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禮制
節(jié)選自羅爾綱著《太平天國史》
一璽印
太平天國因篆文人民不能普遍認(rèn)識,故所刻璽印都用宋體字正書,四方刻陽文,云龍邊,留正中一行,另鐫一線邊,刻官爵名于其中,并沒有印信關(guān)防等字樣。
天王洪秀全玉璽
說明
天王玉璽用青白玉做成,徑20.4厘米,高2.7厘米,紐高7.4厘米,紐背刻云紋,紐側(cè)刻雙鳳朝陽紋,璽文四周上作雙鳳朝陽紋,左右作龍紋,下作立水紋,共四十四字,宋體正書?,F(xiàn)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幼天王洪天貴福玉璽
說明
幼天王玉璽用青白玉做成,徑21.8厘米,高4.0厘米,紐高7.0厘米強(qiáng),紐背刻云紋,紐側(cè)刻雙鳳朝陽紋,璽文四周上作雙鳳朝陽紋,左右作龍紋,下作立水紋;共三十八字,宋體正書,上方右角已斷,用粘補(bǔ)合?,F(xiàn)藏中國革命博物館。
太平天國璽有金■〔一〕玉璽之分。天王金■八寸見方,四面云龍,中空一行,刻「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九字。左首角上鐫一「金」字,右首角上鐫一「■」字。左首邊上刻「奉天誅妖」四字,右首邊上刻「斬邪留正」四字。此■不是緊要詔旨不用。另有三寸六分見方一璽,四面龍紋,中刻「旨準(zhǔn)」二字,凡批答奏章及旨準(zhǔn)刊行各書都鈐此璽〔二〕。又金■一方,上鐫「太平天國萬歲金■」八字〔三〕,于天京失陷時,被劫歸清軍機(jī)處〔四〕,后被盜熔為金條〔五〕。天王玉璽一方,用青白玉做成,徑二○·四厘米,高二·七厘米,紐高七·四厘米,紐背刻云紋,紐側(cè)刻雙鳳朝陽紋,璽文四周上作雙鳳朝陽紋,左右作龍紋,下作立水紋,上鐫「玉平玉璽。天父上帝,恩和輯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輿篤。八位萬歲,真王貴福。永定乾坤,永錫天錄」四十四字〔一〕。幼主玉璽一方,徑二一·八厘米,高四·○厘米,紐高七·○厘米強(qiáng),其制作與天王玉璽同,上鐫「皇上帝\督|基帶主真幼主作主」等三十八字。這兩方玉璽,今尚存,陳列在中國革命博物館.
東王、西王印長六寸六分,闊三寸三分,云龍邊。東王印中一行刻「太平天國」四字,下改雙行,以「勸慰師圣神風(fēng)禾乃師」為一行,「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為一行,下接「楊秀清」三字居中。西王印也雙行并列。南王、北王、翼王印字則單行居中。燕王、豫王印、侯印字都單行。但必?fù)粢孕彰?,如「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太平天國真忠報國佐天侯陳承瑢」。東王至燕王印長各遞減二分,闊遞減一分。侯印長減四分,闊減二分。
王侯印凡筆劃粗肥的地方,都中空如飛白體。諸王都金印,侯、天官正丞相銀印,國宗提督軍務(wù)印用銀包,以下都木印。丞相印長五寸,闊二寸五分,以次至兩司馬,每降一級,減長二分半,其闊都對折,如指揮印長四寸五分,闊即二寸二分半。凡金銀印其質(zhì)都極薄,金印用金匣金匙鑰,銀印用銀匣銀匙鑰。
