這次沒有下到田間地頭里去,他看著從魏縣趕來的幾名工匠正在地里忙活測繪。

  匠人們商量著在何處搭設水車能夠更好的澆灌田地,原先李如龍計劃在漠南地挖水渠的想法泡湯了。

  “漠河春季水位最高,可那時種子和剛發(fā)的嫩芽不需要這么多水分。到了夏季,由于胡人飲馬放牧,水位下降,引水灌溉田地的難度不小,加之雨季的降水已經足以讓漠南地的莊稼生長,修建水渠有些勞民傷財。”滿邵武勸道。

  “何況冬季氣候嚴寒,水渠會被凍住,附近的田地地底下也會形成凍土,土壤凍結不利于來年翻耕,反倒有損農事?!?p>  滿邵武一條條的說道,他這一個多月別的事情沒干,把漠河沿岸數百里的土地情況是摸得一清二楚。

  “也罷,這里土壤肥力不錯,來年的畝產想必也不會太少?!崩钊琮堈f道,想來之前此地沒有水渠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

  他關心的重點不在于種了多少糧食,長水軍的屯田農場只要能保證兩萬余軍戶們自給自足就達到了他的期許。

  李如龍最近在憂心冶煉的事情。

  李氏家族雖然有工匠作坊和打鐵爐坊,但工匠們的冶煉水平并不高,產出的也都是一些技術含量較低的初級鐵制品,精鐵一類的冶煉尚在起步階段。

  像長水軍換裝當中需要用精鐵打造的軍官鋼刀,是靠張安良從中介紹郡城的鐵商與李如龍認識,李如龍命人從郡城購來精鐵胚和鋼塊,運往魏縣再加工成鋼刀。

  這是由于平原郡的精鐵生產被衛(wèi)國公府經營的官方鐵廠牢牢把持,只有郡城能夠加工出質量上乘的精鐵制品,李如龍聽說過精鐵加工的過程,那玩意在后世叫做鋼。

  陸爾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灌鋼法,即用生鐵和熟鐵合煉直接形成鋼鐵,亦稱為精鐵。

  魏縣所產的鋼刀雖然合用,但與平原軍中軍匠細細打磨供軍官所用鋼刀一對比,高下立判。

  好在由于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已經引入李氏爐坊,大量由模具定型,分工生產再組裝而成的制式兵器被運送到定遠鎮(zhèn),比平原軍中普通士兵使用的粗制濫造的武器要好得多,抵消了精鐵兵器帶來的差距。

  長水軍模仿陸爾軍隊的形式建立,最近的一支友軍部隊便是由世襲鎮(zhèn)北將軍的衛(wèi)褒所統(tǒng)領的平原軍,但不知不覺間,李如龍已將平原軍當做長水軍的參照甚至是假想敵來比較兩者的差距。

  為了提升李氏的冶煉水平和生產效率,李如龍去歲冬天在東源率先開展了流水線式生產模式試驗,各工匠專司其擅長的部分,分工問責,將生產效率迅速的提升上來。

  大規(guī)模集中化生產的方式徹底的將小作坊式生產淘汰,如今東源已經有一個上百人規(guī)模的軍事作坊,能夠生產制式長槍和士兵用的單刀。

  此外,一些在莫非斯聯(lián)邦學會鞣皮制皮的陸爾工匠也被張安世召集起來劃為軍中匠戶,成立東源皮革廠,為新招募的東源士兵制作、修補皮甲。

  見到效果如此之好,李如龍跟父親李平堯商議過后,決定將魏縣的李氏工坊和冶煉爐坊合并,遷數百名各類工匠和他們的家眷到臨近鐵礦的新化鎮(zhèn)安家。

  如同六鎮(zhèn)大多數地方一樣,新化也缺人口。那邊空地不少,李如龍劃出城中一大片區(qū)域作為這些工匠們安家之處,并承諾會為他們建好屋舍后再行遷移。

  這是一項不小的工程,按照計劃在今年夏天結束前,新的高爐將在新化立起,一座新的冶煉廠也會成立,掛名新化鐵廠。

  從此以后這不再是李氏私營的小作坊,而是光明正大的存在于六鎮(zhèn)總兵李如龍管轄下的官營鐵廠,收支走公賬。

  這些為李氏服務多年的工匠從今往后除了每月固定的工錢,還可以拿計件薪酬。績效考核的概念也被李如龍?zhí)岢?,三叔李平禹見過之后,驚嘆之余也迅速推廣到各處的李氏商隊。

  “新化遠離郡城,那邊受衛(wèi)公的影響小,土地也多些,小子打算將鐵廠掛在六鎮(zhèn)名下,這樣鐵廠就可放開手腳生產工具和兵器。”李如龍在給李平堯的信中如是寫道。

  李氏未來的一項重大收入來源就是向莫非斯聯(lián)邦出口鐵器。明目張膽的運送兵器自然是找死行為,但是一些‘農具’則不在禁令之內,何況六鎮(zhèn)和漠南地都是李如龍的地盤,邊市渡口也有李氏的核心人物李平禹坐鎮(zhèn),這種事情對于走私了多年的李氏來說輕車熟路。

  李氏正處于從走私商隊洗白到合法跑商的這一轉變過程,李氏商隊這幾個月來開足馬力,大量的人手被派往六鎮(zhèn)和莫非斯聯(lián)邦開拓市場。

  陸爾王下旨開放邊市,李氏有李如龍?zhí)峁┍憷?,在漠河渡口搶先經營起一座為陸爾商人服務的市集。

  雖然未來這處邊市的稅收要直接呈送給王室,但李氏在邊市里經營的酒肆、工坊等產業(yè)所得已然是一筆預計不小的收入。

  一部分鏡城、京畿甚至東郡的商隊起帆渡過北海想要在莫非斯城直接與莫非斯人貿易,卻被步根拒絕。

  只有李氏和平原商會獲準進入莫非斯聯(lián)邦境內,其他商人只能在漠河南岸和東源海邊的兩座邊市與莫非斯人交易。

  與李氏設立鐵廠的長遠布局不同,張安良的平原商會動作快了一步。

  數十支早早準備好的商隊打著平原商會的旗號,他們深入到莫非斯聯(lián)邦的各個部落,用在平原郡內格外廉價的手工業(yè)制品和簡陋的鐵器就能換來大量牲畜和特產,轉運到陸爾國內就是幾倍的暴利。

  去過一趟莫非斯聯(lián)邦的人都已經嘗到與胡人貿易的甜頭,利潤之高足以讓任何人動心,平原郡內的不少商人都甩著銀子排在張府門外想要加入平原商會分一杯羹。

  連帶著衛(wèi)國公府也插手其中,張安良被迫分出平原商會的三成股送給衛(wèi)褒。

  當然衛(wèi)褒本人并不關心這些,他已經南下進京,這些商業(yè)上的事情自有諸多國公府養(yǎng)著的爪牙鷹犬來為他料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