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兵荒馬亂來種田

    第015章 村姑

    兵荒馬亂來種田 天工杳杳 2171 2019-11-29 17:48:37

      “大姊兒。”一個半大女孩的聲音在后頭叫她。

      柳大姊兒轉(zhuǎn)回頭,見是一個比她略大些的女孩子,正跟在另一個更大點的姑娘身后。

      二人都十來歲出頭的年紀,已開始竄個子,俱是瘦高挑兒,模樣長得也很相似。

      額頭略飽滿的寬臉盤,配了個收得圓緩的尖下巴,算得上大粒的扁瓜子兒臉,黑黑的粗長眉毛,細挑的丹鳳眼,加上一個不算突兀的挺直小鼻子,鼻翼略寬不甚收束,是這個地域常見的五官搭配。

      她倆還帶有鄉(xiāng)野少女沒受過什么磋磨的那份天然的純真稚氣,也算得大靖朝本土地道的清麗姑娘。

      姐妹二人身上衣飾能比柳大姊兒好上那么一點點,一個穿著淺暗發(fā)灰的綠衣配了白裙,一個是白衣配了泥巴色的黃裙,腰間各系著一條繡了些花兒朵兒的深色半長圍裙。

      她們正合力抬著一只大木盆,里頭裝了不少衣物。

      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哪家孩子能不認識,柳大姊兒略一想想,就跟她們打起了招呼。

      “花姊兒,蕎姊兒?!边@倆小姑娘都是村里黃家的,一個十歲,一個十三。當然,那也都是講的虛歲。

      “你也來了。”稍小的這個蕎妹子說話就努力擠眼睛,看起來笑瞇瞇的,算得是柳大姊兒能說上兩句話的朋友吧。

      “嗯?!绷箧耗枘璧攸c頭,她已換了個芯子,一時可找不出什么好話題來跟小女生應酬。

      蕎姊兒按她們族中稱呼,應叫作黃家七姊兒,也就是“黃七妹”,跟之前獨自一個來洗衣的黃二姊兒是族姊妹。

      照村里熟人的叫法,還可稱呼她做“黃三郎家小黃四姑”,也就是“黃老三家的四閨女”,其實都指一個人。

      村里以前還有兩個黃四姑,一個是她家姑奶奶,嫁到了季家在外村的親族里。一個是她們姑媽輩的,嫁在了蕓水對岸的狗忙里。

      和祁家多生兒子的特色比起來,這黃家最大的特點就是媳婦也頗能生。

      而且她家的女兒跟兒子幾乎一樣多,姑娘們和小子們一樣排有齒序。

      把那么多孩子一般地養(yǎng)大,還要給小子們討老婆,把姑娘們一一送出閣,她們家族的經(jīng)濟負擔也不小,是以沒有和祁家族里那樣在開田擴地方面大發(fā)起來。

      讓柳大姊兒艷羨的是,人家族里人口眾姐妹多,為方便區(qū)分,就可以用她們父母覺得順口的鄉(xiāng)音,左不過花兒草兒的,好賴取個微賤名字。

      可柳大姊兒哪有什么兄弟姐妹?從她爹的祖輩那里就不必跟任何人區(qū)分輩分了。

      恐怕這也是她家取名草率的重要原因:攏共一個兒子,就成了“柳大”,結果柳二柳三沒機會出現(xiàn),可不就能以“那家姓柳的”、“柳家那個女兒”一概而論么。

      反正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只要一說柳姓,咋也不會認錯人。

      柳大姊兒瞬間覺得,她一定要堅持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名字。

      哪怕讓爹媽想個法子胡謅呢,照現(xiàn)在慣取單字的習俗,叫她柳絲、柳奕都可以,或叫閨名“柳家的小麥”、“柳粟兒”也沒問題,總比一個“大姊兒”強千百倍吧!

