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到了!”
對于正處于劣勢的越國士兵來說,君梧帶著援軍到來無疑是一種鼓舞。
但是殺星卻還是不禁苦笑。
太子來了,但是太子來了又有何用?
若是在吳國援軍趕來之前殺星能和郭將軍會師。
那就不至于像如今這么被動。
到了圍住吳國都城之后,再由君梧所帶的第三路大軍奇襲援軍。
這才是按照他們原定計劃行事。
但是郭將軍始終沒有出現(xiàn)。
現(xiàn)在就算是君梧按時到了,也無法改變劣勢。
殺星在短暫的振奮之后,又皺起了眉頭。
雖然他本身武功極高,這樣凡人之間的戰(zhàn)爭根本傷不了他。
但他更不愿意失去的是自己從未失敗過的名聲。
和已經(jīng)漸漸成為身體一部分的越國士兵。
殺星挺起不知哪來的長矛,如風卷狂濤一般地又掀翻了一批人馬。
但是他忽然聽到了人們吶喊的聲音有一絲變化。
戰(zhàn)場上的吶喊聲,就如人的呼吸聲一樣。
通過吶喊聲的變化,殺星可以敏銳的感知到局勢的變化。
如今,吶喊聲就有微妙的變化。
殺星抬頭去看,卻發(fā)現(xiàn)是君梧帶領(lǐng)的二十五萬人馬正向吳國援軍猛攻。
說來也奇怪,君梧率領(lǐng)的人馬并不算少,若是鋪開了圍住吳軍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君梧卻只是帶領(lǐng)大軍針對一點猛攻。
殺星本身對戰(zhàn)陣上微妙的變化極為敏銳。
他瞇起了小眼觀察了一陣,不禁吃驚了:“他為何會知道?”
不光是殺星此刻有這樣的想法。
吳國援軍大將心中也如擂鼓一般。
一個聲音在他胸中吶喊:“他為何會知道!”
君梧如今帶軍攻擊的正是吳國援軍最薄弱的一處!
其實說吳國有百萬雄獅,多少有些吹牛的成分。
當邊境上的黃煙剛剛?cè)计鸬臅r候,駐扎在吳國邊境的大軍立刻先后馳援京城。
最先與殺星接陣的,自然是吳國最精銳的部隊。
雖然照樣被殺星帶領(lǐng)的越國軍隊殺地潰不成軍。
之后殺星帶著殘部冒進攻城。
又遇到援軍包圍。
其實這一部分援軍除了有吳國的精兵外,還充雜部分老弱殘兵。
這些老弱殘兵被鎧甲保護著,從外難以判斷。
但是戰(zhàn)場是殘酷的,衰弱的士兵絕對無法敵過生力之師。
只是殺星處于腹背受敵的狀態(tài)。
前頭有吳國都城守軍的負隅頑抗,背后還有援軍的長矛不斷刺來。
在無暇多顧的情形下,才無法發(fā)覺這個秘密。
但是君梧——一個第一次帶兵上陣的年輕人,到底是如何發(fā)現(xiàn)這一批老弱殘兵的?
君梧卻是遙遙對著吳國援軍的大將露出一個笑容。
這位大將也算是個人物,內(nèi)力至少在二百年左右。
所以他心中的吶喊也比尋常士兵更響亮。
君梧還未奔到近前時就能聽到他的心聲:
千萬不要攻打丑時方向!那里的士兵都不堪一擊!