自丞相至兩司馬,印中一行,但刻銜不系姓名。因?yàn)樨┫嘁韵率且蚴露O(shè)的職官,與王侯是專為賞功而設(shè)的對爵不同,故不系姓名,如天官正丞相則刻「太平天國天官正丞相」。各銜都首綴「太平天國」四字,諸印都同。凡雜職及各典官職同何官,印的長短即同何官,其印也但刻銜而不系姓名。
天王璽龍鳳雙紐。諸王印龍紐,侯印象紐,丞相印麟紐。丞相以下印曾議定分獅、豹、熊、虎諸紐為等差,但當(dāng)時人所見各木印并未刻紐。至于晚期廣封諸王,其王印據(jù)昭王黃文英說三等以上王印雙龍雙鳳,四等王印僅有雙鳳,其詳已不可考。又晚期所加天獎、朝將、神將、主將、義、安、福、燕、豫諸爵各印,其體制等差如何也難于稽考了〔一〕。
二朝儀
太平天國行中國古代長跪的禮儀,凡打躬叩首都叫做妖禮,雖天王禮拜敬天父,群臣太平天國史卷三十一朝天王,也止長跪。天朝必有大喜慶事始朝會。東王有事面奏,也必請旨批定日期。屆時東王率各官畢集,輿馬填塞街市,天朝門洞開,大門外立引贊官傳呼各官進(jìn),惟東、北、翼、燕、豫諸王得進(jìn)見,雖佐天侯陳承瑢也不得望見顏色。侯以次都排列在大門內(nèi),引贊官呼跪就一齊跪,左右史跪在階下,待蔬遞茶。通贊官呼曰:「天王有旨,詔從官員珠貫而入,各肅班聯(lián),趨蹌起跪,不得囂喧,三呼萬歲,聽旨傳宣,朝觀已畢,站立兩邊?!苟Y畢,從官如儀起立,過了一刻,東王奏完事出,轉(zhuǎn)身向內(nèi)而立,各官都跪其后,又呼萬歲三次,然后退朝。此外,天王壽辰,世子滿月等喜事,東王例具奏請朝觀。天王每批「勤理天事,便是朝見也」。至于禮拜日,從臣惟具本請安而已〔一〕。
三冠服
中國從古以來,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文化,包括衣冠制度,源遠(yuǎn)流長,一向?yàn)楦髯逅餐茏o(hù)的。清朝入關(guān),下剃發(fā)令,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強(qiáng)迫各族削發(fā)垂辮,改變中華衣冠古制,對中華民族大家庭施行民族壓逼政策。太平天國起義,聲討清朝殘暴,就首先指出毀滅中華衣冠古制的罪行說:「夫中國有中國之形像,今滿洲悉令削發(fā),拖一長尾于后,是使中國之人,變?yōu)榍莴F也。中國有中國之衣冠,今滿洲另置頂戴,壞先代之服冕,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一〕?;孛衿鹆x領(lǐng)袖杜文秀在批進(jìn)位改制稟里也說「衣冠原有古制,自胡人以外夷之裝,變中國之服,左衽貴羞,等威莫辨。遂使凝旒端冕之風(fēng),不復(fù)見于今日,正笏垂紳之度,徒想象于形容」〔二〕。所以太平天國于辛開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在廣西武宣縣東鄉(xiāng)擁戴洪秀全即天王位建立國家那一天,就宣布留發(fā)易服作為革命最鮮明的標(biāo)志〔三〕,其后每逢克復(fù)一地,就首先下令留發(fā)易服,禁止剃發(fā)〔四〕以示推翻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革命的政權(quán)。各地各族起義,也都留發(fā)易服以為響應(yīng)。
