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總是太短暫,剛過完春節(jié)沒幾天,冬月的奶奶就去世了,冬月只能寄居在嬸子家。
寄人籬下的日子真的很煎熬,無論冬月怎樣努力干活想以此來討好嬸子,只求她能夠?qū)ψ约汉蜕埔恍?,巧嘴都是無動于衷。
每天早上天不亮,冬月就第一個起來,她先把爐子點起來好讓屋里暖和一些。然后她再將灶火里的柴灰扒出來倒掉,接著開始燒水。等水燒開了,屋里也暖和了,巧嘴才會起床做飯。
冬月又開始幫弟弟穿衣服、洗臉,然后疊被子。吃過早飯,刷碗、收拾屋子的活也歸冬月。
即使這樣,巧嘴還是看著冬月不順眼,總是跟冬月的叔叔念叨著:“這米最近吃得特別快,油也費多了,以前能吃上半月的,現(xiàn)在就吃十來天。這多一個人,開銷得多大呀!”
“那能怎么辦?她就我這么一個叔叔,你總不能把她攆到大街上去吧?”冬月叔叔喃喃地說,他是怎么也不敢大聲反駁巧嘴的。
“我話可說到前面,我只能讓她在這吃住,上學的事可別想。別過幾天,學校開學了,就管我要學費,我可沒有。光在這白吃白喝就夠受的了,誰能供得起她上學,得多少錢呢?”巧嘴是對著冬月的叔叔說的,但她邊說邊看著冬月。
“于老師已經(jīng)給我申請免除學雜費了,書費也不用交,我可以接高年級同學的舊書?!倍碌椭^小聲地說。
“那也不能上學,我不能白供你吃穿,你留在家里,好歹也能做點兒事。”巧嘴說什么也不同意冬月上學。
冬月不聲不響地站在那里,她能怎么辦?只聽巧嘴的安排吧!能有口吃的就不錯了,怎么還敢奢求去做上學的夢。
可冬月總是要吃飯的呀,即使她什么錢也不花,飯不吃是不行的。這每頓的一碗米飯,對于巧嘴來說就像從她的身上在剝?nèi)庖粯与y受。她忍受不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子待在她的家里。她覺得在這個孩子身上的付出都是白費的,連個記人情的人都沒有。
正月十五這天,巧嘴終于忍無可忍地爆發(fā)了。原因是因為今天是元宵節(jié),家里要改善一下伙食就包了餃子??砂娘溩硬欢啵缘阶詈缶褪O氯齻€,冬月叔叔就夾到冬月的碗里兩個,給他的兒子夾到碗里一個。他的兒子一看不一樣,就大哭起來。
巧嘴哪里容得了這事兒,她指著冬月叔叔的頭數(shù)落道:“你把這死丫頭弄這來,給她好吃好喝的不說,還偏心。為什么要惹得我兒子哭?她如果不在這,我兒子會多吃多少好東西!”
她又用筷子指著冬月的鼻子說:“這死丫頭天生就是妨人精,她把她的父母妨死了,又把她的爺爺奶奶妨死了,現(xiàn)在又來到咱們家,說不定哪天就把我們倆也妨死!”
冬月可以忍受吃苦受累,也可以忍受忍饑挨餓,但她忍受不了巧嘴這樣指指點點地說她是“妨人精”。
冬月忽的站起來,將筷子往桌子上一摔,轉(zhuǎn)身出去了。她回到自己的房間,把平時穿的幾件破衣服打包在一起,背起來就走了。
冬月叔叔在后面喊:“冬月,你去哪?”
巧嘴忙制止道:“你別管她!她有本事就別回來!”