君梧聽到了他心中最真實的吶喊,自然帶兵就向著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攻去。
果不其然,丑時方向的士兵根本就無法與君梧所帶領(lǐng)的士兵一戰(zhàn)。
更別提此刻的吳國援軍也算的是“腹背受敵”了。
這吳國的都城被圍的如同千層餅一般。
君梧揮動著一條長锏,锏到之處便是人仰馬翻。
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跟在他身后的越國士兵也是撐著一股悍氣不斷用腰刀削砍吳國士兵。
這些人的砍殺武技并不復(fù)雜,都是由殺星親自所授。
但是上陣殺敵的時候,這簡單的刀法卻是最為實用。
不消片刻,吳國援軍的包圍圈子便被殺出了一個大口子。
而口子內(nèi)的那些士兵們頓時覺得背后一松,甚至能騰地出時間深吸一口氣。
君梧看向了那名援軍將領(lǐng)。
此時將領(lǐng)也用緊張的眼神看向他。
君梧有感受到了將領(lǐng)的另一個聲音:
“這批老弱殘兵被我拆成六股穿插在大軍中。
第一股不知為何被對手消滅了。
若是讓他再發(fā)現(xiàn)午時方向也是我軍的薄弱之處,這一場大戰(zhàn)估計就要敗了。”
君梧像是魔鬼一般向著那位將軍一笑。
接著馬頭一轉(zhuǎn),竟然真的是帶著隊伍向午時方向急奔而去。
將軍啞口無言,一顆心臟快要跳出來了。
只有一個響亮的念頭不住地吶喊:“有鬼!有鬼!”
君梧帶領(lǐng)著援軍勢如破竹一般不斷將包圍圈子啃食斷送。
而殺星也是不可思議地看向了君梧。
他天生對戰(zhàn)場上的瞬息萬變極為敏感。
甚至能從吶喊聲中體會出敵我局勢的微妙變化。
在見到君梧帶頭攻伐的幾處士兵后,殺星立刻恍然大悟。
君梧所攻的都是援軍中最弱的方位。
所謂一通百通,殺星一旦醒悟,就又發(fā)現(xiàn)了援軍中還有幾個地方同樣薄弱。
他二話不說,便提起長矛踩著人頭向那個方向奔去。
長矛帶著氣流的波動將無數(shù)人打倒在地。
這些人本來就已經(jīng)難堪大戰(zhàn)。
殺星一矛之下直接讓他們內(nèi)臟破裂,七孔流血而死。
這一下更是讓周圍的人嚇破了膽子。
這越國大將到底是哪里來的怪物?
難道是志怪故事中的神仙不成?
再加上所向披靡的越太子君梧。
不論是吳國還是越國的士兵心中,似乎都將他們當做了文王與子牙一般的傳說人物。
凡人又怎么能和神仙對敵?
這樣的心聲在吳國的士兵心中不斷發(fā)酵、不斷放大。
最終像是浪潮一般傳入了君梧的心中。
君梧知道這一場戰(zhàn)役已經(jīng)贏了。
他帶來的生力軍不斷收割吳國人的頭顱。
而殺星也不閑著,他索性將背后全部托付給君梧。
自己則是拼命催動士兵向吳國皇城的城墻上攀去。
所有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殺!還差一步就能殺得吳國城破國亡!
為了太子!
為了吳國!
殺!
與此同時,一支遭受頗多阻攔的隊伍也正向吳國都城趕來。
這正是越國的第二路大軍。
率兵十五萬,由郭將軍統(tǒng)領(lǐng)。
他也不知道為何一路這么不順,非但沒有能及時攻破關(guān)卡。
更是一路受阻,最終沒能按時和第一路大軍匯合。
但是好在郭將軍還是將手下的人馬帶到了吳國皇城之外。
這一下,七十萬大軍終于會師了。
郭老將軍忐忑不安地疾馳而來。
卻發(fā)現(xiàn)太子和殺星似乎已經(jīng)將情勢控制在手中了。
這位老將心中不禁汗顏。
自己一世英名差點毀去,還好大越有太子殿下,如天神下凡一樣支撐著。
上天是何其眷顧大越?。?p> 他心虛地遙遙看著太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要領(lǐng)一份延誤軍情的死罪。
卻沒想到君梧只是淡然一笑,鐵锏向天一指。
龍吟功運于丹田:“破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