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在南宋能網(wǎng)購

節(jié)47 玻璃鏡子

我在南宋能網(wǎng)購 香兩岸 2035 2020-02-05 23:58:16

  爐火燒得通紅,坩堝中的沙子已經(jīng)處于熔融狀態(tài),仿佛一鍋炙熱的麥芽糖。

  在王鐵錘身邊已經(jīng)擺了好個橘子大小的玻璃球,其顏色有深有淺,從墨綠色到近乎純凈的無色透明都有,每個玻璃球下面都壓著一張記錄著添加成分的小紙條。

  “如何?”肖恒問道。

  “公子提供的配方已經(jīng)差不多全試過了,還剩最后一爐?!蓖蹊F錘用白手巾擦著汗道。

  “辛苦了。”

  “公子莫要折煞我也?!蓖蹊F錘慌忙擺手。

  以前他師父教他點東西都藏著掖著,平時還吆五喝六的,他也都習慣了,現(xiàn)在突然被貴人如此對待,頓時覺得受寵若驚。

  肖恒認真的說:“只要你認真做事,總會得到最好的回報?!?p>  說完肖恒拍了拍他的肩膀,拿起一塊水晶般透明的玻璃,看看下面的紙條果然是那個高鉛配方。

  最初的玻璃工藝想要變得無色透明需要在玻璃液中加入大量鉛粉,這種玻璃其實并不適合用來制作直接與食物接觸的器皿,不過用來制造玻璃鏡子倒是不錯的選擇。

  就在肖恒觀察玻璃的時候,最后一爐玻璃已經(jīng)燒好了。

  就見王鐵錘用一根方形的鋼棍從坩堝中挑粘出一團熔融的玻璃放在鐵臺上,左手拿著濕摸布扶著玻璃,右手轉動鐵棍在鐵臺上滾動……漸漸的原本呈水滴狀的玻璃就漸漸變成了球形。

  隨后王鐵錘又用鐵鉗用力夾住玻璃球的根部,隨著轉動的力量玻璃球與鐵棍連接的地方越來越細,最終與鐵棍只剩下細細的一絲相連。

  這時王鐵錘就拿出個剪子直接將那玻璃珠的底部剪斷,然后稍微整理了一下形狀就將它放在了那排玻璃珠子的最末尾。

  這是一顆紅色的玻璃珠,若是不考慮硬度的話,這么紅艷艷的一大顆比紅寶石還艷麗……只是比起昂貴的天然紅寶石,這不過是沙子里面添加了氧化亞銅粉末而已——氧化亞銅也就是俗稱的赤銅礦,雖說不上遍地都是,但比起紅寶石可就便宜太多了。

  整個桌子上,除了各種透明度的無色、淺色玻璃之外,剩下的玻璃球都的顏色都很艷麗……肖恒要用它們制造彩色玻璃器物和小玩意。

  即便在玻璃已經(jīng)徹底不值錢的現(xiàn)代,這種彩色玻璃的藝術品也動輒能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更不用說玻璃制品還算寶物的宋代了。

  “就用這個方子再燒一爐?!毙ず隳闷鹉莻€高鉛玻璃球道,“另外……鐵槽弄好了吧?”

  “弄好了,就放在那邊。”

