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此李笑歌并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放棄去修仙,那是不可能的。
在了解到武道和修仙之道都是修行之道后,便轉(zhuǎn)而向李尋歡教導(dǎo)自己習(xí)武。
而李尋歡也為了讓李笑歌打消念頭而盡心教導(dǎo)。
“二哥,你別說了,還是來看看小弟的武功。”
李笑歌飛出涼亭,在亭外展示著自己的武藝。
李尋歡一邊品酒一邊指導(dǎo)著他的武功,在文道之上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可以指導(dǎo)李笑歌了,畢竟他自覺自己做不來那么驚艷的詩句,但武道就不一樣了。
作為當(dāng)今武林最為年輕的宗師之一,他有著足夠的驕傲。
小李飛刀,列無虛發(fā),位列大明兵器譜第三,每一項本就都足以讓人晶晶樂道。
場中,李笑歌已經(jīng)使出了李尋歡的獨門絕技‘小李飛刀’。
刀光閃過,宛如流星,飛快的命中了目標(biāo),就這一手足以在江湖稱得上一流高手了。
不過李笑歌并不滿意,失望的搖了搖頭。
“我依舊做不到。”
李笑歌的情緒有些低沉。
“呵?!?p> 李尋歡笑著瑤瑤頭。
“你能再這個年紀(jì)就擁有先天六品的修為,在整個江湖上已經(jīng)是天之驕子的級別了,別那么矯情了?!?p> 矯情這個詞還他和李笑歌那學(xué)來的。
李笑歌翻了翻白眼,收功回到亭子坐下休息。
“可我至今還沒有領(lǐng)悟出意境,何時才能夠踏入宗師之境。”
武道鍛煉自身體魄為基礎(chǔ),初入武道之境為后天境界,分九品,越過九品即入先天境,武道即入先天才能算是正式入門,也才能算是江湖一流水準(zhǔn)。
先天亦分九品,主要是在自身凝聚真氣,再望上一個境界便是宗師境,而想晉升宗師就一定要領(lǐng)悟自身的意境,意境是成為宗師的必備之物,多少驚才艷艷之輩就是不能領(lǐng)悟意境,一身只能止步于先天圓滿。
不過這東西急不來,領(lǐng)悟意境一般都是在先天大圓滿之后感悟天地至理明悟己身后才有一定幾率領(lǐng)悟的,李笑歌此時有些操之過急了。
宗師之上為大宗師,大宗師洞徹自身意志,將意境徹底融入己身,真氣化作真元,宛若江河之水取之不盡,滔滔不絕。
之后便是武道金丹與武道通神兩個境界,而這六個境界統(tǒng)稱為武道六境。
傳言踏過六境便是傳說中的仙道之境。
這些還有些遠(yuǎn),即便是李尋歡也不過是宗師境而已,縱然如此,他也是江湖上少的高手。
“想要領(lǐng)悟意境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這一點上我教不了你,唯一能告訴你的就是要明白自己心中所想,堅定自身的信念。”
意境是一名武者將自身情感,思想融為一體的特殊境界,一種說不清道不明,虛無縹緲可又真實存在的東西。
就像劍客的劍意,刀客的刀意,殺場名將散發(fā)的殺意,一切自身意志外放具現(xiàn)的產(chǎn)物都可以稱只為意境。
這東西很玄妙,有些人求了一輩子依舊一無所獲,有些人什么的沒做反而輕而易舉就領(lǐng)悟了,對一個人的天分,機(jī)緣要求很高。
“這么說來,二哥顯然是你耽誤了我嘛!”
李笑歌用大眼瞪著李尋歡。
“我就說我不想考科舉,你偏要我去考,這就導(dǎo)致了我的念頭不通達(dá),無法堅定自己的心,這才是我一直未能領(lǐng)悟意境的真正原因。”李笑歌恍然大悟,心有所感,一臉痛心疾首的看著李尋歡。
李尋歡端著酒杯失神的望著李笑歌,一時想不明白他這是早就想到的借口還是自己的話給了他靈感,居然能想到這種借口為自己開脫。
“唉,笑歌,不管你再怎么巧舌彈簧也無法改變什么。
世間的修行之道又豈止修仙一途,武道,文道都可以通往仙道,你專心讀書,憑你的天賦,想要以文入道想來要比辛苦習(xí)武來得要快吧,為何你偏要執(zhí)著于修仙呢?!?p> 世間修行之道以武道起點最低,只要能夠淬煉體魄,食五谷養(yǎng)出氣血便能夠算的上是一名武者。
仙道首重機(jī)緣,講究天心一體,有緣者皆可修仙,至于何為緣,這玩意太玄沒人說的清楚。
儒道注重資質(zhì),但凡文人子弟都可以算是儒道之人,不過只有其中佼佼者才能夠修文氣,浩然正氣,成為真正的儒宗弟子。
文道不弱于仙武之道,有大儒一字便可鎮(zhèn)壓魑魅魍魎,胸中浩然之氣更是令妖魔鬼怪避之唯恐不及。
你沒有聽錯,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武俠世界,它的上限很高,只是李家只是一個小世家,所以接觸的信息不是很高,不過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還是不成問題的。
李笑歌早就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武道,仙道,文道等多種修行體系并駕齊驅(qū)的修行大世界,李笑歌所在的李家只是一個中等的武道世家,家中的修行之法最多只能支持他修煉到大宗師之境。
重活一世不能登臨絕巔他豈能甘心!
“哥,并非小弟固執(zhí),我李家只是一個中等武道世家,家傳的武道修行功法最多只能支持我們修煉到大宗師之境,這還要看我們的天分,以你的天賦要是有頂尖的修行功法此時早就已經(jīng)突破大宗師之境了,有生之年未嘗沒有一窺仙境的機(jī)會,你就真的甘心嗎?”
“我...”
李尋歡不說話了,他確實有些許不甘心,或者說整個李家祖輩都不甘心,不然為何李家明明是武道世家,偏偏要去考科舉,考那狀元之位,還不是因為只有高中狀元才有機(jī)會拜入儒宗獲取才氣的修煉之法。
天下間的讀書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修行才氣的功法,可那只是一些粗淺的凝聚才氣的法門,是儒宗故意流傳出來的基礎(chǔ)修煉之法,想要修習(xí)正宗的文道功法就必須加入儒宗。
想要加入就必須通過科舉選拔,而儒宗每次收徒卻只收天資最高的一個。
李家一連三次,次次探花,門前的那一門七進(jìn)士,父子三探花的對聯(lián)在外人看來好像挺厲害的,可李尋歡卻知道,那是一個恥辱,一個給后輩子弟的警醒。
這其中的秘辛都是李笑歌所不知道的,李尋歡從來沒有對他說過,因為他覺得還不到他知道的時候。
以至于李笑歌一直以為李家看重的只是一個狀元郎的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