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多少人?“
見蔡管事著急地說話都結(jié)巴了,秦吳氏與王婆子也緊張起來。
人蔡管事怎么地也是大戶人家出來的,見識過大場面的人,王婆子與秦吳氏只是一介村婦,蔡管事都著急的事情,她們自是想都不敢去想。
“四個人!”
蔡管事答道。
見蔡管事這樣說,王婆子與秦吳氏不自由地松了一口氣,還以為是百來人的大陣仗呢。
“那派來的人說了什么?”
既是四個人,又有人特意囑咐了,能難到哪里去呢!
王婆子與秦吳氏都是這般地想的。
蔡婆子見王婆子與秦吳氏這樣說,面上的神色更顯著急了。
“你不曉得,那人過來說,劉大人最念想的就是五十年前他的母親給他燒的家常飯菜,飯菜是什么記不得了,只關(guān)關(guān)記得那滋味?!?p> 聽了蔡管事的話,王婆子與秦吳氏不由得面面相覷。
五十年前?
那個時候王婆子與秦吳氏都還沒出生呢,那個時候的家常飯菜?哪里去知曉。
見王婆子與秦吳氏倆人也一臉懵掉的神色,蔡管事心底更著急了。
“村里哪家姓劉?”
蔡管事著急問道。
王婆子與秦吳氏相互看了一眼,又仔細地想了想,搖頭:“別的村不曉得,但是六里村根本就沒有姓劉的人家,那些個婦人媳婦的娘家是不是姓劉,這就不清楚了!”
王婆子與秦吳氏一輩子都生活在六里村,這事情還算是清楚的。
蔡管事嘆氣,也是自己亂著急了,這劉大人要是真的有家人在六里村,那今兒個也輪不上他們這些人忙活了。
“既然派來的人這樣說,那劉大人指定與六里村這地方有著淵源,我們倆人先去村里打聽打聽,看看六里村四五十年前窮人家都吃的什么飯食!”
四五十年前能把孩子賣去宮里做太監(jiān)的人家,應(yīng)該是日子不好過的人家。
現(xiàn)在最好的法子也只能是這樣了,臨走的時候,蔡管事特意叮囑道:“就拜托兩位姐姐了,我這里先準備著,萬一……到時候也不能真的沒吃的??!”
王婆子與秦吳氏點頭,然后就連忙下山去了。
村里五十多歲的老人也不少,只要多跑幾家,那應(yīng)該也是能問出個一二的。
佟雙喜此時卻是被溫管事拉到了一邊。
“這是五十兩銀子,是我和趙管事這幾個月的月錢,你先拿去?!?p> 出門在外,溫管事這些人自是不會把許多銀錢帶在身上,這平日里的人情往來走的都是公中的賬目。
佟雙喜自是明白。
“這些宮里面來的人我一個小小的管事既不認識也沒那體面,能不能幫得上你的忙,我也沒有把握,到時候咱們有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吧!”
別看溫管事在這里是說一算一的主,但是也就在這半山腰上,要是擱在別處,溫管事這樣的,真算不上什么。
溫管事這樣的人,能與佟雙喜說出這般話,那是真的沒把佟雙喜當作外人了。
既然人溫管事沒把自己當外人,佟雙喜自是也不會把關(guān)心自己姐弟的人往外推了。
先謝過了溫管事與趙管事二人,并收下了這五十兩銀子,說是午后會補上欠條。
溫管事看著小姑娘倔強的面容,倒也沒拒絕,知道這是眼前小姑娘心底的倔強了。
因著事情多,溫管事也沒與佟雙喜多說什么,囑咐幾聲就繼續(xù)忙活去了。
佟雙喜去廚間并未見著王婆子與秦吳氏,一打聽才知道她們下山回村里打聽事情去了。
“一大早的,我就讓人盯著了,那佟家大房的父子幾人有機會就湊在一塊嘰里咕嚕的,那佟掌家沒事還朝著幾個廚房的婦人那里東打聽西打聽的,問今兒個要過來的人是不是宮里的那批人!”
沒一會兒,秦二狗子找了過來,并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事情告訴了佟雙喜。
這佟家的人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
佟雙喜點頭,又吩咐了秦二狗子幾句后,就轉(zhuǎn)身去尋了蔡管事了。
蔡管事正帶著廚房的幾個婦人在預(yù)備菜,見佟雙喜過來還以為王婆子與秦吳氏兩人回來了呢。再看她后面,見沒其他人,眼神難免有著失望。
佟雙喜卻是拉著她仔細問了關(guān)于那些人喜好的問題。蔡婆子見菜也預(yù)備差不多了,只等著王婆子與秦吳氏兩人回來,索性就與佟雙喜細細地說了起來。
“我仔細想了,就算打聽到了四五十年前的吃食,那也不能真的就做了那飯菜招待??!可是不做那些飯菜,又怎么能讓那劉大人吃出他小時候的味道,這可真是難為死人了!”
蔡管事覺得,就是現(xiàn)在讓自己準備出一桌子的全羊或者全魚宴也沒這個讓人為難的。
佟雙喜理解蔡管事的煩惱,正所謂物是人非,有些人,有些事情,有些記憶,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想要再找尋回來,哪里會有那般的簡單。
只是佟雙喜沒想到這姓劉的太監(jiān)居然也出自六里村。
說話間,王婆子與秦吳氏兩人回來了。
佟雙喜見二人氣喘吁吁,鼻尖全是汗珠,想來是著急忙慌地趕過來的。
“怎么樣了?”
蔡管事急著問結(jié)果,佟雙喜從旁邊拿了兩個大瓷碗,給倆人舀了兩碗水端了過來。
蔡管事見狀,才注意到王婆子與秦吳氏滿臉的汗珠,心底對佟雙喜的細心,更留意了幾分。
王婆子與秦吳氏自是知曉蔡管事的著急,心底自是不會對蔡管事有什么芥蒂,兩人各自喝了一瓷碗的水后,就把問得的事情給說了。
“我家老頭子的老叔老嬸今年六十了,他們還記得以前家里過的日子,那時候村里面窮啊,說是他們小的時候吃的都是些煮土豆,芋頭,野山藥。
“說那個時候,村里的人家很少有人家有田地,都是靠自己去山上開荒得的一分半畝的山田,說是每年到收成的時候,家里才會給他們做些雜面餅子,說是不講究的人家,直接水和了雜面,然后放水蒸煮,有些講究些的人家,就會在雜面里加些蔥啊,鹽啊,然后再在鍋底擦上薄薄的一層豬油,餅子放鍋里慢慢地烙,沒一會兒,那豬油的香味伴著餅子蔥花的香味就會出來,直饞得門旁二面的人都會流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