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人們追求名利的方式從自身努力轉移到到處拉關系找門路,甚至放棄自身努力,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神靈身上。每逢大考之年,香火最盛的莫過于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名文星神,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名星,亦稱文昌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其成為中國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zhàn)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并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后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并稱張亞子仕晉戰(zhàn)歿。實為《晉書》所載張育之事。
據(jù)傳,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為張仲,在漢為張良,在晉為涼王呂光,在五代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為張亞子。其為人天性剛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其傳世之著作有陰騭文、感應篇、勸孝文、孝經(jīng)解等諸書,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學者崇之。
駱凡塵等香客們漸少,才漫步走進文昌廟。在神案前上了三炷香,拜了三拜。看著漸行漸遠的香客們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本來是激勵學子勤學奮進、修德明理的文昌帝君,竟然成了一部分投機取巧者迷信的偶像。唉,想來令人可悲可嘆!駱凡塵迷迷糊糊地靠著神案的立柱,睡著了。朦朦朧朧之中,他仿佛走進了一間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匾額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文昌殿”。駱凡塵剛到殿外,就聽見殿內文昌帝君和侍者大聲地說著什么,駱凡塵便摘耳細聽,一邊往大殿里看著。
文昌帝君瞥了一眼神案上的各種文書,又低頭看了看焚香叩拜的善男信女們,然后微微地搖了搖頭。侍者不解地問道:“帝君因何不悅,是因為今年的供果香火不稱心?還是……”聞聽此言帝君狠狠地瞪了侍者一眼,侍者嚇得吐了吐舌頭,不敢再言語了。
沉吟良久,文昌帝君回頭對侍者輕嘆一口氣慢慢說道“如果我在乎人間的香火,視供品多少而派放功名的話,那與世間的貪官污吏又有何別?上蒼體恤民情,天子代天行教,科考的目的是為國選賢,讓那德才兼?zhèn)渲吮M心竭力造福蒼生,舉賢退不肖,乃考官重任,奈何塵世考官肉眼凡胎,只能評判書畫文筆,不知考生品德陰功,故科考均在深夜舉行,主考官祭告天地,彰明心性,嚴肅考紀,然后派小吏高呼,有冤報怨有仇報仇,以警效尤。而各地城隍土地,也酌情釋放有情各尋業(yè)主,小神也是分身去往各地巡游,查明考生功過是非,以助天選賢。遇難進退者,陽世主考擇其文章,而吾等神祇查其陰功。更有冤親債主各尋對頭恩公,或擾其思路,亂其文章,或助其神機,護其身體。固有平時平庸而考試突飛猛進者,有平時機敏過人而科考一無是處者。雖然平時都是下的一樣功夫,某甲如有神助,某乙昏庸底下,便是這個道理,更有薄德低能,不修善業(yè),作惡多端乃至殺人越貨喪盡天良者暴死考場,皆有前因,絕非偶然。故科考責任重大,就是那大宋不信鬼神的歐陽修大人做主考時,偶見我朱衣形象,不禁慨嘆“文章千古無憑據(jù),惟愿朱衣暗點頭”。而世人竟然以為只需燃些紙馬香臘供奉與我,就可萬事大吉,豈不謬哉?故我口諭《陰鷙文》流傳于世,引導眾生,化性改命,自求多福??墒廊硕喑撩约漓攵Y拜,不修善因,而渴望善果,惜哉!悲哉!”
侍者聽聞此言,不禁插嘴道:“誠如帝君所言,即使不祭拜尊神,只要心懷善念,力行善事,廣積陰功,一樣能金榜題名?”“善哉善哉,此言極是”文昌帝君贊許的點了點頭,接著說:“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嘗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積陰功,上格蒼穹,世人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世人須知,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文昌帝君接著說“昔日里有位于公,主管刑獄,每事必酌情處理,從無閃失,某日家門破損,重修日乃叫人大闊其門,曰,平日盡忠職守,他日必有后生光耀其門,后果有其子顯貴。再有竇燕山,不修功德,為非作歹,忽一日,夜夢先祖責其過,將無后,不日亦有天譴。乃通該前非,廣積陰功,后得五子登科。宋郊救蟻中了狀元,孫叔敖掩埋兩頭蛇做了宰相。皆因善念陰功?!?p> “陰功之說,只因世人俗眼多翳,不見其功,多不信解。其實事物皆有陰陽。你見那大樹參天,承接雨露恩澤,其實,主要因有根系深入地下數(shù)丈,方有枝干之茂,不見其根,能否其功哉?又雖大樹參天,枝繁葉茂,怎奈生于幽谷,雖為棟梁,難見天日。高峰之頂,離離之苗,即可遮天蔽日。所以者何?己之根系為自我陰功,峰頂幽谷乃祖上陰德。”
“古語,天作孽有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只需時時處處,廣修方便,內思己過,對天懺悔。外思濟人,心存良善。久而必能蒙天賜幅,儒家所謂,積善有余慶,積惡有余殃。佛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報應,因果不爽。我道門亦弘揚制惡揚善。凡人但奉真朝斗,誦經(jīng)念佛,齋戒放生等等,廣弘儒釋道三家教義,依《文昌帝君陰鷙文》修行,雖不拜我,亦勝拜我,必能金榜題名,科考有份!”
正說著,忽然金光閃閃,一卷金榜,飄至帝君面前。文昌帝君展卷一看,不禁仰天大笑,“盛世將至,百姓之福??!”卻原來,那金榜題名者,盡是各州各府,忠孝節(jié)義之輩!
正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永無惡曜加臨,常有吉神擁護。近報己身,遠半兒孫。百福駢臻,千祥云集。豈不從陰鷙中得來者哉?
忽然間,駱凡塵肩頭一震。原來是打掃文昌殿的火工道人,見駱凡塵在大殿中睡著了,忙過來喚醒了他。雖是南柯一夢,但是駱凡塵于此夢中若有所悟。忙向那火工道人施禮致歉,然后慢慢地退出了文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