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被陳佚松開以后,宋知原就沒什么大事了。一開始她還老覺得嗓子里有東西,咳嗽很厲害,到醫(yī)院休息了一會兒,早就緩過了勁,要不是脖子上還有點瘀傷,根本看不出她剛剛經(jīng)歷了什么。
主要是那個年輕老師被嚇壞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匆匆忙忙地叫了救護車。也怪宋知原那會兒精神恍惚,一味咳嗽,說不了話,居然沒想起來要攔住她。叫一次救護車得造沒不少錢,宋知原心疼的算了算,仰天長嘆一聲,點開自己的購物車開始一件件刪除。
這一折騰,宋知原覺得自己雖然沒死在陳佚手里,卻要死在賬單手里了。
不過......她遲疑地想到,今天陳佚這算是怎么回事呢?
以她看來,陳佚今天失控的反應(yīng),未必是他的本意。宋知原回憶著剛才陳佚的樣子,更偏向于他是被某種因素給刺激到了。
但僅僅因為這個原因,并不能給陳佚正名。宋知原從一開始就主張,當初在索爾研究院待過的人,精神方面很有可能已經(jīng)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雖然雖然,這本質(zhì)上并不是他們自身的錯。
當懷疑上升到了精神層面,社會里許多的規(guī)則就已經(jīng)不適用了。你必須要考慮到,這個人他自身并沒有惡意,他今天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是他無法控制的;”想要“殺一個人并且殺了他,和”不小心“殺了一個人,完全是兩個概念。
同時,他作為一個“施暴者”,在精神上的不穩(wěn)定性和危害性又是客觀存在的。陳佚今天差點就要釀成大錯,殺了宋知原或者老師,這一點毋庸置疑。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良好的解決,那么很可能總有一天會有別的人承擔惡果。
所以,宋知原現(xiàn)在糾結(jié)的點是,她到底要不要指出陳佚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要求他的學校對他進行精神測評。
說吧,陳佚跟她無冤無仇,干什么故意坑人家;不說吧,那豈不是對其他學生和老師的生命安全極端不負責任?
的確,即使真的要找過去指控陳佚,宋知原也有辦法自圓其說:你看,我差點被你弄死了,現(xiàn)在還站出來說不怪你,只是因為你腦子可能有點問題,我這是在幫你減輕罪責。
不過宋知原不傻。如果陳佚今天真的殺了人,有人指出他患有精神病,那真的是在幫他脫罪。不過在現(xiàn)在這種情況下,宋知原不去這么說的話,陳佚可能只是被處分;而一旦查出來他真的有什么問題,恐怕就不止吃個處分這么簡單了——為了甩鍋,學校很可能會直接勸退他。
宋知原跳出去亂說,非但幫不了他,反而會直接斬斷陳佚的未來。
哪怕宋知原想到了這一點,她主觀上也還是覺得,陳佚有精神問題,學校舍小保大,趕他走,這樣是應(yīng)該的。宋知原恨不得裝作自己根本沒想這么多,等陳佚真的被勸退了,再裝作單純又善良地”我本來是想幫他怎么會這樣“的樣子,兩面不得罪,達到自己的目的。
為了被人接受,宋知原早就學會了裝模作樣。但很多時候,害人的招術(shù)她想得出來,卻實在無法真的付諸行動。
比如今天這事兒,她一開始考慮問題的時候還是很冷靜的,不知道后來怎么想著想著,宋知原滿腦子都是陳佚用“沒錢”二字回答她一切發(fā)問的場景。
包括“不喜歡干嘛學師范”,陳佚也說得是“沒錢”。
上學不花錢,畢業(yè)就工作。宋知原透過這個答案,看得出陳佚對未來極端消極的規(guī)劃。
“你明明有能力,而且實在缺錢你可以打工啊,怎么也不至于養(yǎng)不活自己?!?p> 陳佚搖頭。不行。為什么?因為有妹妹。
他是可以打工,但是他的能力只夠讓一個人圓夢。他選擇了妹妹。
在遇見陳佚以前,宋知原對索爾研究院的所有人都是懷有很大成見的。她一直覺得那里面出來的肯定沒有好東西,都是垃圾,勢利眼,劊子手,變態(tài),惡魔......把他們否定的片面而又堅決。
是陳佚對妹妹和生活的態(tài)度讓她把一直蒙在眼睛上的手拿開了,她開始認識到,再怎么說,他們首先也都是人。
他們是有可能很壞,,但只要理智尚存,他們也都得在作為人的基礎(chǔ)上來壞。這樣一來,她憑什么因為一己之見就否認一個人的精神,又有什么權(quán)利為了想象出來的危機,毀掉他的未來?
