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大軍的行進速度很慢,走了整整三個時辰,也只出了開封城大約三四十里地,單這一點就讓包括高處俊在內(nèi)的許多人覺得有些蹊蹺。
畢竟當初的軍報明明是十萬火急,如今推到大年初三才進軍,路上又不緊不慢跟旅游似的,這樣下去估計還沒到北方邊關(guān),契丹人就已經(jīng)打過來了。
而偏偏就在這時,忽有人快馬來報,說是城中關(guān)于“點檢將做天子”的流言再次四起,朝廷命大軍加快行進速度,盡全力擊敗契丹強敵,然后迅速回開封復(fù)命。
一些聽到這個詔命的將領(lǐng)幾乎都明白其中意味著什么,可趙匡胤卻滿不在乎地跪受詔命,然后命令大軍繼續(xù)向前行軍,在天黑之前到達陳橋驛,于當?shù)伛v扎休息。
趙普對于這一切只是默默地觀察著,同時把一干將領(lǐng)的反應(yīng)全都記在了心里,等到大軍繼續(xù)向前開拔之時,他才把傳授詔命的將領(lǐng)王彥升給叫了過來,“王將軍,目前開封城內(nèi)的情形到底如何?”
“一切順利,韓通等人沒有任何可疑舉動,石守信將軍那里也已經(jīng)商量好了,只等明日接應(yīng)我們?nèi)氤??!北M管王彥升已經(jīng)是一位四十多歲的老將,但此時他的臉上仍舊掩不住一股激動之意,畢竟這幾十年內(nèi)紛亂動蕩,他卻是第一次參與謀劃這等重要的大計。
趙普聽到王彥升的奏報,不由滿意地點了點頭,爾后便又附到王彥升耳邊低聲吩咐道,“如今開封城內(nèi)暫時可以放心了,不過等今晚到了陳橋驛……”
……
高處俊此時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這大軍內(nèi)的人心變化,不過令他感到詫異的是,并沒有人去主動說些什么,大家只是這樣沉默不語地繼續(xù)向前行進著。
可性格直爽的張晉眼瞅著夕陽斜墜,實在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于是便湊到高處俊身前問道,“處俊,你有沒有覺得……有些不對勁兒?我感覺剛才的詔命有點兒別扭??!皇上的意思……是在切責趙點檢?還是說對于此次出兵之事起了悔意?”
“晉哥,我感覺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少說話,你沒發(fā)現(xiàn)整個大軍的士氣都有點兒低落?你要是再說了什么不該說的話,小心趙點檢把你軍法從事,利用你殺雞儆猴!”
“不會吧?咱們小點兒聲,應(yīng)該不會有人聽見的……”張晉下意識地捂住嘴巴,同時往高處俊身旁湊得更近了,“你說大軍士氣為啥低落?因為他們都怕這次出征落不著好,你沒聽剛才皇上催著咱們快回去呢嘛!說實話,我心里也有點兒別扭,就怕這次立了功,領(lǐng)不到該有的獎賞?!?p> 其實張晉這話,倒是說出了軍中大部分人的心思,因為他們當兵打仗都是為了建功立業(yè)來的,如果光靠著掙那份死軍俸的話,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出息。
出征作戰(zhàn)就會死人,而且還可能會死很多人,但他們?yōu)槭裁丛敢馊??因為這其中就可能有富貴發(fā)達的機會。
但如果他們事先知道自己很可能拿不到獎賞的話,自然也就少了打仗的熱情:不給錢,誰愿意替你賣命?。?p> “那要是我告訴你,這次根本沒有機會立功的話,你還愿意去嗎?”
“愿意個屁!這大冷的天兒,要真沒機會立功,我寧愿跟你哥一樣躲在開封城里喝酒!”張晉啐了一口,回答得斬釘截鐵,“不是,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知道什么內(nèi)情?”
“這個我可不敢說,不過你若是信我的話,我或許能送你一份大功業(yè)……”
“什么意思?你這話我可越來越聽不懂了……”張晉看看左右,好奇心瞬間就被勾了起來,“處俊,我可是拿你當真兄弟,如果有事兒的話,你不能瞞我。”
“我當然不會瞞你,這樣吧,如果你相信我的話,今兒晚上不妨陪你父親一塊兒喝點兒酒,一會兒我就把酒給你送過去……”
……
眼瞅著先頭部隊已經(jīng)到達了陳橋驛,趙匡胤立刻下令在此地安營扎寨,準備晚上讓大軍在這里休息過夜。
而趙普和李處耕似是得到了暗示一般,連忙在私下里各自活動了起來,其實他們的安排很簡單:先找一群人提出“擁護趙匡胤為天子”的想法,然后盡可能地在大軍中爭取到更多人的支持,最終再率領(lǐng)這支大軍回到開封,與城內(nèi)的石守信等人相互策應(yīng),完成權(quán)力交接。
聽上去很簡單,但實際實行起來哪一步也不容易,比如一開始的“尋求擁護者”就很困難,因為如果失敗的話就是殺頭滅族的罪名啊!
不可否認的是,“擁立新帝”絕對是這世上尋求富貴發(fā)達的一條捷徑,雖然風險極高,但回報也是很豐厚的。
所以在這個亂世之中,有不少人打這個主意,不過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成功者是少數(shù),失敗者是多數(shù)。
甚至有很多次士兵意圖擁立大將為帝、卻被大將反殺的情形,因為大將擔心會被那些士兵連累,所以這就更使得一些擁立者望而卻步:如果造反失敗那還能夠接受,可如果被自己擁立的人反殺,那就實在太委屈了。
好在趙匡胤擁有稱帝的威望,也擁有稱帝的野心,所以趙普和李處耕等人才能便宜行事,只不過要讓他們拉起一幫人來堅定心思跟趙匡胤造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在這個夜晚,趙普和李處耕都感到很心累,因為他們要說服很多人。
當然,接下來的第二步就更困難了,因為如果你造反的話,就很可能會面臨著有人反對的情形。
雖說在這個亂世之中,大部分人都堅信明哲保身的原則,一般都持有中立態(tài)度:如果有人造反,我就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到時候換了朝廷,我再接著干我的差事就是。
可萬一有人反對呢?所以趙匡胤才想辦法把大軍拉出了開封城,打算在外面單獨解決好了這件事兒:愿意跟我干的就一起干,不愿意跟我干的……嘿嘿,反正這是在開封城外面,咱怎么著都好說!
但高懷德和張令鐸的隨行自然不在趙匡胤的意愿之內(nèi),所以他必須想辦法防備著這兩個人反對自己的計劃,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高懷德和張令鐸兩人此時都被自己的寶貝兒子用烈酒給灌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