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三年。
正月。
宋英宗生父濮安懿王稱謂問題的激辯愈演愈烈,各方爭執(zhí)不下,已經(jīng)從最初的就事論事變成了人身攻擊、言語辱罵。
支持尊稱皇伯的官員占太多數(shù),官員們紛紛上書彈劾韓琦、歐陽修等人,韓琦、歐陽修等支持尊稱皇考的官員也據(jù)理力爭。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曹太后寫了一份詔書:
吾聞群臣議請皇帝封崇濮安懿王,至今未見施行……濮安懿王、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氏、仙游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仍尊濮安懿王為濮安懿皇,譙國、譙國、襄國、仙游并稱后……
宋英宗隨即親手書寫詔書:
朕面奉皇太后慈旨,已降手書如前。朕以方承大統(tǒng),懼德不勝,稱親之禮,謹尊慈訓;追崇之典,豈易克當!且欲以塋為園,即園立廟,俾王子孫主奉祠事?;侍笳徠澱\懇,即賜允從……濮安懿王子瀛州防御使岐國公宗樸,候服闋除節(jié)度觀察留后,改封濮國公,主奉濮王祀事……
兩份詔書一出,滿朝上下一片嘩然。
呂誨上書彈劾歐陽修:“臣等以為歐陽修首先開啟不好的主張,蒙蔽圣心,韓琦等人依違附會而不能及早分辨,多次啟奏,乞盼舉行追崇濮安懿王的典禮。近日,臣等目睹皇太后手書,朝廷內外都認為此乃韓琦等人暗中與中官蘇利涉、高居簡二人往來交結,迷惑皇太后,欺君負國,其罪當誅……”
反對尊稱皇考的范純仁(范仲淹之子)、司馬光等諸位官員紛紛上書,希望宋英宗收回成命,更有甚者將韓琦、歐陽修比作奸邪之人,與豺狼同列。宋仁宗年間,韓琦、歐陽修曾與范仲淹并肩作戰(zhàn),參與慶歷新政改革,幾人情誼深厚,怎奈范純仁竟反唇相譏,令二人痛心疾首。
宋英宗本以為曹太后和自己的兩份詔書便能讓此事塵埃落定,怎料反對尊稱皇考的朝臣們人數(shù)眾多又太過執(zhí)著,即使下發(fā)詔書,依然不停地上書彈劾,反對浪潮此起彼伏。宋英宗看著案幾上堆積如山的奏章甚為頭疼。
宋英宗百般思慮后終于決定召集韓琦、歐陽修等人,一來商議濮安懿王典禮一事,二來征求一下他們對此事的意見。
韓琦、歐陽修等人奉詔入宮,宋英宗拿出呂誨等諸位御史、諫官們的奏章,讓宦官遞給韓琦,面露愁容道:“現(xiàn)在該怎么辦?”
韓琦接過奏章逐一翻看后遞給歐陽修,坦蕩地看著宋英宗道:“臣等忠邪,陛下所知?!?p> 歐陽修看完奏章,將其還給宦官轉交宋英宗,直言道:“呂誨等人認為不能與臣等共事。若官家認為臣等有罪,就留下御史他們,我們走便是;若官家認為臣等無罪,就早點下旨將此事了結?!?p> 宋英宗聽后猶豫許久,難以決斷。
他知道反對尊稱皇考的諸位官員沒有錯,畢竟自己的皇位來源于宋仁宗,如果將親生父親濮安懿王尊稱為皇考,那置已故的宋仁宗于何地?
可是稱呼濮安懿王為皇考本就是自己的主張,韓琦、歐陽修冒天下之大不韙與群臣抗爭,不過是為了滿足宋英宗身為人子、想盡點孝道的愿望罷了。
如今木已成舟,曹太后終于妥協(xié)允許稱濮安懿王為親,且尊濮安懿王為濮安懿皇。
如果此時為了平息群臣的憤怒把韓琦、歐陽修等人給貶了,豈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干不出來這事。
宋英宗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將反對派貶官,從而表明自己的立場,并交代接辦此事的官員不要把他們罰得太重。
二月。
呂誨罷去侍御史知雜事一職,以工部員外郎身擔任蘄州知州;范純仁以侍御史的身份擔任安州通判;呂大防罷去監(jiān)察御史里行一職,以太常博士身份擔任休寧縣知縣;趙鼎擔任淄州通判,趙瞻任汾州通判,傅堯愈擔任和州通判。
詔令一出,司馬光得知呂誨等人相繼被貶,自己卻相安無事,頓時坐不住了,立刻上書企盼宋英宗將幾人官復原職。翰林學士呂公著等人也紛紛上書希望宋英宗免去處罰。宋英宗對眾人的奏請均不予理會。司馬光見多次上書無果,只得變換策略,請求同罪貶謫,被宋英宗拒絕。就這樣,一場到底如何稱呼濮安懿王的激烈爭論終于畫上了句號。
三月。
蘇洵終于修撰完《太常因革禮》,之前他身體每況愈下,憑借修書的執(zhí)念提著的最后一口氣,如今松懈下來沒多久便病倒在家。歐陽修等人聞訊時常關心蘇洵的病情,并多方安排大夫為其診治,希望他盡早康復。
四月底。
年邁的蘇洵終究沒有挺過來。臨終前,蘇洵對跪于床前的蘇軾囑咐道:“我這一生雖仕途不順,但所幸生了你和子由二子,彌補了我未能完成之事,此生足矣。如今我有三件憾事,你一定要替我做完?!?p> 蘇軾淚流滿面地保證道:“爹盡管吩咐,子瞻定當竭盡全力?!?p> 蘇洵奄奄一息道:“一是《易傳》還沒寫完,日后你定要將其完成;二是你姑母去世后一直未下葬,我身體病弱,無力操持,你和子由早日將其入土為安;三是我死后務必將我與你娘合葬,她孤苦伶仃地在地下等了這么多年,如今我終于可以陪她了。”
蘇軾哽咽道:“爹,您放心吧,我一定會辦到?!?p> 蘇洵滿意地點點頭,自言自語道:“娘子,久等了,我來陪你了……”說完含笑而逝。
蘇軾、蘇邁跪于床前痛哭不已。
蘇軾命人快馬加鞭千里傳訊給蘇轍。蘇轍、史萱苒還沒從兄長喪妻、蘇邁喪母的悲痛中緩解過來,又接到父親病故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兩人當即收拾行囊,帶著襁褓中的蘇遲趕回汴京。
朝廷上下聽聞蘇洵已歿的噩耗,無不哀悼惋惜。
宋英宗親贈金帛,蘇軾婉言拒絕,希望賜父親一官職。錢財乃身外之物,對于仕途不順遂的蘇洵來說最大的遺憾就是貢舉考試多年未中,雖然經(jīng)宰相韓琦推薦后官拜校書郎,后因修撰《太常因革禮》,又改任霸州文安縣主簿,但畢竟官職太小。
宋英宗如果能賜一稍微大一點的官職,也算彌補了蘇洵平生缺憾。宋英宗同意了蘇軾的請求,追贈蘇洵為光祿丞。
歐陽修為蘇洵做墓志銘,司馬光因敬佩程夫人的德行專門為其做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