  順著王鐵錘指著的方向望去,肖恒就見一個差不多兩個洗碗池大小的鐵盆正立在一邊。

  “很好。”肖恒也脫掉外套一起干起活來……等那高鉛玻璃燒化之后,肖恒尋了個借口將那幾個幫忙搖鼓風機的莊戶趕走了……因為接下來他要做的是暫時不想暴露的無上生財之道。

  “把那鐵盆拿來?!?p>  肖恒一邊吩咐著,一邊用鐵舀子舀出融化好的錫水,倒入鐵盆中,鐵盆下面生火以保持錫水的溫度。然后將那炙熱的玻璃液直接倒在了盆里。

  玻璃溶液進入鐵盆之后隨著重力和表面張力的作用漸漸攤開、變薄……不斷重復了幾次之后,整個水銀盆的上方已經(jīng)鋪上了整整一層玻璃溶液。

  利用這種方法制造出來的平板玻璃叫做浮法玻璃,是一種古老的玻璃工藝……但說是古老可在宋朝時期此法還未誕生。

  等玻璃冷卻的差不多之后,肖恒和王鐵錘兩人小心的將整塊玻璃板從盆中抬了出來……這樣,一塊完整的平板玻璃就算是完成了。

  原本還應該有點回火工藝的,不過由于保溫箱和回火爐還沒造好,也只能就這么將就著用了。只是玻璃的成品會有些內(nèi)應力,遇冷遇熱比較容易破碎。

  平板玻璃造好之后下一步就是鍍銀了。

  最早的玻璃鏡使用的是錫箔紙通過敲打鍍再玻璃上,后來又有用錫汞齊工藝——就是將水銀倒在鍍好錫箔紙的玻璃上。錫被水銀溶解形成一種黏稠的銀白色液體——錫汞齊。錫汞齊會牢牢粘在鏡子上,使之成為一面鏡子。

  不過,這種鏡子存在很多缺點。首先,它的制作工序太麻煩,需要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其次,水銀是有毒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第三,鏡子的表面不算太亮,影響使用體驗和美觀性。

  到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銀鏡反應——銀鏡反應是以葡萄糖溶液做還原劑,硝酸銀里的銀會被糖里的醛基還原成金屬銀,附著在玻璃表面上。

  而到了現(xiàn)代的玻璃鏡生產(chǎn)線上,玻璃板直接通過化學溶液進行鍍錫、鍍銀、上漆,其間過幾次烤箱,上漆再過一次就算完成了。。

  不過肖恒現(xiàn)在沒有現(xiàn)代的各種各樣的化學試劑,所以現(xiàn)代生產(chǎn)工藝不具備可行性,最終也只能選擇利用銀鏡反應來制造玻璃鏡。

  要用銀鏡反應就需要硝酸,而制造硝酸需要硫酸……制造硫酸就需要玻璃試劑瓶。

  科學總是一步一步發(fā)展的,若是將一個個前置條件如此列出來,就形成了類似樹狀的結構……這也是為什么有“科技樹”一說。

  中國古代的道士已經(jīng)摸索出了硫酸的制造方式——利用綠礬(硫酸亞鐵)為原料,放在蒸餾釜中煅燒而制得硫酸,在煅燒過程中,綠礬發(fā)生分解,放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其中三氧化硫與水蒸氣同時冷凝,便可得到硫酸,而古代道士將其稱之為“綠礬油”。

  在硫酸中投入之前買的硝石并加熱,產(chǎn)生硫酸氫鉀和硝酸蒸氣……此時硝酸蒸汽通過長長的玻璃管冷凝之后就得到了硝酸。

  硝酸銀就簡單多了。

  直接將銀子粉末投入稀硝酸中充分溶解就得到了硝酸銀。

  除了硝酸銀之外,還需要氨水溶液。相對來說氨水就比較簡單了……只是過程有些惡心——用玻璃瓶裝尿液放在陽光下發(fā)酵,就會自然產(chǎn)生氨氣。再將這氨氣通水就得到了氨水。

  將氨水與硝酸銀混合后就得到了銀氨溶液。

  ……

  經(jīng)過銀鏡反應后,原本平凡無奇的玻璃就變成了玻璃鏡子。看著成品王鐵錘張大了嘴巴說不出話來,若這鏡子不是親手參與制造出來的,他甚至會以為是仙家寶貝!

  “這……這是鏡子!?世間竟有如此纖毫畢現(xiàn)的鏡子……”

  此時他的腦袋已經(jīng)停止轉動了,只是呆若木雞的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這還是他長這么大一來第一次真切的看到自己的相貌,看著看著王鐵錘忽然自己整理起衣冠來,還特意對著鏡子梳理起自己的胡子和鼻毛……

  比起欣喜若狂的王鐵錘來說,看到鏡子成品之后,肖恒卻有些不滿意。

  畢竟各種工藝都不成熟,玻璃本身因為沒回火的關系還有些細微的紋理,靠近下邊的錫鍍層有些厚了,導致鏡子下半部分的反光性沒有上半部分好。

  “還可以吧?!毙ず銍@道。

  不過他也沒有死扣細節(jié),反正這東西造出來就是為了騙錢的,瑕疵多少對他來說其實無所謂,只看著王鐵錘的模樣就知道了,即便是這樣的瑕疵品也足夠震撼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