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雖然下了圣旨,要求各地的官兵來京師勤王,但是卻并沒有準備好軍餉。
柳保泰剛剛得知山西巡撫耿如杞的援軍因為拖欠軍餉發(fā)生了嘩變。
耿如杞本人也已經(jīng)被皇帝下了大牢。
明朝制度,外地來的援軍第二天就應該發(fā)糧食發(fā)銀子,但是戶部里面根本就沒有銀子。
兵部對付不了闖關而來的韃子,只能坐視人家在畿輔飽掠而去。
但是對付點山西來的窮軍漢倒是辦法十足,為了不給人家發(fā)錢,今日調到甲處,明日調到乙處,就是不允許這些可憐的勤王士卒在一個地方待夠兩天。
再傻的人,看到這個架勢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皇上不僅不發(fā)銀子,不僅要差餓兵,而且還要折騰大家。
于是就發(fā)生了嘩變,把耿如杞巡撫扔在京師,自己結伙潰逃回了山西。
當然有一些膽大的,索性就在當?shù)芈洳?,當了土匪?p> 這些軍漢,在明朝的高官眼里只不過是一把燒起來嫌棄煙大的柴火,但是在李自成、張獻忠眼里,卻是不可多得的好兵。
他們生長在和蒙古兵戰(zhàn)斗的第一線,軍事經(jīng)驗豐富,是名副其實的邊軍。
他們潰逃,做了逃兵,自然不會再有當兵吃糧的打算,一個個回到山西,都做了流寇的老營。
在良鄉(xiāng)的山西勤王軍沒有軍餉,那么在薊州的山東勤王軍就更別指望有什么銀子了。
崇禎三年正月,照理說應該發(fā)放雙餉,每人二兩銀子,眼下京師無銀,當然是拖欠下來了。
好在王從義手里有從天津倉提出來的糧食,一直以來又很擅長安撫士卒,所以倒沒有發(fā)生什么嘩變。
只是士氣比較前幾天來說,顯得低落了不少。
遵化縣的難民,也已經(jīng)到營了,一共是一千六百人,男女老幼一個個凄慘的不得了。
王從義審查完了這一批人,見都是一些落了難的百姓,于是都安置在了薊州那個空空如野的糧倉里面,自己上了一道奏章,就說是山東勤王軍的前鋒守備在薊州城東和韃子的哨探交火,嚇退了韃子的哨探,并收容了一千六百難民。
星夜派官差送去了京師。
柳保泰這幾日,倒是也沒閑著,前幾日戰(zhàn)死的趙百總,這會兒終于是找到了尸首。
只見這趙百總雖然穿著棉甲,但身上還是中了十箭,箭箭入骨,柳保泰用力拔那箭頭,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把那箭頭拔了出來,然后對一同來的匠人孫頭領道“老丈幫忙看看,這可是韃子的梅針箭?”
只見這箭,箭桿是以樺木制成,長二尺八寸,桿首包黑桃皮,末端裹黑樺皮;箭鏃長三寸二分,寬四分;箭羽為黑雕翎,羽間和括都髹朱漆。
孫頭領道“正是韃子的梅針箭!此箭破甲能力極強,大明的鎧甲,恐怕無法抵御?!?、
柳保泰吩咐營兵和輔兵把趙百戶等人尸首處理好,又按照王從義的吩咐,燒成骨灰,派了三十幾個可靠的親軍,往山東送去。
辦完了這些事情,柳保泰便同孫頭領去了鐵匠鋪,他早就吩咐孫頭領等人打造梅針箭,但是苦于沒有實物,這會兒找到了正經(jīng)的滿洲行貨,仿造起來就更加的便利了。
這些鐵匠,作為四民之倒數(shù)第三,在明代是飽受歧視的。
畢竟四民之末的商人好歹還是有錢,而這些匠人,除了一身手藝之外什么也沒有。
這孫頭領,雖然是一個頭領,但是卻并沒有什么好的境遇。
“俺家三輩兒當弓箭匠,到我這一代已經(jīng)干了大半輩子。論手藝,有手藝;論勤快,夠勤快;論人,咱說一不二,自來不欺老哄少??墒侨撕茫炙嚭?,勤快,頂屁用!咱自小兒受窮罪,受欺負,直到如今,半截子入土啦,越來越?jīng)]路。兒子去年給抓去當兵,不知已經(jīng)肥了誰家的地。小孫子,孤苗兒,在他爹出門之后也害了病,沒錢吃藥,死了。俺老夫妻倆時常對著哭,去年到今年又是兵災,過了臘月就斷頓兒,又沒有活做,正打算出外討飯。心里想,這次出去,反正是死在外鄉(xiāng),回不來啦,等著喂狗吧。沒想到你這里招弓匠,咱就來啦?!?p> 刀馬弓箭,再加上鎧甲,這是軍將們保命的東西,柳保泰自然不會舍不得花錢,于是花了重金,請他們來打造弓箭。這孫頭領也是一個知道事情的人,于是又帶來了將要餓死的鐵匠李二等人,拿著州庫里面的鐵和柳保泰的銀子,就打造了起來。
這幾日已經(jīng)打造出來了上好的點金梅花針箭一百支,并鐵鞭二柄。
柳保泰自己留了五十只梅花針箭,又把鐵鞭留了一支,余下的都送給了馮效國。
柳保泰知道大戰(zhàn)在即,于是又找來了自己手下的五十個營兵,大正月里,都光著膀子在那里幫著孫頭領干一些粗活。
那孫頭領倒是也很知道感恩,盡心盡力的幫忙打造兵器。
又過了一日,劉之倫的大軍終于出現(xiàn)在了薊州城西,仍舊是推著那個被當做作戰(zhàn)利器的偏廂車。
走的慢慢悠悠,似乎是全然忘記了兵貴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