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卿應(yīng)表妹王氏的邀請,來尚書府給兩位姑娘做了幾年的女夫子。
李卿是王氏的遠(yuǎn)房表姐,是王太夫人族弟的女兒。早年出嫁,夫君早逝,夫家不慈,只得向娘家人求助。幸得姑媽王太夫人相助,在京中教授閨秀識文斷字、琴棋書畫為生。
王太夫人是已故的太傅大人王守仁的正室夫人,太傅大人沒有妾氏,與夫人育有兩子一女,均為嫡出。王太傅是三朝元老,也是永嘉皇帝當(dāng)太子時的太子太師,其次子王允還是太子伴讀,與永嘉皇帝一起長大。
王大人一家都是堅定的?;庶h,深受永嘉皇帝的信任。王太傅薨后,賜謚號“文正”,世人皆稱“王文正公”。王家現(xiàn)在的當(dāng)家人,是王氏的大哥王棕,身居要職御史令,二哥王允是中書令,是天子近臣,常伴左右,掌管天子詔令。
大姑娘張嫣知書達(dá)理,喜行不言色,二姑娘張喜侗可能因為身份的關(guān)系,稍有遜色。姑娘們到了豆蔻年華該相看人家了,需要更多時間學(xué)習(xí)管家掌事,參與名門聚會。
李卿夫子教授了多名京中閨秀,認(rèn)為這兩位姑娘都可以算秀外慧中的典范,自己也差不多可以功成身退了。可不想鉆出個小調(diào)皮,張三姑娘。
李卿夫子向王氏請辭的時候,王氏就表示出想請李夫子繼續(xù)教授小女兒。
李夫子對三姑娘是愛恨難以名狀,這個三歲大的豆丁真是聰明,教授的內(nèi)容一遍就能記住,還能倒背如流,自己一介女子都起了愛才之心,如果讓其他夫子知道定是要爭搶破頭,可惜不是是個男孩,不然一定是國之棟梁,可惜了。
當(dāng)然張三姑娘如果沒有那么多為什么的話,繼續(xù)教習(x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是不可能的。
三姑娘的為什么五花八門,讓人猝不及防,比如:
“為什么我們要吃飯?”
“女人要三從四德,男人呢,也有嗎”
“天為什么是藍(lán)色的?”
“夫子為什么是夫子?”
……
每天諸如此類的層出不窮,這小豆丁還特別氣人“原來夫子也答不出來啊,怎么辦啊,不是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夫子,您要不要去問問您的夫子?”
李卿夫子委婉的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教授不了張三姑娘,同時也告知了王氏三姑娘與眾不同的聰慧,應(yīng)該好好請一位西席,悉心教導(dǎo),以免埋沒了。
王氏暈乎乎的送走了表姐,張大人回家后,發(fā)現(xiàn)自家夫人正在發(fā)呆。張大人知曉后,非常好奇,立刻派人找來張三姑娘,決定自己考教一番。
張三姑娘如同李夫子所言,過目不忘。當(dāng)然了,三姑娘表示,自己其實是打算跟著李夫子學(xué)琴來的,識文斷字、算學(xué)那都是順帶。如果要請新夫子,一定要請個會教彈琴的,還要聰明的,能解惑的。
“爹和娘如果沒有其他的事,女兒就去找大姐姐了”三姑娘剛剛聽大姑娘彈奏了一首新曲,正準(zhǔn)備去試試呢。
“馬上就吃晚膳了,跑什么,再陪爹爹和娘親說說話啊”張大人心情愉悅,準(zhǔn)備再和小女兒交流感情。三姑娘還小,沒有自己獨立的院落,作為爹娘的乖寶寶,張三姑娘當(dāng)然不能拒絕了,不過加了一個小要求,讓大姐姐也來。
張大人很久也沒見女兒了,干脆大手一揮,大姑娘和二姑娘都來。
李夫子教授音律課時,三姑娘還沒有出生呢,所以三姑娘學(xué)琴是跟著大姑娘學(xué)的。
張三姑娘有兩位姐姐,最喜歡大姐姐張嫣了。二姐姐給張三姑娘的感覺很奇怪,李夫子夸獎自己聰慧時,二姐姐明明不高興,卻還和大姐姐一起附和夫子,夸獎自己。
因不識字、不識樂譜,三姑娘是兩位姐姐都在請教,明顯覺得二姐姐面對自己時很不耐煩。
別以為自己不知道,本姑娘耳朵靈著呢,二姐姐的丫鬟還在背后說自己壞話,耽誤了二姐姐學(xué)習(xí),最后三姑娘不愛去找二姑娘了,次次都只去大姑娘的嫣然院,兩姐妹的感情急劇上升,王氏夫人見姐妹關(guān)系和睦,也不干涉三姑娘行為,對她有時候宿在嫣然院也是睜只眼閉只眼。
老是麻煩大姐姐幫忙,會耽誤大姐姐學(xué)習(xí),三姑娘還是很不好意思的,這才有了識字的念頭,跟著姐姐們?nèi)ド侠罘蜃拥恼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