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四百一十五章 章惇復(fù)相

軾語 硯曦瑤 2292 2021-06-30 00:16:21

  這天,宋哲宗與諸臣商議完朝事,侍御史虞策出列啟奏:“啟稟官家,臣要彈劾定州知州蘇子瞻!蘇子瞻當(dāng)年任中書舍人,為呂吉甫等人所寫的制詞中語涉譏訕,望官家予以核實,并對此人嚴懲,以儆效尤!”(呂惠卿,字吉甫)

  對方話音剛落,殿中侍御史來之邵啟奏:“蘇子瞻在先朝,被罷廢已久,一直到元豐年間才先后被提拔為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蘇子瞻所寫的文字,譏諷斥責(zé)先朝,引古證今,多引用衰世之事,以泄私憤。

  他為呂吉甫撰寫的制詞中有這么一句‘始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手實之禍,下及雞豚,茍可蠹國而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這不是譏諷先帝是什么!”

  緊接著,御史臺的官員們接二連三地上書彈劾蘇軾。

  由于前段時間范純?nèi)识啻握堔o被拒后在家養(yǎng)病,并未上朝,聽聞蘇軾又因譏諷先帝被彈劾,拖著年邁的身體進宮面圣。宋哲宗見他終于回來了,頗為欣喜。

  范純?nèi)柿舷胫苯忧笄楸囟堫伈粣?,于是繞著彎勸說著:“臣聽聞全部的御史臺官員們彈劾蘇子瞻撰寫呂吉甫制詞時,言語涉嫌訕謗。

  熙寧年間,各項改革的法度出于建議之臣,只因各級州縣奉行時多有不當(dāng),有違神宗愛民求治之意。

  等到太皇太后垂簾之后,呂吉甫才因諫官之言,特行重罰,既然是重罰,蘇軾的撰詞自發(fā)有些詆毀呂吉甫。更何況如今彈劾蘇子瞻的官員們很多都是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時提拔的言官,當(dāng)時畏避不敢言,如今又觀望形勢開始彈劾。

  如果官家采納了他們的建議,將蘇子瞻貶謫,恐怕會玷污太皇太后垂簾之圣明,妨礙官家彰顯純孝之德。”

  他見宋哲宗不為所動,也不繞彎了,既然他們彈劾蘇軾制詞涉嫌譏諷先帝,那索性就事論事:“官家,呂吉甫被貶謫時,李邦直擔(dān)任尚書左丞,如果蘇子瞻所寫的制詞涉嫌訕謗,邦直又怎會簽字同意制詞下發(fā)施行呢?如今舊臣只有邦直還在朝堂,官家不妨問一下,看臣說的是否正確。”(李清臣,字邦直)

  宋哲宗無法接話,只得閉目不言。

  殿內(nèi)鴉雀無聲,范純?nèi)实攘嗽S久只得告退。

  當(dāng)年蔡確因車蓋亭詩案被舊黨彈劾,流放英州。嶺南煙瘴之地的貶謫之路已關(guān)閉七八十年,自蔡確而重開。有官員建議將蘇軾派往英州,至于對方拖著年邁的身軀能否活著抵達那里就看個人造化了。

  于是,朝廷下詔罷去蘇軾端明殿學(xué)士、翰林侍讀學(xué)士、定州知州,貶為左朝奉郎、英州知州。將資政殿學(xué)士、中奉大夫、吏部尚書胡宗愈貶為通議大夫、定州知州,接替蘇軾之職。(英州,今廣東英德)

  蘇軾任命的詔書剛一下達,侍御史虞策再度上書表示既然蘇軾坐實譏斥之罪,怎能讓他做知州呢,罪罰未免太輕了。于是朝廷再次下詔將蘇軾的左朝奉郎降為左丞議郎,但仍任英州知州。

  數(shù)日后,中書侍郎范純?nèi)识啻握堔o,最終獲準(zhǔn)離京,改任右正議大夫、觀文殿大學(xué)士、知潁昌府。

  至此,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期間任用的舊臣除了一些順應(yīng)朝局公開支持宋哲宗恢復(fù)宋神宗新政的官員們留了下來,大多數(shù)官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貶謫。

  而宋神宗當(dāng)年重用的官員一部分已下詔調(diào)回汴京,另一部分雖身在外地,但也在不斷晉升,如有需要可隨時調(diào)回汴京予以重用。而章惇更是出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榮登相位。

  生者可以官復(fù)原職,榮登高位,死去的人怎么辦?就這么算了?

