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溫水煮三國

第30章 不借就搶

溫水煮三國 諸神渴了 2094 2020-01-06 01:01:39

  張抗要獻帝辦的事很簡單——

  離家出走,他只想擁有一個合法的身份而已!

  他現(xiàn)在的身份也合法,但他興師動眾,要求當(dāng)然要高一點。

  倒是獻帝猶猶豫豫地提出來的要求:帶我走吧?

  張抗沉默良久,終于還是殘忍的拒絕獻帝。

  拒絕的理由很簡單:

  獻帝如同帝國的核心,他走到那,滿朝文武百官就必須跟到那。

  否則帝非帝,臣非臣,又是戰(zhàn)亂時期,如此、恐怕大漢帝國即刻滅亡......

  張抗收藏好一應(yīng)事物,與獻帝道別,帶上于禁悄然走出皇宮。

  剛出到嘉德門,昏暗中,黑壓壓一堆人群涌上來。

  張抗大吃一驚,仔細一瞅,卻是滿朝文武百官。難怪鮑信沒有解決他們,張抗還以為鮑信一部出了什么意外。

  “張中郎意欲為何?”

  為首一長須官員走上前,手指張抗后面一百名背著大包小包的近衛(wèi)軍。

  這本是計劃中的一部分。

  進入皇宮,找到金庫搬點兒寶貝。

  此任務(wù)自然由張抗一手訓(xùn)練出來的近衛(wèi)軍執(zhí)行。

  “原來是王尚書。某不欲為何,軍中缺糧少食,某找陛下借一點度過難關(guān)也罷!某會還的,王尚書勿念?!?p>  張抗雙手抱拳行禮。

  王允也是無語了。

  有史以來,還沒見過找皇家借錢養(yǎng)軍的。

  只是他確實不好反駁,押扣軍餉、在張抗掌軍之前已成慣例。

  別說軍中,連他們這些朝廷大員,如今薪俸也鮮有足額發(fā)放。

  當(dāng)然、張中郎此舉是等同謀逆,按律必誅其九族。可惜眼下京師軍隊力量就他一部,誰也奈何不了他。

  宮中本養(yǎng)有御林軍二萬,早給董卓抽調(diào)一大部分充軍,根本威脅不了張中郎。

  “諸位回去吧!陛下很安全。天寒地凍、惹上傷寒可不好?!?p>  張抗誠懇的跟黑壓壓一片朝廷官員解釋一句。

  此處空蕩蕩,寒風(fēng)凜冽。滿朝文武中年紀過五十的也不少,大家干瞪著也沒意思。

  抱團官員中,一道身影跳出來,“抄家張小兒,汝想反乎?”

  張抗一聽這把聲音就煩。

  除了黃門荀匹夫還有誰呢?

  此人屢屢發(fā)瘋,還不是依靠潁川士族聞達天下之名作惡。

  “于禁!”

  “末將在!”

  于禁舉刀跨前一步,下一秒,就等張抗一聲令下,把此人砍為兩截......

  “著人把他抓起來。別傷了......”

  張抗無奈嘆息一聲,悄然吩咐一句。

  “諸位!本官執(zhí)行軍務(wù)中。再有阻攔著,按軍法從事。”

  “鏘”,張抗撥出雁翎刀,“撥刀,聽令。”

  緊隨在他后面二百近衛(wèi)瞬間撥刀,“將軍用我,用我必勝。”

  二百近衛(wèi)齊聲大吼。

  這乃某人惡戲味搗鼓出來的暗號。

  凡是他撥刀,不用他喊近衛(wèi)也必須亮出武器準備。

  必須的!

  環(huán)境都惡劣到逼他撥刀了,身為他的近衛(wèi),怎可以還無動于衷。

  如驚天動地般的聲浪——

  滿朝文武、膽小的禁不住噔噔噔后退幾步。

  “前進!膽敢阻攔者,格殺勿論!”

  張抗終于吼出他人生第一道格殺令。

  殺人、對來自后世遵紀守法的文藝范青年張抗來說,絕不是容易邁過的一道門檻。

  “抄家張小兒,你不思帝恩,謀逆不軌,天理難容??!”