“小姐姐,”宋知原逮住了一個來給她做檢查的護士,“你說,要是兩個小朋友打架,另一個小朋友上去勸架的過程中,不小心被打到了。打她的這個小朋友,以前總是和一些很壞的人一起玩,你說,被誤傷的這個小朋友應(yīng)不應(yīng)該去告訴打人的小朋友的家長,說這個孩子早就學壞了???”
“嗯?”護士突然被問了個這么復雜的問題,東一個小朋友西一個小朋友的,一下子沒反應(yīng)過來。
好在正巧這個護士平時就是個話癆,最喜歡給別人當知心大姐姐,于是在理解了宋知原的問題以后,回答說:“哦......我覺得,首先,打架了就是打架了,你可以告訴所有人他打架了,但好像不應(yīng)該直接說他‘變壞了’,萬一有什么隱情呢?萬一,萬一是別人先動的手,他被惹急了了呢?”
宋知原點頭,是這個理??紤]到沈思琪出現(xiàn)過,她不排除陳佚是被沈思琪用某種方法挑撥過的可能。
“所以我的意思是,打架是行為,變壞是品質(zhì),在不是很了解這個人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因為‘近墨者黑’之類的想法給別人的品質(zhì)扣帽子。“
護士想了想,又試探著說:”而且你也說了,一個小朋友是被‘誤傷’的,要是有什么問題,也該是那兩個打架的小朋友自己去解決呀。為什么要多管閑事,不是很傻嗎。”
待護士走了以后,宋知原默默思考了很久。最近她也經(jīng)常反思,自己是不是對索爾研究院的過往太不能釋懷了。她曾經(jīng)總結(jié)過,自己之所以能活到今天,是因為愿意往前看。怎么現(xiàn)在提到索爾研究院就跟被踩了尾巴一樣,動不動就要發(fā)表看法。
說到底,這件事在她的人生中早就成了一個過去的符號了。索爾研究院到底做了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太多的人比她有發(fā)言權(quán)的多——比如陳佚。
她慢慢放下了手機,這個給師范大學老師打的電話,真的不太有必要。
沒想到,她剛?cè)酉碌氖謾C突然自己響了。宋知原嚇了一跳,接起來一看,居然是那個師范大學的老師。
“小宋啊,”她說,“你也是今天被這個男生傷過的,學校讓我問問你的意思?!?p> 宋知原沒明白,“嗯,您說?”
”這個陳......陳佚是吧,他非要做什么精神測評,說懷疑自己可能有精神問題?!?

C1q
好長好長的一章......我自己看著都煩......但是里面想要解釋的概念真的太多了,比如宋知原前后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和反思,其實是已經(jīng)開始因為陳佚而學會釋懷;比如宋知原這個人的性格就是特別愛多想,糾結(jié)來糾結(jié)去;比如宋知原雖然有時候有點利己主義,但真的不會隨便中傷別人,不然就不會有這一章了。 今天時間比較充裕,我覺得這一章是我好好思考了,想要塑造人物所必須解釋的。不過能力有限,能不能有這個效果就不得而知了,但至少現(xiàn)在這是我能做到最好的一個結(jié)果。 另外,這一章的名字叫糾結(jié)至死,因為我覺得糾結(jié)很多時候也是必須的吧,不糾結(jié)的人要么是心智特別堅定,要么就是特別無情的,而我不希望宋知原是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 祝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