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四百零八章 籌備弓箭社

軾語 硯曦瑤 2168 2021-06-20 22:44:17

  張全一臉不服氣:“怕什么!我說錯了嗎?河北一路的統(tǒng)帥竟然讓一名文官擔任,成何體統(tǒng)!”

  “總管之職讓文官擔任本是常事,先帝不是還任命過宦官為將。你們可別忘了當年先帝命五路大軍浩浩蕩蕩攻打夏國,其中兩路就是宦官李憲和王中正率領的?!?p>  “正是如此,那場戰(zhàn)役我軍慘敗,數(shù)十萬將士們浴血沙場,尸骨難收?!?p>  “你別把責任推卸給宦官,那場戰(zhàn)爭最后是因為夏國斬斷我軍糧道,糧草不濟才敗的。”

  “什么糧草不濟,分明是內(nèi)部勾心斗角搶功所致。”

  幾人爭論不休,一人阻止道:“好了!你們別吵了!這都過去多少年了,提這些陳年舊事還有什么意義!既然蘇大人受命統(tǒng)帥河北西路,軍令如山,我們遵從便是。再說了,雖說蘇大人是文官,但你怎知他不精通兵法?已故宰相韓稚圭當年不也擔任過此職?!保n琦,字稚圭)

  躺在床上休息的孔尚坐起身來,附和道:“此話不假。我曾經(jīng)讀過蘇大人的詩詞,他有一首詞寫得相當豪邁,我至今仍記憶猶新?!彼叵肓讼?,背誦著,“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張全不耐煩地說道:“別和我拽文,聽得我頭疼。”

  一人笑道:“喲,看不出來,你還讀過書呢,怎么從沒聽你說過?”

  孔尚語氣中滿含無奈之情:“年少讀過一段時間,后來父母雙亡,為了生計就從軍了?!?p>  “雖然聽不太懂,但是咋還射虎、射天狼了,到底什么意思啊?”

  孔尚想著大家都是粗人,大字不識幾個,解釋太復雜大家也聽不明白,于是言簡意賅地說道:“意思就是說蘇大人想效仿漢文帝時期抵御匈奴的云中太守魏尚戍守邊關、上陣殺敵。他類似的詩詞多著呢,只因此詞寫得甚為豪邁,頗有將門之風,所以我才記憶猶新?!?p>  “沒想到蘇大人還有如此豪爽的一面,那他今日做出杖打阿南等人之事也是情理之中??磥硪院笪覀冞€是小心為上。”

  眾人紛紛點頭。

  翌日。

  蘇軾在軍營巡視一番后,便回家去了。晚上,他回答家中,將此事告知家人,蘇迨笑道:“沒想到爹一來就給這些人一個下馬威,估計他們都傻眼了吧。”

  蘇軾道:“確實挺震驚的,但是他們能公然賭博、酗酒,只怕整個軍營的軍紀都好不到哪兒去。等端叔來了,我們再商量一下整頓軍政之事吧?!保ɡ钪畠x,字端叔)

  王朝云道:“李官人一家應該快來了吧?!?p>  蘇軾道:“應該快了吧?!?p>  數(shù)日后。

  李之儀攜全家老小來到定州。李之儀師從范純?nèi)?,和蘇軾是朋友。兩人于熙寧七年蘇軾前往密州赴任的途中相識,蘇軾頗為欣賞李之儀的才華,至此兩人書信不斷。

  元豐八年,蘇軾回京后,李之儀也在京為官,兩人時常往來,相互唱和。蘇軾此次離京前,聘請李之儀為幕僚,管勾機宜文字。機宜文字一職乃帥府幕僚,負責書寫文書,參謀軍事等事。

  李之儀的妻子胡淑修出生官宦人家,祖父胡宿曾官拜翰林學士、樞密副使等職。胡淑修自幼飽讀詩書,詩詞文章造詣不亞于李之儀,除此之外還精通算術,連沈括也經(jīng)常向她請教,深表嘆服。

  景德元年,大宋與契丹締結(jié)澶淵之盟,友好邦交。時至今日,兩國已經(jīng)將近九十年未開戰(zhàn),邊境無事,兩國得以休養(yǎng)生息,因而北宋經(jīng)濟達到了空前絕后的發(fā)展,娛樂活動之盛,詩詞歌賦之多超越了歷朝歷代。

  大宋君臣大多認為宋遼兩國不會開戰(zhàn),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不斷挑釁、時常交戰(zhàn)的西夏國。君臣如此,邊境的將士們更甚。

  蘇軾發(fā)現(xiàn)由于大宋與遼國和平日久,河朔一帶無戰(zhàn)事,沿邊諸州,軍政稍有松弛,將軍驕傲,士卒懶惰,賭博、酗酒、士卒逃亡之事時有發(fā)生。將士武藝、軍隊裝備比陜西、河東一帶差遠了。

  由于大家覺得不會打仗,疏于訓練,軍紀極其渙散。將士們身體素質(zhì)極差,訓練久了便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契丹國號在遼和契丹之間數(shù)次切換,締結(jié)澶淵之盟時對方國號為契丹,蘇軾本年來定州時對方國號為遼)

  雖然按照邊防事勢,三五年間必無警急之事發(fā)生,然而居安思危,蘇軾既然接管此地,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于是,他決定整頓軍政,加強邊防戒備,嚴格訓練將士們。然而他有心訓練卻不能隨意為之,如果訓練太過,會引起遼國的注意,以為大宋欲破壞盟約,謀劃戰(zhàn)事,那么自己將無意中挑起兩國爭端;但是不訓練,以現(xiàn)有的將士素質(zhì)、軍事能力,一旦開戰(zhàn)將難以御敵。

  幾番權衡之下,他決定緩慢訓練將士們的同時培養(yǎng)民兵,讓當?shù)匕傩兆詡湮溲b,一旦兩國開戰(zhàn),便可全民皆兵,保家衛(wèi)國。

  蘇軾正在知州廳內(nèi)盤算著,忽聞敲門聲,抬頭一看,見李之儀站在門口,便招呼他進來。

  李之儀走到蘇軾身邊:“蘇先……蘇大人找我?”

  蘇軾笑道:“咱們相交多年,私下不必拘禮?!?p>  “是。蘇先生找我所謂何事?”

  蘇軾道:“我打算恢復弓箭社,想找你商議一下?!?p>  “弓箭社?”

  蘇軾點點頭,伸手示意他坐下詳談?!按说卦?jīng)組建過弓箭社,但是熙寧年間先帝推行保甲法后,此社逐漸被荒廢,名存實亡。

  雖說澶淵之盟,我朝與北朝和平相處,并無大的戰(zhàn)事,但是邊境小的騷動還是有的,此外還有不少逃兵及匪盜入戶作惡。

  如果百姓們能夠鋤地時帶著弓箭,砍柴時攜帶佩劍,那么一旦戰(zhàn)事爆發(fā),或者有賊寇入侵,百姓們自相團結(jié),便可保衛(wèi)家園?!?p>  李之儀撫掌而笑:“此舉甚妙。雖說要全民皆兵,但是不能所有人都參加吧,一來人口太多難以顧及,二來有的人身體素質(zhì)確實不適合習武。”

  “是的,我就是考慮到這些,打算讓每戶人家,無論家業(yè)高低,必須派出一人參加訓練。到時候再選出些社頭、社副、錄事等頭目予以管理。此事牽扯人數(shù)眾多,實施起來比較復雜,故而找你相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