  “荀攸,你到底是不是純正潁川荀氏?豈不聞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眼下本官坐大,難道你就不懂歇歇?信不信我族滅你全家?”

  “哈哈!大義當(dāng)前,某豈會受你威脅。”

  “那好吧!”

  張抗陰沉沉的、轉(zhuǎn)頭對淳于瓊說道:“二哥,你率一千本部,把荀侍郎一家綁了帶走。”

  “遵命!”淳于瓊轉(zhuǎn)身召集人馬急去。

  張抗不再說話,率軍緩慢前進,不一會,軍隊出洛陽,直奔北邙山。

  眼下洛陽城內(nèi)無與他一戰(zhàn)之軍,縱是信使快馬加鞭通知董卓,他也無需擔(dān)心。

  董卓大軍并不能壓制袁紹的聯(lián)軍。

  他尚自顧不暇,那會因為自己搶劫了皇宮而分兵回京。

  北邙山軍營。

  半山腰處,燈火通明,張抗等一直忙到下半宿才稍微瞇瞇眼。

  清晨,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灑上北邙山,整個北邙山頓時翻騰起來。

  一隊隊各式各樣的隊伍連綿不絕走下北邙山,直奔遠方。

  由鮑信率領(lǐng)四千禁衛(wèi)為前部,遇山開山遇水搭橋。

  中軍八千將士,由張抗與于禁指揮,淳于瓊率領(lǐng)一部殿后。

  任務(wù)很艱難。

  八千禁軍要負責(zé)起近二萬隨軍前進的家屬。

  張抗早早吩咐各軍大小領(lǐng)導(dǎo)、凡是洛陽及附近軍籍家屬,必須隨軍前行。

  這些軍中骨干,張抗在全面掌控西園后就查底細大換血。

  如與其他校尉有關(guān)聯(lián)的,統(tǒng)統(tǒng)撤職,甚至清退出軍隊。

  區(qū)區(qū)幾個軍刺頭要來何用。

  近兩萬人的隊伍,什么人才挑選不出來。

  動員軍籍家屬隨軍,那是他早就打定不回洛陽的主意,起碼短時間是不可能回來了。

  這種情況下,不讓軍籍家屬隨軍、對日后軍隊管理絕對是隱患。

  幸好軍籍在洛陽附近的家屬不算多,也就三千戶上下、大概二萬人。

  除了寥寥幾輛馬車是供應(yīng)給重要人物乘坐,其他老老少少只能靠雙腿。

  如此一來,行軍速度有多慢便有多慢。

  此趟出行,更是絕對算得上史無前例的大遷移行動。

  沿途各種不可預(yù)測狀況:病倒累倒,意外損傷,遭遇山賊等等......

  任務(wù)之艱,可想而知。

  行軍、因為路線,最艱難的,還是必須要繞過董卓與袁紹的盟軍。

  眼下雙方匯聚在虎牢關(guān)前對峙,偏偏這還是張抗出行必經(jīng)之路。

  就為了這緣故,張抗不得不選擇繞道榮陽,刺入中牟縣,經(jīng)官渡進入兗州地界。

  單單這里就多走了百幾十里。

  要是后世,百幾十里小意思。但眼下,他的隊伍多走百幾十里、那相當(dāng)于多走幾天的問題。

  隨軍后勤準備的糧食不多,張抗打出大漢軍旗幟,沿途遇城就借,不借就搶。

  眼下各諸侯國的主力都在虎牢關(guān)與董卓部作戰(zhàn),區(qū)區(qū)空城,那敢違背張抗這支幾達二萬人、武裝到牙齒的正規(guī)軍。

  至于盟軍與董卓部,張抗相信他們要探明自己的行軍路線不難。

  張抗就賭——

  眼下雙方絕對沒有能力、也不敢再分出一部來圍剿自己。

  而沿途所經(jīng)各諸侯的管轄區(qū),他又沒攻城掠陣,只是借點糧食......

  多大個事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