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重生紂王

第29章 再次臨朝頒十策

重生紂王 老李已存在 2075 2019-06-26 07:54:58

  剛剛還心好累的帝辛,回到后宮見到梓童綠綺飛鳳三人,心情立馬輕松愉快起來。

  當(dāng)人皇還是很有福利的嘛,帝辛鄙視了一番后世那些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就欣然投入了三女懷抱之中。

  順帶一提,梓童已被立為皇后,居住東宮,飛鳳綠綺都被封為貴妃。

  飛鳳在西宮,綠綺在馨寧宮,飛鳳的地位還要高一些,先來后到總是會被背景權(quán)勢所打破,這一點,不管是前世還是現(xiàn)在,都一樣。

  飛鳳綠綺倒是也沒有因為這一點鬧出矛盾,一個沒心沒肺,一個易于滿足。

  安心享受了整晚的于飛之樂,第二天,帝辛再次臨朝。

  照例,帝辛先問當(dāng)駕官,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由于帝乙治喪,帝辛即位,辦喪事辦典禮用了不少時間,這段時間積壓了不少奏本。

  昨天主要是封賞百官,也沒有真正做什么事情,百官將這些日子積累的瑣事一一上奏,帝辛一一處理,處理完就已近中午。

  諸事已畢,帝辛說道:“孤蒙先帝教誨,不以資辨為傲,不以材力為能,唯有勤儉,現(xiàn)草擬一道旨意,計有治國十策,列位臣工為孤查漏。”

  宰相商容上前,雙手接過圣旨,與群臣細看。

  詔曰:

  孤聞人皇以道治國,以德治民,今孤初即位,唯有克勤克戒,毋敢怠荒,夙夜祗懼,以祀上帝,求宗廟社稷,得磐石之安,金湯之固。

  孤嘗憂民勞苦,惜民貨財,唯盼雨順風(fēng)調(diào),萬民樂業(yè),故出此十策。

  第一件:敬先賢。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修先賢廟,將軒轅廟軒轅神像移入先賢廟之中,將廟址遷至朝歌城南,使民供奉。

  第二件:重賢才。有國由來在得賢,重賢才國傳百代,在朝歌城內(nèi)發(fā)布招賢榜文,廣為傳播,叫天下人知之,訪遺賢于山澤,尋能人于大川。

  第三件:開言路。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廣納忠諫,使國家有敢言之士,唯以諫得功,不因言獲罪。

  第四件:重農(nóng)桑。農(nóng)為國之本,故勸開墾,使無拋荒之地,修水利,建可灌溉之渠。

  第五件:重冶煉。遍尋鐵礦,加以冶煉,使民有可用之農(nóng)具,國有可用之兵器。尋金礦,充實國家之倉廩,尋銀礦,豐富百姓之貨殖。

  第六件:查戶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遍查有無隱匿之人,使俱歸于王化,厘清人口,戰(zhàn)時以便登人。(登人就是征兵。)

  第七件:強軍隊。留強兵,使敢戰(zhàn)之兵得其所償;汰老弱,使體弱之卒重歸土地。如此,則軍民兩便。

  第八件:養(yǎng)老幼。新建慈幼院,鰥寡孤獨者,孤寒無依者,身體殘疾者,當(dāng)月給口糧,使無枉死之患。

  第九件:廣蓄糧。新建平價倉,逢災(zāi)年放糧,遇豐年收糧,使百姓無餓死之憂,收百姓余糧,遇戰(zhàn)事軍兵可用。

  第十件:遣宮人。遣散六院,有年超二十未被先帝臨幸者,俱使出宮,自尋婚配,一可免孤苦之難,二可減少后宮開支。

  群臣讀罷詔書,俱都面面相覷,一時說不出話來。

  不是因為他們覺得帝辛的政策不對、不好,而是他們沒想到帝辛能寫的出來。

  這些政策談不上多么高明,而且也沒有實施細則,可這也不應(yīng)該是剛即位才兩天的人能想出來的???

  他們哪知道,帝辛早就在準備這些政策了,以前就已經(jīng)思考過多遍。

  自己要改變自縊的命運,最重要的是不能被妲己迷惑,除此之外,富國強兵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即位之前,帝辛就針對大商目前的情況,適合出臺什么樣的政策深思熟慮過了。

  當(dāng)然,這些政策雖然是根據(jù)現(xiàn)在情況擬定,可基本上也都是從前世道聽途說的知識中七拼八湊起來的,畢竟帝辛前世也只是個普通人而已。

  帝辛只是在以前聽說過的那些措施基礎(chǔ)上做了一些改動刪減,比如前世聽到過很多次的輕徭薄賦,好像很多帝王都這么做,但帝辛就沒有加上這一條。

  原因是帝辛也不知道現(xiàn)在商朝的稅賦對于老百姓來說到底重不重,而且這一條里更重要的其實是徭役。

  自己以后沒打算建什么摘星樓、鹿臺,想來現(xiàn)在的徭役賦稅在百姓的承受范圍之內(nèi)。

  這些政策具體落在實處會有什么效果,帝辛也沒有多大把握。但帝辛也不是特別在乎,如果自己哪條說的不對,自然有群臣為之矯正,不然要他們干嘛?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帝辛發(fā)布這治國十策,其實是為了給群臣看的。

  目的是要讓群臣知道,自己不是好糊弄的,這就夠了。

  順便還能給有心人一個警告,敲打一下,表示帝辛有自己的主見,以后他們再上奏什么奏本,就會考慮帝辛的想法,而不會把他當(dāng)做‘人皇新人’。

  從群臣的反應(yīng)來看,效果還不錯。

  此時,群臣已經(jīng)從震撼中醒過來,再看向帝辛的目光就已經(jīng)不一樣了。

  原本群臣只是知道帝辛‘才思敏捷、天生神力’,沒聽說帝辛對治國也有所長???

  雖談不上對帝辛有所輕視,但覺得帝辛治理國家還得依靠他們這些大臣的這種想法,那也肯定是有的。

  但現(xiàn)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宰相商容首先開口:“治國,先正其首,以仁德化天下,大王英明神武,所列十策,實乃富民強國之舉,可一體實施?!?p>  這個老頭說話就好聽多了,原文中紂王也有幾次聽取商容勸誡,雖然最終枉死,那都是在紂王被妲己迷惑之后的事情了。

  帝辛謙虛道:“孤初登大位,萬事不熟,唯有勤儉二字銘記于心,此十策還需宰相予以完善,制定細則方可。”

  “臣必不負大王所托?!?p>  說完,商容也不回家,就在朝中與其他數(shù)位大臣對十策進行完善,并一一指派了負責(zé)之人,第二天就上奏本,將完善后的十策呈上帝辛過目。

  帝辛仔細看了看,反正以帝辛那點水平是看不出來哪里不妥,當(dāng)即下旨施行。

  不得不說,這些老臣忠心、能力還真是沒的說。

  隨后,帝辛就先做了一件事,向圣人宣戰(zhàn)。

老李已存在

有國由來在得賢,摘抄自李九齡《讀三國志》原文如下:   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huán)。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