太平天國的發(fā)式,用絲絨編成絳子,緊札發(fā)根后,將發(fā)挽髻,以所馀的絳子盤在髻上。定制將軍以上用五彩絲絨編挽,將軍以下用紅綠絲繩編挽。沒有職位短發(fā)的打紅辮線,發(fā)長過尺的挽髻貫以銀簪,也有札綱巾和披發(fā)的〔一〕。英國中校吳士禮太平天國天京觀察記有一段述所見太平天國發(fā)式說:「他們?nèi)杂修p子,不過并非只打后發(fā),即前發(fā)也留長打成辮樣而兼參以很多的紅絲線,因此辮子甚大,盤繞于頭上時,形式甚為可觀。另有一方法為他們所常用者即以黃綢或藍(lán)布巾裹頭——連辮子及前頭一并包之,而以或真或假的珠子裝飾前額。中國人的頭顱形狀本是不大美觀的,但上言后一種之裹頭法卻給他們以一種經(jīng)典的裝束,有如希臘女神之像」〔二〕。太平天國的發(fā)式,不僅一掃豬尾巴的譏笑,而且還分宜縣志卷十五記太平天國克分宜事說:「禁民剃發(fā),……犯者黥面,反縛游街」。陸筠海角續(xù)編記太平天國克常熟事說:「用蟠龍印偽示,遍貼通衢,禁民不準(zhǔn)剃發(fā)帶帽」。佚名庚申避難日記述太平天國克常熟后事也說:「近日長毛連發(fā)告示,禁止剃發(fā),如有剃者或修去半段者,即要穿去」。佚名日記述太平天國克太倉事說:「現(xiàn)在各處不準(zhǔn)剃頭,偽忠王有告示」。給外國人以如此美好的觀感。
太平天國冠制,有喜慶朝會大事則戴盔,叫做角帽。天王和諸王角帽又叫做金冠。諸官角帽又叫朝帽。金冠用紙骨家制作,雕鏤龍鳳,粘貼金泊,冠前立花繡冠額一,如扇面式,花繡遞分等差,中列金字王號。朝帽也是紙骨貼金制成,帽額中列職銜,其花繡也遞分等差。凡職銜加有功勛、平湖、監(jiān)試各功績的,也標(biāo)在帽額上。金冠、朝帽上的龍,又以節(jié)數(shù)分等差:王九節(jié),侯、相七節(jié),檢點(diǎn)、指揮、將軍五節(jié),總制、監(jiān)軍、軍帥三節(jié)。這是金冠、朝帽的制度。其秋冬平時所戴的風(fēng)帽,也繡以金冠、朝帽上的制度,帽額全同角帽的額,花繡遞分等差,亦列職位銜。天王和諸王金黃風(fēng)帽,侯至兩司馬都紅風(fēng)帽黃邊,兩司馬風(fēng)帽鑲一寸黃邊,官大一級,黃邊加寬二分,加至侯,黃邊寬至三寸二分。其中又分花素繡絨,自兩司馬上至師帥素黃綢邊,自軍帥上至將軍花綢黃邊,自指揮上至侯則用黃絨繡成黃邊,深淺相間,形如水紋。夏日則別有涼帽。自天王至兩司馬帽胎都同毗盧帽式而稍狹,四圍帽沿如蓮花瓣,帽頂四面挖空如意云頭,帽上龍鳳獅虎,則以角帽上所有之物,悉移置涼帽之上,后綴一長柄五彩圓光,下綴黃綏綠綏,拖出冠外五、六寸,通體都薄竹片編札,用五色紗綢糊成。華美悅目〔一〕。
太平天國袍服分黃龍袍、紅袍、黃、紅馬褂數(shù)種。其袍式如無袖蓋窄袖一裹圓袍。從天王至丞相都黃龍袍,檢點(diǎn)素黃袍,從指揮至兩馬都素紅袍。其等差則于黃、紅馬褂內(nèi)花繡分別。自天王至指揮黃馬褂都繡團(tuán)龍,在前面正中一團(tuán)繡職銜于其中。自將軍至監(jiān)軍黃馬褂前后繡牡丹二團(tuán),自軍帥至旅帥紅馬褂前后繡牡丹二團(tuán),都繡職銜于前面團(tuán)內(nèi)。卒長、兩司馬紅馬褂,不繡花,前后刷印二團(tuán),寫職銜于團(tuán)內(nèi)。其職銜的字也分金字、紅字、黑字,如角帽的制度。袍服都由各典袍衙、繡錦衙制造〔一〕。
