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名承天下

第36章聰明人馬周

名承天下 海之盡頭 1961 2019-06-14 23:59:56

  馬周是誰?馬周是李二貞觀一朝有名的五賢臣之一,他的能力自然是沒的說,雖然李承宗是理工男出身,但是架不住他身邊有個精研了二十四史的媳婦兒,在評價初唐人物的時候,楊蓉還特地提到過馬周,說他不簡單。

  據(jù)楊蓉所說,后來編纂《新唐書》的歐陽修這樣評價馬周:馬周自認為和商朝的傅說、周朝的姜太公差不多,“然周才不逮傅說,呂望”。歐陽修認為,馬周的才能比不上傅說、呂望??墒悄俏活I著華夏從泥淖之中重新站立的巨人毛爺爺很不同意歐陽修的說法,他認為:“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能迥乎遠矣?!笨纯?,連姜子牙都趕不上馬周的才能了,這個評價夠高吧?

  《舊唐書》、《新唐書》記載:馬周很有才能,“機辯明銳,動中事會,裁處周密”,在貞觀之治中,有許多建樹,“時譽歸之”。馬周同時期的大臣岑文本說:“吾見馬君論事多矣,援引事類,所述古今,舉要刪蕪,會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一言不可減,聽之靡靡,令人忘倦?!?p>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書中對馬周的事跡記載都很簡略,但僅就《舊唐書》保留下來的馬周的兩篇奏擢看,馬周的才能確非一般。特別是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的那篇奏擢,針對當時政治上的種種弊端和隱患,提出改進的措施和解決辦法。所奏切中時弊,說理透徹,態(tài)度誠懇;具有清醒的洞察力和政治家的遠見卓識。他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的大無畏精神更是難能可貴。

  如今這樣的經(jīng)世之才站在自己面前,李承宗自然是有殺錯沒放過,至于馬周身上那濃重的儒家色彩,李承宗倒是不怎么在意,馬周又不是食古不化的酸臭腐儒,他還是很能跟得上時代的。

  那么該怎么去首付這個馬周呢?難道學諸葛亮三顧茅廬?李承宗一開始還以為馬周在自己出現(xiàn)之后,會倒頭就拜,口稱主公,可實際上馬周面對李承宗的時候,并沒有受到其強大力場的影響,這讓仔細觀察馬周的李承宗很是滿意。

  關于人才問題,李承宗的賢內(nèi)助楊蓉給他講過管仲的人才觀點,就深得李承宗的認可。故事不復雜,就是齊桓公想富國強兵,請教管子怎樣才能網(wǎng)羅天下英才。管子回答道:“對英才要禮敬褒獎,優(yōu)待而不相欺。怎么個優(yōu)待法呢?值五的給六,值九的給十,不可斤斤計較?!?p>  做領導最忌諱的就是倚仗手中的權(quán)力傲慢待人,對人才像對商品一樣錙銖必較,值一塊的非得講成九毛九不可。真正的人才最需要的是得到尊重,從人格到智慧,而待遇往往是尊重與否的表現(xiàn)。

  英才和凡人的區(qū)別,在于凡人沒有很大的抱負,拿一份工資做一份工作;而英才常常心高氣傲,不容易駕馭。管子深深懂得這一點,所以勸齊桓公出手要大方,從優(yōu)養(yǎng)士,讓他感到溫暖,人格上尊重,事業(yè)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懷,則天下英才無不向往而來,精忠報國,所以用人不要多,而要精,而馬周就是李承宗人才戰(zhàn)略里的精兵強將。

  本時空的李承宗比馬周小四五歲,都是年輕人,雖然一個貴為東魯之主,另一個卻不過是布衣平民,但兩個人就多年未見的老朋友一樣,一見如故,雙方并沒有因為地位什么發(fā)生啥子不愉快。

  在李承宗斷了春聯(lián)案之后,李承宗立刻把馬周列入了宰輔培養(yǎng)名單里,并且給了他一個龍圖閣大學士的頭銜。

  “殿下,你提出的十年樹木,百年育人等口號標語是挺切合學校這環(huán)境的…..可是我的殿下,學校這么神圣的地方,你沒有把儒家至圣先師孔子供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妥?”

  最近這段時間,馬周作為李承宗的私人顧問。跟著李承宗跑遍了自己五州兩郡,當他在看到學校里的課本的時候,他無意中瞧見《墨經(jīng)》的節(jié)選的時候,作為正統(tǒng)儒家子弟的他有些受不了,他忍不住就對李承宗拐彎抹角的抱怨了幾句。

  李承宗是君,馬周是臣,馬周想要勸說李承宗這就叫進諫,歷史上有的大臣幾乎個個進諫過,這位馬周也是勸諫的高手,當然了,進諫也是有風險的,攤上了李二李承宗這對還算聽得進的君主那還還說,要是像桀紂那樣的暴君,那下場一般會不太好。

  馬周是個聰明人,在他看來,甘冒生死,犯顏直諫,精神固然可嘉;迂回曲折,委婉進諫,藝術(shù)更為可喜。因為進諫的目的,不是逞強爭勝,而是治病救世;如何進諫,只是手段,實現(xiàn)目的,才是根本。縱觀古今,杰出的忠貞諫臣,不唯強諫,亦多智謀,所以他在進諫之時就將就說話的藝術(shù),而不是像還在李密手下廝混的魏黑子一樣鯁直.......

  李承宗一愣,迅疾明白了馬周為什么要對自己說這些話,原來他是為他出身的儒家打抱不平來了。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馬周,然后意味深長的說道,“賓王兄,你是在為你出身的儒家打抱不平啊,呵呵呵,我已經(jīng)下令,在城西籌建百圣閣和先賢祠,孔子將和我的老祖宗李耳等一眾的塑像一起搬出土地廟,前往百圣閣,接受萬民的禮拜與敬仰。

  “百圣閣?殿下,您的意思是把孔圣和其他百家諸子放一塊?”聽到李承宗這樣說,馬周臉色有些青黑,這也太那啥了吧,孔子好歹是我們的祖師爺,那是讀書人的神,怎么就淪落到了和墨子韓非子莊子這些大能關押在一起了?

  就在李承宗剛要回答的時候,錦衣衛(wèi)這邊的一個校尉拿著一疊紙跑了過來,“殿下,殿下,瓦崗軍真的如你所言,在跟北上的宇文化及作戰(zhàn)的時候傷了元氣,大隋的最后一支驍果精銳被全殲,瓦崗軍的將領們也幾乎個個帶傷…….”馬周聞言也噌的站立起來,在他看來,這正是自己的這位主君這會兒是打算插手中原戰(zhàn)局參與天下逐鹿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