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雒陽風云第一節(jié)
“關公,如今這朝廷之中,雖然表面上是宦官和士人爭權(quán),但士人中也并不團結(jié)。
本來士人均以以外戚大將軍為首對付宦官,但自從西涼平定以來,皇甫嵩威震天下,與盧植,朱儁等人,交好,也算是一派不小的勢力。
關公可知這兩股勢力有何不同?”
“大將軍屠戶出身,其并無安邦定國之志,他帶頭與宦官敵對,只是因為自己的權(quán)力被宦官限制。
而皇甫嵩等一派大儒,將門皆為漢室忠良,他們盡忠職守,不追求權(quán)力的膨脹,只是因為宦官為非作歹,為大漢造成了損害,才與他們敵對。
要我去選的話,我更傾向于支持皇甫嵩等人?!?p> 聽到關羽的回答,逢紀也點了點頭。
“確實如關公所說,但紀還需要提的是,皇甫嵩等忠良一派為履行臣子的道義,絕不會主動擴張權(quán)力,不管天子是出于自己的想法,還是被脅迫,只要一道詔令,就可以讓他們乖乖束手。
關公,若天子被宦官蠱惑,認為你謀逆,要抓捕你,你會束手就擒么?”
“我……”
這個問題,倒著實問住了關羽。
歷史上在董卓亂政時,皇甫嵩的實力其實強于董卓,但卻因董卓挾天子發(fā)了一紙詔令,他明知是計,卻孤身進京,被董卓制伏。
關羽雖然有匡扶漢室的志向,但正因為如此,倘若自己不明不白地死去,漢室也不會被拯救。
“我可能會暫時逃亡,尋找其他辦法?!?p> 聽到關羽的答案,逢紀也點了點頭。
“正因為這樣,關公你與皇甫嵩他們不一樣,愚忠或許能成名臣,但成不了英雄。
所以,關公你現(xiàn)在所欠缺的東西也很明顯,如果你既不想與何進為伍,又不想像皇甫嵩那樣,做一個隨時可能被朝廷宰割的死忠,就必須要像袁紹那樣,培植自己的勢力。
有自己的勢力,萬一朝中有變,至少不會孤立無援。
關公,最近朝廷因你升為北中郎將,也允許你自己招募也允許你征兵兩千吧?”
逢紀的意思,關羽也很清楚,在朝中有關羽這種地位的人,也可以適當?shù)嘏嘀沧约旱挠H信,這樣在朝中于公于私都好辦事,有什么大的變故,也可以離開朝廷,在地方直接成為一方諸侯。
明明在歷史上自己是跟著劉備混的,不過看這個架勢,好像沒有劉備,自己已經(jīng)到了要成立派系的地步。
不過,想起離別時,劉備的話:“云長,不論走到哪里,別忘了我們共同的志向?!?p> 不論如何,關羽興復漢室的志向并沒有變,至于將來是成為一名權(quán)臣,又或當一方諸侯,又或成為一個將領在陣前殺敵,這都不重要。
所以,關羽并沒有否定逢紀的想法。
“不過,我并沒有什么顯赫的出身,也沒有什么人脈,要幕僚也沒那么容易找吧?”
在這個世界呆了兩年多,關羽深刻地明白這個世界和一些自帶外掛的穿越小說有所不同,有很多事并不是想做就可以做的。
就說拉人這種事,就連四世三公的袁紹,公然做了這種事,也被宦官警告過,只是他不聽,再加上何進護著,一般人動不了他。
但你沒人護著,出身又低,皇帝還在,你就游歷天下四處拉攏人才,傳出來個結(jié)黨營私,可是要殺頭的。
因此,并不是因為穿越了,知道哪里有甘寧,哪里有趙云,哪里有黃忠,你就可以過去大搖大擺地找人,拉人,讓人投奔。
剛才逢紀的意思也很明顯,這次尋找幕僚,實際上借的是征兵的名義,是朝廷因為近年叛亂不斷,要擴充中央常備軍隊,于是允許關羽征兵兩千。也就是如果有些“有志之士”可以通過被關羽征兵,提拔,擔任中郎將從屬的軍司馬,從而成為關羽的幕僚。
這個征兵也不是你想去哪征去哪征,最多是一些“有志之士”到指定地點來投奔,那就需要你必須能聯(lián)系到對方。而能主動聯(lián)系到的,哪怕是小郡小吏,也都算是已經(jīng)混出點名堂的了,讓人家棄官過來響應你的征兵令,這得要有多大的面子。
在關羽眼里,這可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然而逢紀卻搖了搖頭。
“不然,雖然世家大族確實看重出身,并不算待見關公你的功績,但關公在民間也算是名聲大噪,斬張角,擒韓遂,出身草莽,又有萬夫不當之勇。
如今,很多家境貧寒的有志之士都將你作為他們的楷模,這其中很多人都在地方為官,官職比較低微。
如果關公有意,我可以整理一份符合條件的名錄,我都想辦法邀請一下,若對方能應邀是最好,若不能,我們也沒什么損失?!?p> 最后,關羽還是聽從了逢紀的建議,一邊準備招兵,一邊從一些基層將領中尋找一些可能會投奔自己的人才。
不過,整理出來的官吏也并不是全都能被邀請,哪怕是小吏,如果屬于一個狠人的派系,拉人也必須要謹慎。
比如現(xiàn)在在名單中,關羽看到了張郃的名字,但張郃此時已經(jīng)算韓馥的部下,而韓馥又是袁氏門生,如果去拉張郃的話,說不定會引起袁氏的警覺,所以想了想便放棄了。
因為兩千人滿打滿算是軍司馬就三四個,所以這次靠招兵挖人的名額有限,在名錄上看了看,符合條件的大將只有兩個。
其中一個是此時正在河東郡仕官的徐晃,一個是身處并州,在并州刺史張懿賬下任職的張遼,兩人雖然后來都是名將,但此時都是沒什么背景,也沒什么地位的地方小吏。
回想起來,歷史上這兩人雖然是曹操的將領,但跟關羽也都算有緣。稍作考慮后,關羽便讓逢紀先想辦法去把這兩人拉來。
本來若關羽親自拜訪會有更好的效果,但因為拉人的事并不能明目張膽去做,所以就只好委派逢紀這種幕僚來做了。
好在這兩人一個在河東,一個在并州,都不算遠,而且算是順道,不出一個月,逢紀出行歸來,帶回了不錯的消息——張遼和徐晃都被逢紀說動,愿意辭去當?shù)氐墓俾?,在關羽帳下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