      ……‘柳大穗’這樣的還是算了。

      不過一瞬間,柳大姊兒便想好了,這第一件今天回家馬上、立即就得解決的問題。

      柳大姊兒看那姐妹二人,找了地方把木盆放好,一人選定一塊大石便開始洗衣,手法利落動作熟練,倒顯得只有她自己是什么也沒干的。

      蕎妹子就蹲在她近邊的地方,正搓洗著衣裳,忽然抬起頭來跟她搭話,“聽俺九姑娘言說你肚子疼。”

      “嗯?!绷箧哼€不習慣這種一件小事也值得正經(jīng)求證的“風俗”。

      “你吃壞甚了?”不過這位小蕎姐為人隨和性格靦腆,能特地問她一句,可見也是個會關心人的孩子。

      “吃了后山林里撿來的蕈子。”柳大姊兒便說了一半的實話。

      “俺家老祖阿婆就不準俺們撿蕈子回家,你還吃了?!笔w妹子牙疼似的看著她,一邊用洗衣杵蓬蓬地捶打大石上的那條青布褶裙。

      “俺只曉得麥收完,大雨后出的收麥蕈吃得,還有晚些的白香菌、顛倒菌、翁姑蕈、木生耳……”洗衣絲毫沒有耽誤這妹子說話的功夫。

      “只俺老姑、阿婆才認得真,俺滿都認不得。”蕎妹子又看著柳大姊兒補充一句,“俺六阿婆向說,蕈子吃差毒死人?!?p>  “俺也再不敢亂吃。”柳大姊兒干笑兩聲,心說你家六老太太真相了。

      “及麥收完下了雨,你家阿婆若要進山拾蕈子,就帶上俺滿家罷?”有機會的話,柳大姊兒想著,能夠多多學習本朝風土人情和生活常識也是很好的。

      “誒!去時俺叫你來?!笔w妹小姐姐非常爽利地答應了。

      蕎姊兒跟柳大姊兒小聲說著話,一會兒又從大木盆中拎出一件衣衫來洗。

      而她姐姐花姊兒,速度比她還快些,蕎姊兒兩件沒洗完的功夫,她已洗了三件。

      她們家現(xiàn)有一位阿婆,一雙爺娘,兩個沒成家的哥哥,和一個弟弟,一家八口人的衣裳裙衫都是她們姐妹倆負責漿洗。

      這樣的姑娘從小學習家務,往后大多能干持家,柳大姊兒從心里說是很佩服她們的。

      她們這里如今漿衣裳多用積攢下的淘米水,不過夏季炎熱,衣衫換洗得勤,很多人家日常勞作穿的舊衣服也不一定回回都上漿,就給洗衣人省下許多功夫。

      尤其年過了十三的花姊兒,早先已說給了鄰村她舅母娘家的一個表兄,再過幾年便要出門,在家里少有空閑。

      這個農(nóng)家少女從早到晚得跟著她阿娘學習做飯腌菜、繡花養(yǎng)蠶、捻線織布、裁衣制履等等各類活計。

      農(nóng)家生活大都自給自足,尤其女人們更是一個家庭內(nèi)部的主要經(jīng)營者。

      嫁作婦人后,雖男人還是農(nóng)耕的主要勞動力,可丈夫孩子能不能吃飽穿暖就全得看她一人了。

      花姊兒作為沒過門的見習主婦,鎮(zhèn)日價忙得不得了,已經(jīng)不能跟她們這些小囡小妮玩在一起。

      以柳大姊兒的現(xiàn)代視角看來,一個本朝稱職的農(nóng)婦,下得田埂進得廚房,操持得了五谷營務得了蠶桑,可織布帛酬稅賦,能給老小置履裳,一樣是屋里屋外十八般武藝缺一不可。

      只是術業(yè)有專攻,日常生活越見零散瑣碎罷了。村姑們要學的東西,其實根本不比什么古裝劇里大戶人家小姐簡單多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