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風(fēng)樓筆記(105)—我的寫詩詞歷程(二)
記得高中時候?qū)W過一篇柳永的《雨霖鈴》,我曾經(jīng)為那句“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钡那Ч琶涠袆樱袊@人世間怎么會有如此凄美的愛情;后來學(xué)到蘇軾的《念奴驕.赤壁懷古》,又為那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倍钌钫鸷叮篱g競有如此豪情壯志,可歌可泣。奈何那時道法未成、胸中無墨,寫不出一首詞來。
詩詞不分家,自從寫詩后,我又研究起詞來。寫詩是寫詞的基礎(chǔ),詩寫好了,詞自然寫得好。詞又稱為長短句,和詩不一樣的是詞沒有固定格式,需要用到各種詞牌,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shù)、句數(shù),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上都有規(guī)定。怎么學(xué)寫詞,沒有人教我,我從最簡單的模仿開始,大量臨摹前人的作品,從意境到技法,從構(gòu)圖到升華,受益非淺。比如這首《江城子—端午思母文》“初五大地喜氣揚。粽飄香,已端陽。戶戶家家,慶盛世輝煌。江上龍舟競賽忙。旌旗展,斗志昂。睹物思人忽心傷。想母親,念親娘。為盼兒女,不飲孟婆湯。來世再續(xù)母子情。奉高堂,好兒郎。”就有點模仿蘇軾的《江城子》的意味。再比如這首《小重山—月下有悟》“月暗星稀寂無聲,獨倚小窗軒。已三更,往事如煙幾成真。意不平,鬢角染霜塵。少時為功名,十載夏春秋。執(zhí)爾三尺劍,暢悠悠,斬卻情與恨。”我清楚的記得是模仿的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卑炎约悍旁谧髡弋敃r的場景中,先點明時間地點,營造出荒涼凄楚的氛圍,然后抒發(fā)心中的感慨,嗟嘆年華易老,一事無成?,F(xiàn)在回過頭來看,當時寫詞時確實是懵懵懂懂,君看連字數(shù)都對不上,少了兩句話,而且用的是中華新韻,并不是詞林正韻,呵呵。
這個時候?qū)懺~技法談不上,純粹是模仿,跳躍性非常大,有時寫景,突然就去抒情,有時剛寫天邊,突然又蹦到眼前,亂得很;題材也很窄,經(jīng)常不知道要寫什么,只能對著詞譜,別人寫桃花我就寫桃花,別人懷古我就懷古,內(nèi)容很貧乏、單調(diào);詞林正韻看不懂,只能用新韻,有時寫出來像打油詩,反正是湊出了作品,是否真的好,我也不知道。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xí)后,我試著在各個論壇發(fā)作品,湖北日報的東湖論壇是我上的第一個詩詞論壇。這個論壇的版主是位老先生,時常在留言里指點一二,記得當時我上傳了一首自認為寫得不錯的詞,他在留言里毫不客氣的指出了問題“詞林正韻并不太難,經(jīng)常寫,自然就記熟了。寫詩詞切忌東一下西一下,有很多講究,比如先寫景、再抒情;或者先抒情、再寫景;對景物的描寫,必須遵守由遠及近或者由近及遠的規(guī)矩,更要層層推進,這樣才有章法。”老先生一言驚醒夢中人,這不就和讀書時的寫作想通了嗎?語文老師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寫作技巧。從此我嘗試用詞林正韻寫詞,確實一回生、二回熟,寫得多了就記住了。在技法上我非常注意,寫作前先大腦構(gòu)思一幅場景,遠近一層層的寫來,句未還不忘記抒情升華一下。比如這首《七律-登梁山》“云海翻騰驟雨收,梁山水秀細長流。林間杜宇聞聲喚,谷底芳蘭映眼眸。虹練長斜新佛寺,青煙飛裊藏經(jīng)樓。天涯孤旅頻相問,滌去心中幾許愁?!本褪窃谡莆占挤ê髮懙?,您可以看到基本上按照我講的由遠及近、由景生情這樣寫的,先寫遠處的云海、遠山,然后寫稍近處的森林花草,再寫更近處的佛寺,最后抒情升華。還有這首《定風(fēng)波》“遲日殘紅霞滿天,桃花十里盡芳芊。翠竹參差廊橋下,如畫。蘭舟掩影水萍間。堂燕爭春云起處,朱戶。吳姬驛館弄絲弦。借問此川何地有?回首。東風(fēng)一任柳成煙?!币彩侨绱?,先寫遠處紅霞、再寫近處桃花、翠竹、舟橋燕雀,最后描寫佳人,最后一句升華,畫面生動、層次感極強。
為了提高自己的詩詞水平,我跟自己訂了個計劃:每天必寫一首詩詞,不管是小令還是長調(diào),而且題材不限。寫景的、抒情的、懷古的、送別的、閨怨的、架空的等等我都寫過,但天天寫確實沒有更多的題材了,如何突破,我曾經(jīng)苦苦思索,跑到論壇里去尋找題材,翻書看前人的作品看能否提煉出觀點來,那段時間很是煩悶,直到有一天看到蘇軾的介紹“萬事萬物皆可入詩詞”,頓時眼前一亮,以前以為陽春白雪才文雅,沒想到下里巴人也是詩,蘇軾的意思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可以寫進詩詞里面去,各種各樣的觀點,不管是粗俗還是文雅也能被詩詞接受,比如蘇軾的這首《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詳盡的講述了蘇軾晚上喝酒回來碰到家童睡著進不了門的情景,語言淺顯,十分易懂,并沒有很文雅的詞語,就是說的大白話兒“我出門喝酒回來,好像是三更了吧,家童打著很大的鼾聲,敲半天也沒聽到,沒辦法,只能杵著拐杖聽著江流聲。”我細細品味蘇軾的寫作技巧,注意應(yīng)用到我的寫作上來。這首《月當廳—月夜思懷》“酒后但覺亭園靜,金波玉影,斜照西樓。踱步石堤,楊柳最是輕柔。時有露風(fēng)撲面,向來時、霧起燕沙洲。漸知曉,紅楓黃杏,已至深秋。天涯過客何人問,恨長江、默然無語東流。過往莫提,多少舊事終留。曾記昔時負雄志,卻今嗟嘆歲悠悠??諓濄?,心思起,擇日醉蘭舟?!本瓦\用了這種寫法,上闕寫得酒醉后在庭園里看到的情景,下闕由景再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