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寄霜氣得直跺腳,但她的身量只到莊裴涇的肩膀處,自然搶不過他,只能再次氣呼呼地向徐嬤嬤求助。
徐嬤嬤一看這架勢,正待勸勸二老爺,莊裴涇一看她的眼神和態(tài)勢,知道接下來會聽到些什么話,索性懶得聽了,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大家早見慣了他們叔侄二人打打鬧鬧,笑了一陣也就歇了。
到了晚間,大家圍坐在二老太太院子的暖閣里守歲。照規(guī)矩,二老太太一家三口應該要到莊府和大房一起守歲的,但由于顧老太太和荀二老太太兩人幾十年不和,見面就會不痛快,所以自從莊二老太爺過世后,域園這邊每到過年就都是單獨在自家守歲,大年初一才會由莊裴涇領(lǐng)著莊寄霜去莊府參加祭祖活動。
圍著爐火坐到臨近午夜時,莊寄霜終于從二老太太和莊裴涇手里討來了大大的壓歲紅包,穆抒衍自然也是一模一樣的兩份。
兩人高興地道謝,莊寄霜一直偷偷瞪著莊裴涇的大眼睛此時也笑瞇瞇起來,總算十分滿意二叔給的紅包的分量。
大家圍坐在一起說話,手邊是熱騰騰的茶水和各色精美的糕點,地面上和炕上都熱乎乎的,整個屋子都顯得暖意融融,輕松而又愉悅。
穆抒衍甚至都有一種回到前世那時候的一種錯覺。
子時三刻,習慣早睡的幾人早已昏昏欲睡,只有莊裴涇看起來依然精神抖擻。外面不斷地響起爆竹聲,莊寄霜眼睛一亮,又來了精神,拉著穆抒衍去院子里放煙火。
莊裴涇也去點燃早就準備好的一萬響的爆竹,看著不遠處摟在一起互相捂住耳朵的兩個小姑娘,忍不住露出一絲微笑。.
大年初一百官朝賀,宮里再次傳出了新的小道消息。
年前,大皇子和二皇子的救災比拼還沒有結(jié)束,眾人紛紛猜測今年的除夕皇上會按照慣例去嚴皇后的寢宮留宿還是不顧綱常去容貴妃的寢宮過夜,有些官員甚至暗中打賭押注,朝中一片暗流洶涌。
大年初一百官朝賀以后,許多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猜錯了。
皇上既沒有按照慣例,也沒有不顧綱常,除夕夜獨自去了先皇后的椒房殿,摒退所有服侍之人,只留貼身伺候的大太監(jiān)王忠全陪伴在側(cè)。
一時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而最了解皇上的兩位——大寧首輔莊大人和攝政長公主——皆三緘其口,巋然不動。
下了朝,莊老太爺領(lǐng)著莊府眾人去往莊家的祠堂,莊裴涇也跟在大老爺和二老爺身后一起進入祠堂祭祖,女眷們則都站在祠堂外面等候。
穆抒衍是外姓人,這種時候是不能跟著去莊家祠堂的。二老太太看著冷淡,實則十分體貼,特意在年前就吩咐了徐嬤嬤給穆抒衍在她自己的廂房一角設(shè)了一個小小的靈堂,豎了她父母的牌位,讓她方便祭拜上香。今日一大早,穆抒衍就起身為父母焚香禱告過了。
此時,穆抒衍就由徐嬤嬤陪著坐在莊府后院一處偏廳里用茶水。徐嬤嬤拿了早上親手做了帶過來的山藥糕給穆抒衍當零嘴,穆抒衍高興地道謝,并在徐嬤嬤慈愛目光的敦促下吃了好幾塊,還灌了好幾盅茶水,直到不由自主地打出了一個響亮的飽嗝兒,徐嬤嬤才笑瞇瞇地放過了她。
直到申時二刻,荀二老太太才帶著莊裴涇和莊寄霜回來。
祭祖以后,照例兩房人是要坐在一起吃頓飯的,顧老太太早已知會過,午膳就擺在慣常開宴的三喜廳。
時辰還早,二老太太又不愿去顧老太太的延壽居看臉色,就帶著莊寄霜也回到了這處偏廳落座。徐嬤嬤又吩咐小丫鬟給她們也上了茶水和點心。
其實她們現(xiàn)在待著的這處院子在十多年前本就是二房人的住處,后來二房辟府別居,這處院落就空了下來。府里地方大,顧老太太又不愿沾手二老太太住過的院子,莊老太爺也不勉強,只吩咐日常大致的維護和打掃,二房若有人過府來需要休憩,一般都在這座小院里。尤其是每到過年,這里炭火和茶水糕點都是準備得很妥當?shù)摹?p> 二老太太不喜服侍的下人太多,除了自家?guī)讉€得用的,其他人都遠遠遣了開去。莊府的下人都見識過她的威嚴,自然順從地退了下去。
幾人閑坐,二老太太靠著圈椅假寐,徐嬤嬤站在她身后給她捏肩捶背。莊寄霜就拉著穆抒衍指指點點,說些小時候在這里生活過的趣事。
不一會兒,莊裴涇也回到這里,還帶回了剛從莊老太爺處知曉的朝中關(guān)于皇上昨晚留宿先皇后椒房殿的流言,二老太太照例只是聽過就算,不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莊裴涇見莊寄霜和穆抒衍二人面露不解,揮手讓石青和芳芮幾個關(guān)上偏廳的門窗,退到門外,就向她們解釋這流言的來龍去脈。
“當今皇上于建興二十八年即位,隔年改年號為羲和,時年十四歲?;噬嫌啄陼r有一位青梅竹馬,乃是自己姨母的女兒,清河崔家的嫡女。后被冊封為皇后,入主中宮。
“帝后二人自小親密,感情甚篤。先皇后崔氏秀外慧中柔婉恭順,又善解人意博學多才,與皇上伉儷情深,只可惜一直未能懷育龍嗣,成為皇上與先皇后終生的遺憾。
“也許真應了情深不壽這句古話,先皇后與皇上一起度過五個春秋之后,就因一場小小的風寒香消玉殞了,皇上因此備受打擊,也大病一場,從此一蹶不振,身體就再也沒有強健過了。
“皇上因為失去了最愛的皇后,無心朝政,遂將許多重要的具體政務統(tǒng)統(tǒng)交給自己的胞姐——也就是長公主趙丘決斷處理。當時自然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但皇上力排眾議,強勢地封自己的胞姐為攝政長公主,除了一些關(guān)乎國體和民生的重大決策皇上沒有完全放權(quán)以外,其它許多事務全都仰賴攝政長公主來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