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凡道:“大概一百多回,要是寫下來不下百萬字”!
王慕賢夸張地嘆道:“哎呀,這么多呀,那還不是聽很久”?
……
沈不凡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終于快要說完《石頭記》,把聽書的楊挽素她們感動地哭了鼻子。不得不說曹雪芹的故事框架搭得真好,人物刻畫太細膩,連后來從金陵回來的楊挽素的母親都聽說了,也坐進來聽書。一傳十十傳百,沈不凡會說書的名聲大噪,也是出人意料之外。
又一次聽完沈不凡的《石頭記》后,楊挽素的娘親楊柳氏神色復雜地走了出去。晚上楊望年回來后,看到坐在窗前的妻子似有心思,開口相問:“這是怎么了”?
楊望年夫婦感情甚好,雖然楊家家大業(yè)大,楊望年也只有楊柳氏這一個正妻,并未納妾,多年來一直相敬如賓。見妻子有事便關(guān)心起來。
楊柳氏內(nèi)心有點七上八下,也不知道該不該跟丈夫說,楊望年見她這樣子,溫言說道:“我們夫妻二人多年來相濡以沫,難道你還有什么不能跟老夫說的事”?
楊柳氏這才下了決心似的,道:“老爺,今日那個沈拙言在給大家說《石頭記》時,我發(fā)現(xiàn)素兒一直看著他,臉上還有別樣的地方,怕是素兒的心事在沈拙言的身上”!
這話讓楊望年一驚,道:“你可確定如此?”,說完還過來不自覺地抓住了楊柳氏的手。楊望年對沈不凡印象很一般,承認他多少有點才華,只是這世界有才之人太多了,更何況沈不凡也沒有有才到一覽眾山小的地步。最根本的是楊望年的三觀跟沈不凡完全不一樣。
楊柳氏被他抓疼了手,收了回去,沒好氣道:“老爺,這等事如何能確定?除非素兒親口告知”。
楊望年喃喃道:“素兒絕不可嫁與沈拙言”!見妻子望著自己,補充道:“先不說此子與素兒門不當戶不對,到如今也沒個功名在身,尤其此人膽大妄言,推崇雜學不屑經(jīng)典,非我儒門中人,將來恐招來禍事”!
楊柳氏一直謹守婦道,家事都是丈夫做主,聽到丈夫這么說,一臉憂愁,道:“老爺,這可如何是好?我就這么一個寶貝女兒啊…”。
楊望年出言安慰道:“你也不必慌了陣腳,好好想想法子”!
來回在房間渡著步子,楊望年心道:“素兒怎會看上他呢”?他心里想不通。這幾年多少身家才華比沈不凡優(yōu)秀的年輕士子來托人說媒,女兒都看不上,怎么偏偏就就看上了自己最不注意的沈不凡?感情的事,無法用常理推斷。
又想到是秦夫子開口讓沈不凡來借書的,心道:“難道是致知故意的?”,又覺得自己不該對多年老友胡亂猜測。他還真猜對了,是秦夫子故意的,不過秦夫子的出發(fā)點是好的。
…
楊望年也有點亂,思考良久,終于道:“我看以后還是不讓沈拙言來書房了,要借書讓下人找出來給他就是,不用在府中過多逗留”!
楊柳氏聽了也覺得可行,又道:“要是有人問起為何突然這樣,該如何說呢”?
楊望年道:“大家都知我一生遵守禮法,他沈拙言一個讀書人整日在我府中說書如何說得過去?”,又叮囑楊柳氏道:“素兒的心事,我等當做不知道。否則事情擺在明面上了,女兒來求我倆,就沒有退路了”,嘆了一口氣道:“只望這是女兒年幼不曉事,分開久了心思也就淡了”。楊柳氏聽了點點頭,不一會兒又掏出手帕來抹眼淚,想到寶貝女兒要受苦,心里著實難過。楊望年瞧見她的樣子,也沒有別的法子可想,只能硬著心腸安慰自己道“素兒自來聰慧,定會明白我們做父母的心思”!
如果是在沈不凡第一次講《石頭記》時就采取這樣的措施,說不定還有可能成功。如今兩個多月過去了,楊挽素早已情根深種。沈不凡在這講書期間,夾雜了很多私貨,絕大部分都來自后世的思想,尤其是他認為不應當邊緣化女子,“女子能頂半邊天”這話深得楊挽素的心意。為此聽書時,以王之章為首的幾個大戶公子和沈不凡為首的眾女眷激辯,也正是有了這些男子的襯托,讓楊挽素更覺沈不凡的可貴。
此后沈不凡再來借書時,只得在客廳稍等就有下人把書送過來了。沈不凡也知道了楊望年的話,清楚楊望年對自己說書不滿意,也不覺意外。
反倒是來聽書的一眾女眷士子心里對楊望年頗為不滿,都傳楊望年是千年化石頑固不堪。有苦不能言的楊望年也沒法子,面對流言只能咬牙吞了下去!
楊挽素得知爹爹的舉動后,滿心失落,有心勸說也無從說起。她知道爹爹頑固,難以改變。楊望年夫婦口風很緊,是以她也不知道爹爹此舉的根本原因,當真覺得只是爹爹不滿沈不凡不守禮法。心上人兒難見,楊挽素只好經(jīng)常找知曉心事的王慕賢閑聊解悶。楊柳氏見女兒悶悶不樂,心疼難過,中間幾次勸丈夫改變主意,丈夫總是斥她婦人心腸,又安慰她時日一長就會好了!
這兩個多月的時間,沈不凡的生活幾乎千篇一律:早起沿著東河晨跑,其余的時間都在跟著秦夫子念書。
時間很快就到了十二月份,天氣已經(jīng)轉(zhuǎn)冷了。
這天早晨,沈不凡照例天微微亮就起來了,在院子里活動開身子骨,又先后做了五十個俯臥撐和三十個仰臥起坐。三個多月的不懈鍛煉,讓他身體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力氣也大了許多,整個人感覺很有活力。剛開始,村里人見到沈不凡跑步都有些閑言閑語,時間長了也就見怪不怪了。大家都說他病愈后變得不同起來,也能干許多。無論好話壞話,沈不凡統(tǒng)統(tǒng)不理。
今日又是個旬休日,沈不凡依舊來到楊府。歸還上次借的書又接過下人捧過來的另一本新書,道謝一聲:“勞煩小哥了”,便出了楊府往回家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