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工業(yè)帝國系統(tǒng)

第46章 缺少裝備

工業(yè)帝國系統(tǒng) 魂合 2082 2020-06-27 19:59:23

  李曉將玻璃器皿的生意分給了錢不換和秦友光的家族經(jīng)營,兩個人都知道這是可以賺大錢的買賣,十分重視,都決定全力推廣鏡子。

  其實,玻璃鏡子想要推廣比肥皂容易多了,肥皂的功能還需要別人試用才知道,玻璃鏡子只要一看就明白這是好東西。

  錢不換主要將玻璃器皿運到京城出售,而秦友光則主要將玻璃器皿運到江南去出售,這兩個地方有錢人都很多,足以讓玻璃器皿賣出一個好價錢。

  李曉安排好了出售玻璃器皿的事情,就率領部下返回了,他路過廣寧城的時候,給熊廷弼送了幾塊玻璃鏡子,這倒是讓熊廷弼感到受寵若驚,從來沒有人送過他如此精美的東西,熊廷弼自然是感到震驚了。

  由于李曉是在熊廷弼當巡撫的時候提拔起來的,所以在旁人看來,李曉就是熊廷弼的親信,這讓李曉和熊廷弼的命運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在朝堂之中,熊廷弼既不屬于閹黨,也不屬于東林黨、楚黨、浙黨等,熊廷弼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不會與別人結黨營私,這導致了熊廷弼在朝廷里沒有強大的助力,如果他一旦失敗,下場就會很糟糕,因為沒有人愿意救他。

  李曉對此是有些了解的,秦友光對朝堂的事情略知一二,都說給了李曉知道。

  而且,李曉也從秦友光那里知道了現(xiàn)在的海平帝的一些情況,海平帝與歷史上的崇禎帝有些相似,都是空有一腔熱情和愿望,但是命運比較坎坷的皇帝。

  此時的李曉距離朝堂還比較遠,他只能與熊廷弼之流的巡撫打交道,關系還到不了朝堂上去,所以李曉也不想那么多了,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回去之后,李曉利用賺取的利潤,開始了更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運動,不僅讓士兵在農(nóng)忙的時候幫助種田,還讓工匠和工人們開足馬力生產(chǎn)裝備,盡快武裝自己的部下。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李曉的部下制造了二十門的輕型火炮,李曉給這種火炮取名為蜻蜓炮,這個名字看似不夠威猛,不像大將軍炮那樣有威嚴,但是更加適合這種火炮的定位。

  但是火繩槍的生產(chǎn)就遇到了問題,熟手的工匠太少了,工人們還沒有出師,他們無法獨立制造火繩槍,只能打下手。所以,李曉需要更多的制造火繩槍的工匠,但是熊廷弼已經(jīng)幫不上他的忙了。

  因為工匠的數(shù)量是有限的,如果所有的工匠都給了李曉,那么熊廷弼也不好交代。

  至于錢不換的關系,李曉也拜托他招募工匠,但是效果不太好,合格的工匠并不容易招募。

  李曉在工業(yè)帝國系統(tǒng)里尋找合適的技術,他真的找到了一種能用的技術,這種技術是制造一種使用畜力的鉆床,用來鉆通火繩槍的槍管,這種鉆床簡單易用,雖然效率不夠高,但是總比沒有的好。

  所以,李曉一邊大力招募工匠,一邊鼓勵工人向工匠們學習,爭取早日能夠獨立制造火繩槍,一邊開始制造鉆床,提供給工匠們使用。

  現(xiàn)在工匠們使用的鉆床由于技術比較老舊,只能人力驅動,而無法使用畜力,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使用畜力的鉆床需要把轉圈的運動轉化為鉆頭的旋轉運動,這就需要機械的改進。

  李曉花費了五點的貢獻值就換取了這種鉆床的工藝技術,然后招募木匠制造了幾十具這種鉆床,交給工匠們使用。

  如此一來,工匠們制造一把火繩槍的時間就從一個月縮短到了十天,制造的效率提升了很多。

  現(xiàn)在李曉招募了一共二十個制造火繩槍的工匠,他們每個月可以制造六十把火繩槍,這些火繩槍全部用來裝備了李曉的部隊。

  同時,李曉又招募了二十個鐵匠,讓他們制造板甲、盾牌、長矛等裝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曉的部下逐漸獲得了新的裝備,戰(zhàn)斗力立馬提升了一大截。

  當然,還有馬匹的問題沒有解決。

  李曉之前買馬,都是通過熊廷弼的關系買到了戰(zhàn)馬,但是這樣價格較高不說,而且能夠買到的數(shù)量還是有限制的,不可能給李曉無限制地買馬。

  李曉也打聽過,如果想要購買大量的戰(zhàn)馬,就需要向北邊的蒙古人購買,畢竟蒙古人飼養(yǎng)的馬匹還是不錯的,量大管飽。

  當然,蒙古人與明軍的關系也不怎么樣,他們是否愿意出售戰(zhàn)馬給李曉,李曉也心里沒數(shù)。

  但是,李曉有一個優(yōu)點,他能夠向蒙古部落出售絲綢、茶葉和瓷器,也許還可以出售鐵器,當然使用的是普通的鐵,并非自己制造的坩堝鋼。

  明末的時候,邊軍與蒙古人做買賣,并非什么稀罕事,大家都在偷偷地做。

  蒙古人需要明軍提供的茶葉、瓷器、絲綢和鐵器,而明軍需要蒙古人的戰(zhàn)馬,有的明軍甚至做起了販賣戰(zhàn)馬到南方的生意。

  李曉倒是不需要販賣戰(zhàn)馬到南邊出售,他購買戰(zhàn)馬都是給自己用的。

  為了買到足夠多的戰(zhàn)馬,李曉準備了一批蒙古人喜歡的貨物,包括絲綢、茶葉、瓷器和鐵器,但是李曉缺少一個合格的中間人,中間人能夠聯(lián)絡雙方,讓雙方能夠比較和平地與對方做買賣,而不是來個黑吃黑。

  李曉想到了錢不換,特意請錢不換幫忙留意是否有這樣的中間人,錢不換果然神通廣大,真的找到了一個這樣的中間人,那是一個蒙古人,已經(jīng)內附大明成為了一個大明的商人,他經(jīng)常在蒙古部落和明軍邊軍之間做買賣,據(jù)說信譽還可以,比較講信用。

  錢不換就給李曉推薦了這樣的中間人,此人名叫札木合。

  李曉邀請札木合來平安堡里做買賣,順便商議購買戰(zhàn)馬的事情,札木合也打聽了李曉的情報,知道李曉經(jīng)常與錢不換做買賣,為人誠實可靠,所以札木合就帶著自己的部下來到了平安堡里。

  進入了平安堡的札木合好奇地看著四周的情況,他對于這里的煉鐵高爐很感興趣,他知道蒙古人缺鐵,如果可以在平安堡和蒙古人之間建立貿(mào)易路線,顯然是可以賺大錢的,札木合開始興奮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