靴由典金靴衙制造,也有定制。靴都方頭。天王、東王、北王都黃緞靴,以繡龍條數(shù)分等差。翼、燕、豫三王都素黃靴。自侯至指揮素紅靴。自將軍至兩司馬都黑靴〔二〕。
以上系建都天京后,至天京事變前的冠服制度。至于太平天國后期,立政無章,官制層出疊架,大綱紊亂,難于稽考。茲為戲劇舞臺、電影藝術(shù)、美術(shù)創(chuàng)作等各方面在塑造太平天國人物形象時檢查方便起見,特分條列詳表于下〔三〕:
太平天國冠服制度表
女官冠服,同男官制度。冬月戴風(fēng)帽,夏月戴繡花紗羅圍帽,如草帽形,空頂,露發(fā)髻在外,當(dāng)有定制,今失考〔一〕。
凡打仗兵士必穿號衣,戴竹盔,著平頭薄底紅鞋。位尊與有職的穿紅黃小襖,著黃鞋。至於平時,夏天多穿窄袖衣,寬腳褲,有職的穿紅黃衫,其馀除白色不穿外,常就原衣雜色,或做短衫,或做坎肩,尤愛黑色,幼童有穿紅藍(lán)褲的。軍中書寫人員稱為先生,準(zhǔn)穿長衫,著鞋襪,小館札黑綢包巾,大館扎黃包巾,沒有腰牌號褂〔一〕。婦女短衫長褲,禁穿裙〔二〕,以便於勞動和作戰(zhàn)。
規(guī)定紅黃二色,是天朝貴重物,抵準(zhǔn)官員用,沒有官職的人,僅準(zhǔn)紅色包頭,其他冠服用品都不得用紅黃二色,犯者處斬。
四儀衛(wèi)輿馬
太平天國設(shè)典天輿、典天馬各職,以司天王鹵簿儀仗,諸王府也設(shè)此職主其事,并在儀仗上分別等差。凡諸王都黃緞轎,繡龍?jiān)疲?、丞相、檢點(diǎn)、指揮都紅緞轎,繡彩龍?jiān)气P,以龍鳳的多少別尊卑。將軍、總制、監(jiān)軍都綠轎,軍帥、師帥,旅帥都藍(lán)轎,卒長、兩司馬都黑轎,也定有繡虎繡鹿的制度。
天王轎夫六十四人,東王轎夫四十八人,以次遞減,至兩司馬轎夫四人而止。東王每出必盛陳儀仗,開路用龍燈一條,計(jì)三十六節(jié),鳴鉦打鼓跟隨。其次綠邊黃心金字銜牌二十對。其次銅鉦十六對,用人肩挑,后飄幾尺長黃旗墨寫金鑼二字。其次綠邊黃心繡龍長方旗二十對,其次同上色繡正方旗二十對,其次同上鈀繡蜈蚣旗二十對。高照提燈各二十對,雖在白天也一樣的用。其次畫龍黃遮陽二十對,提爐二十對,黃龍傘二十柄,參護(hù)背令旗,騎對馬約數(shù)十對。最后執(zhí)械護(hù)衛(wèi)數(shù)十人,繡龍黃蓋一柄,黃轎二乘,東王有時坐在前面,有時坐在后面,這是仿古代副車的制度,以防意外。轎后黃纛千馀桿,騎馬執(zhí)大刀的數(shù)十人,更用鼓吹音樂數(shù)班,與儀從相間,轎后也用龍燈鉦鼓。凡執(zhí)事人都穿上黃下綠號衣。至於執(zhí)蓋執(zhí)旗的多用東王府中屬官,都穿公服。北王儀仗較東王減三分之二,翼五又比北王減半。其馀丞相、檢點(diǎn)等官不過用銅鉦兩對,黃蓋一、二柄,輿馬前所張的蓋,用人執(zhí)持,不住旋轉(zhuǎn),與演劇中張蓋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