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唐朝好郎君

第十五章 皇帝代言

唐朝好郎君 葉苑風(fēng) 2066 2020-02-07 20:51:29

  劉貞亮騎著高頭大馬,身后跟著數(shù)十名神策軍的隨從,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馳騁,路上的行人紛紛躲避,數(shù)十騎一直跑到醉人居才停了下來。

  “這是……皇宮里的人!”

  “難不成是‘白望’?”

  李煜一聽圍觀的人群中有人敢說出‘白望’兩個字,倒回憶起了史書中的一些描述。

  原本宮里所需是經(jīng)由官府采辦,向民間采購,可到了德宗這個愛財?shù)幕实凼掷?,改為由太監(jiān)直接辦理,這些人經(jīng)常派幾百人遍布各熱鬧街坊,叫作“白望”。他們不攜帶任何文書和憑證,看到所需的東西,借口說是“宮市”,隨意付給很少的代價,就把超過幾倍的東西弄到了手里,白居易的《賣炭翁》反映的正是這種事。

  既然劉貞亮來了,他這個老板也不好不給李適面子,起身朝一樓走去。

  見到李煜出來,劉貞亮翻身下馬,“李儒林酒樓開業(yè),怎么也不知會咱家一聲,好來為你道賀呀?!?p>  見劉貞亮說話客套,李煜也少不得客套一番,“劉公公公事繁忙,故爾未曾相告?!?p>  “咱家奉了陛下口諭,‘醉人居’‘重光膳’甚得陛下歡喜,即日起‘重光膳’每日宮中進(jìn)獻(xiàn),不得有誤?!?p>  李煜白眼一翻!合著劉貞亮還真當(dāng)?shù)蒙稀鞍淄边@一職,這是明目張膽地要白吃了,還是每日白吃。

  “什……什么?連陛下居然也喜歡醉人居的早膳?”

  “這么說來,重光膳當(dāng)?shù)闷鹞迨牡膬r格?!?p>  “某……某要去醉人居吃酒!”

  ……

  眾人聽劉貞亮這么一說,又炸開了鍋,若是也能吃的著“重光膳”,那等于跟陛下的御膳一樣,劃得來啊,于是一個個爭先恐后朝醉人居里涌去。

  李煜讓出一條道,把劉貞亮扯到了一邊,“老劉,一份‘重光膳’要五十文錢,既然陛下要每日進(jìn)獻(xiàn),就先定百日的餐,合計是五千文,先給了?”

  劉貞亮一巴掌把他的手拍了下去,嗔怪道,“別家酒樓若是能進(jìn)獻(xiàn)宮里,倒給五十文都愿意,你可倒好,居然還想著要先給?!?p>  “小本生意,這樣下去,陛下都能把某的酒樓給吃關(guān)門大吉。”

  “貪得無厭不是好兆頭,你這‘重光膳’若不是咱家偷偷進(jìn)獻(xiàn)給大家,哪能入大家的眼皮子?咱家為何今日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宣大家口諭?為的不就是替你‘醉人居’打招牌嗎?”

  李煜雖然明白這是不經(jīng)意間讓皇帝做了“醉人居”的代言人,但依然不依不饒,“話雖如此,多少給點(diǎn)。”

  劉貞亮被李煜給糾纏得差點(diǎn)就要跺腳,耐不住他的左磨右泡,甩開他干凈利索地上了馬,“咱家先行告辭,明早記得早膳進(jìn)獻(xiàn)?!?p>  看著劉貞亮如此急迫地離去,李煜笑得前仰后合,惹得對面二樓的柳若水一陣鄙夷,有辱斯文!

  醉人居熱熱鬧鬧開業(yè)了,醉仙居卻冷清下來,門可羅雀。

  第二日一早,天還未亮,整裝待發(fā)的外賣小哥提著食盒朝東京各個街巷奔去,幾十輛自行車成了東京一道獨(dú)特的風(fēng)景。

  皇宮

  李適一邊吃著醉人居送來的早膳,一邊聽著劉貞亮的匯報,待劉貞亮說李煜討要飯錢時,李適忍不住笑了起來,“豎子大膽。”

  “大家說得是,不過咱家以為那李煜如此說,倒是個老實人,如今李御史失蹤,倒不用跟他計較一二,以后‘醉人居’的生意,咱家多照拂他一二就當(dāng)是飯錢了?!?p>  李適點(diǎn)點(diǎn)頭,只要不讓他出錢,什么都好辦。

  “大郎那邊如何了?”

  “河*南道雖有李煜的‘重光筒’緩解了些許旱情,然則多日無語,再這樣下去怕是河流水干,‘重光筒’也發(fā)揮不了作用,太子殿下如今正和部分官員商議,開含嘉倉以賑旱災(zāi)?!?p>  又要開倉嗎?想到含嘉倉積存多年的糧食又要散發(fā)出去,李適一陣肉疼,可黎明百姓的生死又不能不顧,他可不想被世人戳著脊梁骨罵。

  主管戶部的齊抗這幾日忙昏了頭,當(dāng)今陛下四處用兵,又加之宮室靡費(fèi)頗多,國庫本就緊張,如今河*南道旱災(zāi)堪稱是雪上加霜,昨日屬官又報庫藏已不足十萬貫,讓他又頭疼不少,今日上朝,得讓陛下稍微收斂一些了。

  皇宮門外,邕王李謜昂首走在宗室的隊伍里,最前頭的則是通王李諶,這個原本是他王叔的李諶,如今卻因為自己被阿翁收為兒子之后,他搖身一變成為了李諶的兄弟,以至于自己見了親生父親都不知道該稱呼‘阿兄’還是‘阿耶’了。

  尚書右仆射賈耽和鄭珣瑜這兩個資格最老的老臣走在諸位大臣的最前面,身后就是尚書左仆射齊抗和中書侍郎杜佑。

  “河*南道旱情日益嚴(yán)重,又波及淮西,萬一淮西災(zāi)民生變,怕這局勢又不穩(wěn)當(dāng)了?!?p>  賈耽一邊和鄭珣瑜分析著當(dāng)前局勢,一邊朝宮門口走。

  “以某看,淮西那邊自有吳少誠,又何必我等多事?”身后的杜佑開口說道。

  鄭珣瑜回首看了一眼,杜佑和他年紀(jì)相仿,然而性格保守,與他的政見多有不同之處。

  “杜侍郎慎言,淮西亦是大唐子民,淮西有難,朝廷當(dāng)一并周濟(jì),如何能厚此薄彼?”

  “然而,國庫空虛,奈何?”

  ……

  眾人在一片爭執(zhí)中進(jìn)了宮門。

  乾元殿,李適坐在上首,底下臣子烏壓壓坐了一片,紛紛在為河*南道和淮西的事情建言獻(xiàn)策,然而卻沒有一個實用的。

  李誦也是頭疼,此時他的腦海里猛然想到了李煜,他既然能做出“重光筒”,會不會有其他之法以解河*南道之困?

  “臣以為,陛下何不召李煜一問?”

  鄭珣瑜等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的茫然,李煜?何許人也?從未聽說朝堂里還有這么一位大臣。

  廣陵郡王李淳正坐在他的太子父親下首,李煜他也聽人提到過,見阿耶居然舉薦一個九品散官入朝議政,有些不服氣。

  不知道是誰偷偷在大臣中間傳開了李煜的事跡,鄭珣瑜等大臣聽到后連連搖頭,讓此人入殿議政,這讓這些大臣們?nèi)绾巫蕴帲?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