  蔡確的兒子蔡渭坐不住了,上書哭訴其父車蓋亭一案的冤屈,請求朝廷還父親一個公道,于是朝廷追贈蔡確為左正議大夫。同日,朝廷又下詔已故王安石配饗神宗廟庭。

  宋哲宗看著父親的新法重新推行起來,該貶的官員也盡數(shù)貶謫,心中甚為歡喜,這些年的壓抑與仇恨終于得到了宣泄,然而似乎還不夠,為什么心中總有一種意猶未盡之感?一切等章惇回京再說吧。

  此時章惇正在趕往汴京的路上,路過沙縣,陳瓘率領(lǐng)眾人半道相迎。章惇素聞其名,單獨邀請陳瓘?fù)?,并向其請教?dāng)世治國之要務(wù)。

  宰相之位干系重大,陳瓘之所以聞訊后半道攔截,就是為了這一刻,對方既然主動提出,他便暢所欲言:“請讓我以所乘的這艘船來打比方。船有一邊偏重能行駛嗎?顯然偏左偏右,只要偏重一邊,船隨時都可能會翻。章相公明白這一點,船便可以暢通無阻地行駛。”

  章惇默然。他何等聰明,怎會不知陳瓘話中深意,說白了讓他平衡朝局,不再偏向任何一黨。

  陳瓘見章惇保持沉默,繼續(xù)說道:“官家讓相公您主持政務(wù),敢問您準(zhǔn)備先干什么?”

  章惇沉思許久,雙拳緊握,怒氣上涌,厲聲道:“司馬君實奸邪,自然要先懲治他!”(司馬光,字君實)

  陳瓘搖搖頭:“相公錯了。您這樣做就好比想要保持船的平衡,卻將船上左邊的東西放置到右邊,那船不就翻了嗎?如果您這樣做,天下之人可能要對您失望了。

  章惇心中怒火熊熊燃燒,語氣極其不悅,咬牙切齒地說道:“司馬君實輔佐太皇太后,獨掌政柄,不繼承先帝的新法予以推行,反而肆意大改,誤國如此,不是奸邪是什么!”

  陳瓘道:“不觀察一個人的本心而懷疑他的行跡,這是不對的。如果因此將其指為奸邪,那么誤國會越來越嚴重?!?p>  說完見章惇不為所動,開始詳細論述熙寧、元豐、元祐年間的政事,說到最后他表示:“元豐年間的政務(wù)不同于熙寧年間,原本富國強兵的志向推行下去早就變味了。溫公(司馬光)不明先帝志向,而用“母改子”之說,想要恢復(fù)仁宗朝的政策,而且又推行得太快,所以才導(dǎo)致如今亂糟糟的局面。

  為今之計,相公您應(yīng)當(dāng)消除朋黨,保持中立,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如此才可以拯救國家,改革弊病。如果又把熙寧、元豐、元祐的事搬上臺面,沒法讓眾人信服?!?p>  陳瓘辭辨忼慨,議論勁正,章惇雖然心情不悅,但對其說的話還是頗感差異。他思索許久后,道:“先生此言不無道理,我會考慮一下兼收元祐之政的?!?p>  陳瓘見章惇說出此話,不由松了一口氣,也算自己一番口舌沒有白費。章惇命人準(zhǔn)備飯食,邀其一同吃飯。兩人又聊了些治國理政之事,隨后陳瓘拜別章惇而去。

  閏四月初三。

  定州。

  蘇軾正帶領(lǐng)官員們在田間視察,幾個月以來定州一帶遭受了嚴重的旱災(zāi),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他俯身觸摸著龜裂的大地,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這時一名衙役快馬來報,京師傳旨的使者已在衙門恭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