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無流民,民居建成后新流民出現(xiàn),如果說是巧合,未免太巧了點。老郎中深信,是否有空置民居,直接關(guān)系到是否有流民出現(xiàn)
至于為什么……
此處乃是仙家洞府,有些凡人難以相見的事情,很奇怪嗎?
進一步推測,民居跟流民有關(guān)系,建筑物有沒有?
老郎中恨不得立馬修建一個建筑物出來,驗證下自己的推測是否靠譜,但一則村中已沒有空閑民居,二則修建需要的木材和石料也消耗得差不多,得安排人手集中開采才能提后話。鑒于糧食生產(chǎn)更加要緊,缺糧后果嚴重,老郎中只好暫且按捺性子,默默地為接下來的伐木、采石做準備。
兩日前,鐵匠退出種地行列。
在鐵匠指導(dǎo)下,村民們在廣場搭了個小棚,又從各家各戶翻能用之物,勉強鼓搗出一個簡易鐵匠鋪。鐵匠從倉廩取了五十單位生鐵,在勉強接著出的鐵匠鋪里揮汗如雨,打造出五把砍柴刀。鐵匠對砍柴刀的生鐵消耗量、質(zhì)量和用時都不滿意,認為消耗生鐵過多,耗時太長,成品的品質(zhì)也不好,有失水準,但條件簡陋,他也沒有太好辦法。
“有鐵匠鋪就好了。”木訥的鐵匠嘆道。
老郎中沒說什么,臉色卻是相當難看,不是對鐵匠不滿意,是對自己。鐵匠鋪說難不難,就在建筑序列中,五個可建設(shè)建筑物中的一個,但修建鐵匠鋪的原料缺一大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想將鐵匠鋪建起來,首先得伐木采石,打砍柴刀不就是為伐木做準備?只是浪費了那么多寶貴生鐵,老郎中煞是心疼,他知道鐵礦尚無著落,得等小仙人抽空出去探。
物資放在倉廩,即便不使用,也會有損耗。
目前所知,能避免損耗的是糧食,前提是有榖倉,至于木材石料生鐵,暫時沒有避免自然損耗的法子,至少目前沒有。老郎中不擔心木材和石料,村外數(shù)十步就有現(xiàn)成,缺了采集便是,生鐵則有些不同,不僅是沒有資源,采集起來也更加費事,難度頗高,所以現(xiàn)有的生鐵庫存更為重要。
待有了足夠材料,得優(yōu)先修建鐵匠鋪,減少不必要的生鐵損耗。
劉樂非常贊賞老郎中對村莊發(fā)展的種種想法,畢竟他主要精力是修煉,刑又是游手好閑的典型,老郎中肯站出來代他分擔瑣事,劉樂是求之不得。為激勵老郎中,以便更好挖掘其剩余價值,劉樂樂意表現(xiàn)對老郎中的支持。
老郎中希望他抽空出去找鐵礦,劉樂一口答應(yīng)。
今晚,劉樂也沒有象往常那樣,來到云海村后,徑直便去前殿修煉場。
云海村初步解除了糧食危機,接下來要考慮的是發(fā)展問題。
今日起,老郎中將組織村民出村采伐木材,然后陸續(xù)在村內(nèi)建設(shè)民居,并把一級村莊的五個建筑物逐一修建。村莊建設(shè)材料需求巨大,今后出村采伐勢必成為長期工作,但村外云霧繚繞,視線受限制,村民們難免忐忑,再加上有黃巾士兵外出尋路時遇狼的先例,大家更加不安,需要有人打氣。
能讓村民們安心的,想來想去也只有劉樂了。
由于跟叔父叔母閑聊到很晚,劉樂今天出現(xiàn)在村內(nèi)的時間比以往稍晚,村民們不敢過多耽誤仙人時間,早早做好了準備,只待劉樂一到,便立刻出發(fā)。云海村時間流速只有外界一半,村民們等待的時間不短,但沒有誰會埋怨仙人,見劉樂從青石小屋出來發(fā),人群頓時騷動起來,歡呼聲起。
“村長?!崩侠芍锌觳节s到。
“嗯,準備好了?”
“那好?!眲肺⑽Ⅻc頭,率先向村莊大門走去,手中憑空多出一把劍。這一幕落在村民眼中,士氣瞬間高漲,先前對出村的恐懼情緒消退了不少。
“刑跟我走,其他人先不要出來?!?p> 躲在一旁的刑身形一滯,但劉樂在村口等著,刑沒奈何,不情不愿地跟劉樂往外走,只是腳下明顯遲緩了些。劉樂也不催促,以他對刑的認知,遠離危險是刑的本能,典型的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踐行者,刑對危險的畏懼和排斥根深蒂固,不是靠斥責逼迫能改變的。但劉樂并不打算慣刑壞毛病,恐懼來自內(nèi)心,讓刑多在他認為有危險的環(huán)境中呆著,或能助他克服恐懼。
刑似乎很在意自己在村民眼中的形象,出村前,挺胸收縮,目不斜視,走起路來龍行虎步,威風(fēng)不可一世。出村后,立馬另一番景象,東張西望,戰(zhàn)戰(zhàn)兢兢,緊跟劉樂唯恐行慢半步,活脫脫一只驚弓之鳥。
村民們沒等多久,劉樂和刑去而復(fù)返,各自抱著大捆藤條。
“村長,這是干嘛?”
“外面云霧太濃,視物不便,難免有人走失,故砍些藤條回來結(jié)成繩,連接村門到采伐區(qū)道路。大家即便看不清楚,也可循繩而行。”劉樂說著,把藤條扔在地上,很快又帶著刑出去。
劉樂能將神識外放探查地形,但村民沒這個能力,劉樂不可能在采伐工作上耗費太多時間,打開始便不嫌麻煩,把村民出村找路問題解決再說。結(jié)繩連接道路,這個法子雖然笨了點,卻勝在簡單,而且切實有效。
不用劉樂招呼,村民們紛紛動手清理藤條,擰結(jié)成短繩,再將短繩連接成長繩。林區(qū)地上到處爬滿青藤,結(jié)繩的材料倒是頗多,忙活了好一會,劉樂和刑抱著結(jié)好的長繩出去,一端系著村門,另一端綁在樹林一根樹上,村莊到林區(qū)的道路便算完成了。
這是云海村民走出村莊的第一步。
隨著砍伐區(qū)不斷向外推進,藤繩得及時向外延伸。
不僅林區(qū)需要連接,稍遠處的采石區(qū)同樣需要藤繩。
考慮到云霧太濃,即便有藤繩,也很難杜絕村民走失的風(fēng)險。村民們討論后認為,藤繩最好做成兩根,分置道路兩邊,最好離地距離約三尺高,就算有人沒注意到標記,也會被拉起的藤繩擋住去路,避免誤入歧途。
當然,繩道維護和改進是長期工程,現(xiàn)在這根繩,已能讓村民走出去。
砍伐樹木,獲取木材,村內(nèi)很快豎起幾座新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