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的事,孟采薇只起了一個頭,連原思憲也沒有插手,剩下的事都是兩位將軍在跑,聽說他們倆上的奏折得到了兵部尚書的大力支持,皇上還有些猶豫,因為錢總是不夠花,又擔心軍校將來勢力大了被人操控,影響政局安定。但是兵部尚書一直在跟他磨,最后獻出了那把刀,綜合考慮之后,還是同意了,為了隨時掌握情況,特意派了太子來參與籌建,并在京西郊劃了塊地皮給他們,在一塊山腳下,連同山林,約莫有兩千畝。但是照例一個銅板都沒批。兵部要自行解決資金問題。兵部發(fā)動自己人一起湊錢,最大的股東是兵部尚書,其次是兩位將軍。還有些兵部的小官吏紛紛參股。為了能安心使用有效的資源,孟采薇最后還是參了股,并要了個研究院分院長的名頭。這“官職”不痛不癢的,大家也沒在意。
地方有了,其他就好辦了。趁大興土木建校舍的時間,孟采薇幫著兵部寫些宣傳稿,利用全國郵政發(fā)往各級府衙張貼。這個時候,她想要是有份全國性的報紙就好了,登一個招生啟事,全國發(fā)行,宣傳面得多大啊,不如就讓太子殿下來占領這塊陣地好了。她想起上次皇后娘娘親自出面調(diào)解她們的問題,這回怎么著也要投桃報李報答太子一下了。上次皇后娘娘來,最后明里暗里話里的意思可不就這樣嗎。
原思憲回來聽她說了以后,點點頭,“應該的,幫幫太子就是答謝皇后。這事我去找太子說,你有空去找太子妃玩玩?!痹诔谢?,怎么都得要選一邊站的,這個是無法避免的。太子是未來儲君,嫡系正宗,為人也正派,就是當今皇上待機時間過長,壓制了他,到如今都沒怎么接觸政事。宮里還有位得寵的張貴妃生的三皇子,是太子的有力競爭對手,平時兩人明爭暗斗的,在朝中都有不少擁躉。以前原思憲官太小沒人看得上,如今已然冒出頭了,再想低調(diào),實力也不允許啊!
新校要開張有許多事要忙,孟采薇也經(jīng)常去幫忙,每次總能看到鎮(zhèn)北侯和程將軍忙碌的身影,她有些好奇,自己是個自由人也就算了,怎么這兩個將軍不用上朝嗎,都快長駐點了!問原思憲,原思憲道:“這些戰(zhàn)場上下來的將軍,平時都是掛個閑職的,以前就是有個正經(jīng)職位,一但出去前線,他們原先的位子就被人頂替了,所以回來后就比較閑,你一說要開個軍校的,其實是很合他們的意思,而且,上過戰(zhàn)場的將軍,特別是打到敵人后方去了的的將官都有些隱性收入的,所以他們當中有些人還真不缺錢來著,兵部是看中了可以利用學校來培育人才和鉆研新的武器的好處,不然,你以為他們?yōu)槭裁炊歼@么積極呢”。孟采薇想,我看中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我這么積極參與也是有原因的。
新校舍和操練場,兵部叫了自己的士兵來幫忙修整,人多力量大,又是自己部門的學校,速度建得特別快。很多人都想來瞧瞧看是怎么回事,有些性子急能識字的將官紛紛表示要提前報名。軍隊里不識字的也可以報名,但要先上幾個月的掃盲班才行。畢竟不能看不能寫怎么知道他到底學進去了多少。全國各地,有不少學子寄來了報名信件,京中有不少家長都在議論這個事,孟采薇將家中三個人都送進去了:兩個學員:天寶和原思安,一個武術(shù)教官楊振。其中以原思安最為期待。
學習教務處千挑萬選,第一批學生暫定只有二百名,一半從部隊里推薦上來的,由兵部負責所有費用,一半是社會上招收的,費用自理。前期好多事情因并未理順,導致經(jīng)常性的出問題。這畢竟不同于前世的高考錄取工作,很多將士們以前根本就不識字,幾個月的掃盲起的作用還是有限的,這也導致教學進度被拖慢,反倒是社會上招收的那批,要好教多了。學校里,部隊里出來的看不起社會上招來的,覺得都是些青瓜蛋子,毛都沒長齊,真上了戰(zhàn)場怕是屎尿都要嚇出來了,社會上招來的覺得部隊里來的是斗大的字不識幾個,靠著一身蠻力才有今天,有什么好橫的。兩派一時間涇渭分明,甚至時常發(fā)生口角、斗毆,教官要勸架阻止,快忙死了。不得已,學習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制度凡是打架鬧事的,一經(jīng)查清是主動挑事的,管你什么背景,一律嚴懲不貸。最嚴重的的直接開除不說,如果觸犯法律,還要送進官府做大牢,重壓之下,果然老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