冬月一個人來到街上,她不知道該去哪里,她只想離開巧嘴家,離開這個小鎮(zhèn),讓人們找不到她。
她走出了鎮(zhèn)子,順著大路一直漫無目的地走著。東北的冬天,天黑得特別早,今年又趕上了“正月十五雪打燈”。
雪花開始紛紛揚揚地飄了下來,落在冬月沒戴帽子的頭上,一會兒就積了厚厚的一層。遠處有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閃爍,那是墳地,正月十五人們會給死去的親人送燈,讓他們也能感受到過節(jié)的喜慶。
冬月在想:“死去的人真的知道外面發(fā)生的事嗎?我的爸爸媽媽他們是否知道我現(xiàn)在一個人在雪地里走呢?希望他們不知道?!?p> 雪越下越大,冬月穿著那雙不合腳的單鞋,在雪地里艱難地跋涉著。但她絲毫沒有恐懼,她感到無比的自由。
遠處看見了通明的燈火,還有煙花在燃放。冬月想,那一定是縣城了,等到了那里,也許會找到一處可以避寒擋雪的地方。冬月想加快腳步,但她的腳似乎有些不聽使喚了,手也凍得生疼。
冬月又冷又餓,可她還是努力地向前走著,那燈火越來越近了。當她走到一扇紅色的大門口的時候,她的腳已經(jīng)失去了知覺,她用力敲了兩下大門,就昏了過去。
當冬月被溫暖的陽光照在臉上的時候,她睜開了眼睛。她發(fā)現(xiàn)自己正躺在溫暖的被窩里,被子雪白雪白的,沒有一點污漬。她摸了摸自己的雙腳,腳是熱的,而且活動自如。她坐起來環(huán)視一下四周,這間屋子不大,只有一張床和一個小衣柜,她的包袱就放在開著門的衣柜里。
“呦!小姑娘,你醒了!”進來的是一位出家的尼姑,很年輕,有十八九歲,手里端著一碗稀粥。
“我是在哪兒?”冬月輕聲問道。
“這是尼姑庵,昨天晚上你昏倒在我們庵門口了,是我和師傅把你抬進來的!”小尼姑說著把碗遞給了冬月,讓她把粥喝了。
“謝謝你們救了我!”冬月感激地說。
“先把粥喝了,洗漱完畢后我?guī)闳ヒ妿煾??!毙∧峁谜f。
冬月洗漱完后,由小尼姑帶著來到東廂房。這是一個很小的寺院,前院只有一個大殿,后院的正房是佛堂和客廳,西廂房是廚房和客房,東廂房是師傅們的住處和工作的地方。
冬月走進屋內(nèi),看見有三位師傅正坐在縫紉機前做衣服,一位五十多歲,另外兩位三十多歲。
那位五十多歲的師傅向冬月擺手說:“小姑娘,過這邊來!”
冬月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給師傅行了個禮,然后也依次給其他兩位師傅行了禮。
“看,這孩子多懂事!”三位師傅異口同聲地說道。
“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為什么一個人跑出來了?”五十多歲的師傅問道。
冬月便把自己的身世和離開叔叔家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然后她跪在地上懇求道:“師傅,您就收下我吧,我無處可去了!”
師傅想了想說:“你這孩子命大,昨天晚上如果是昏倒在雪地里或是別的地方,這小命肯定是沒了。既然佛祖安排你來到寺里,也是你有佛緣。你就先留在這吧!不過不能收你出家,你現(xiàn)在還小,正是讀書學知識的年齡。如果你的親人來找你,你還得回去?!?p> 冬月連忙給師傅磕了三個頭,嘴里不停地說:“謝謝師傅!謝謝師傅!”
冬月從此就在這尼姑庵里住了下來。這里只有這四位師傅,年紀大一些的那個師傅是管事的,但寺小人少,沒那么多規(guī)矩。
寺里的香火不是太好,師傅們都是自力更生。平日里接一些縫紉的活做一做,以購買日常所需。寺院后面還有一塊地,用來種苞米和蔬菜,基本上能夠一年的糧食了。
冬月在這里除了打掃衛(wèi)生,就是在小尼姑做飯的時候她給打打下手。管事的師傅在有空的時候還會教她背誦《大悲咒》,或者給她講一些佛教里的故事。
一晃就來到了農(nóng)歷二月十九,這是觀世音菩薩圣誕日。寺里來了很多上香的香客,這期中有一位婦女是李家鎮(zhèn)的。她看見了冬月,就驚奇地叫到:“小冬月,你原來在這呢!正月十五那天就聽說你離家出走了,你叔叔和你嬸子找你好幾天呢。你跟我回去吧!”
冬月一聽,急忙跑開了,躲了起來。她可不想回到嬸子家,她喜歡待在寺院里,雖然吃的不好,但很開心很幸福。
那婦女見冬月藏了起來,就到處找,可她怎么找也沒找到。她就趕緊回家,很熱心地把找到冬月去處的事告訴了巧嘴。
巧嘴本不想找到冬月,冬月離開了,她正求之不得??伤彩莻€愛面子的人,在外人面前她還是要盡量表現(xiàn)得關心冬月一些。就故作感激地說:“真是謝謝你了!終于知道冬月在哪了!明天我就去接她。”
一連幾天,巧嘴都沒有去接冬月,鄰居們卻都知道了此事,大家碰見了她都問:“不是說冬月找到了嗎,怎么不見她?還沒接回來嗎?”
迫于輿論的壓力,巧嘴只能讓冬月叔叔去尼姑庵里接冬月回來。
冬月是不愿意再回叔叔家的,可師傅說:“誰都有做得不好的時候,你嬸子那樣對你,也是因為條件不好。如果家里有的是錢,誰會在乎多加一副碗筷呢?你叔叔既然來接你了,你就回去吧,回去還能讀書。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上學太可惜了!”
冬月只能流著淚和師傅們告別了,她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尼姑庵,離開了曾救她一命的師傅們。
她不知道回到叔叔家后會是什么樣子,她想:“難道嬸子真的會讓我上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