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采納了方孝孺的意見,方孝孺這才退下。他是個明白人,知道這個時候應該給皇上留點時間和柳絲絲說說話。
方孝孺一點也不擔心柳絲絲會鬧出什么事,畢竟他是大明第一大儒,信奉孔孟之道,在政治上壓根就沒把女人當回事。
柳絲絲奉詔進入徐府涼亭中,建文帝見到柳絲絲頓時龍顏大悅。
他深情地看著柳絲絲,把方孝孺的意思婉轉地說了出來,讓柳絲絲忍一時之苦,從燕京回來,他必把柳絲絲接進宮中。
柳絲絲愁眉緊鎖,神態(tài)哀憐地說道:“皇上,臣女知曉皇上的一番心意。只是皇后娘娘那兒,臣女惶恐不安?!?p> 建文帝本來正在興頭上,被柳絲絲這么一說,也顯得不大開心了。
他沉吟了好一會嘆道:“朕雖然是一國之君,可太傅們從小就教導朕要讀孔孟之書、習圣人之法。唉,朕雖然并不大喜歡皇后,可不會學史上的昏君換皇后的,這該如何是好?”
雖然皇上是自言自語,可柳絲絲卻抓住了這個機會。她低聲道:“皇上,臣女若要進宮,那就得自保?!?p> 建文帝默然不語,他知道柳絲絲此話非虛。雖然他是一國之君,可要處理朝廷大事,后宮之事都是由皇后來管理的。
要是皇后真的吃醋,那柳絲絲能不能保得小命,也真難說。
他看著柳絲絲,臉上神色陰晴不定。
柳絲絲又道:“皇上,皇后娘娘所仗,固然是因為皇上的寵愛,可也得益于國丈。若是臣女朝中也有人可依,那臣女就無后顧之憂,愿進宮早日侍候皇上。”
建文帝聞言神色一振,雖然大明女人不得涉政,可太祖皇帝就經常聽馬皇后的話,如果柳絲絲在朝中有個依靠,這倒是消了建文帝的心頭之慮。
他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徐增壽,而是魏國公徐輝祖。
可柳絲絲卻說道:“皇上,大哥徐輝祖眼下還沒認我這個小妹,二哥徐增壽雖貴為左都督,可他卻甘愿做個清閑之人,幾乎不大上朝?!?p> 建文帝眉頭一皺道:“柳絲絲,你是不是已經有朝中大臣認識?若此人為官清正,對我大明忠心不二,朕或許就能重用于他?!?p> 有了皇上的金口,柳絲絲心中暗喜。
她趕緊說道:“皇上,臣女知有一人,名喚張信,原本為燕王舊部。只因燕王不曾重用他,張信辭官來了朝廷?!?p> 建文帝心中一動,柳絲絲所薦之人,竟然與方孝孺所薦之人為同一人,那這就很有意思了。
他哪知道,方孝孺之所以能推薦張信,還是聽信了馬皇后的話。而馬皇后,她哪管什么國家大事?只要能把柳絲絲從京師趕走,她就什么都愿意做。
因此,在馬皇后上次來徐府時,柳絲絲就和馬皇后達成了一絲默契。柳絲絲去燕地,不再回京師,而護送之人必須是柳絲絲所信任的,不然一路上恐怕驚險。
當皇后召來方孝孺,和他商議送柳絲絲出宮之事時,方孝孺不謀而合。
他甚至同意了讓張信去擔任監(jiān)軍,送柳絲絲去燕地。方孝孺心中十分清楚,張信并不是因為燕王不用而來京師的,只是燕王為了消除朝廷對他的懷疑,自覺收縮了兵權,張信這才按朝廷例律來到了京師。
只是朝廷中人滿為患,候補等上任的官員本就很多。張信出身貧窮,哪有錢財去吏部、戶部打理?
再者,朝廷對各藩王的舊部也大都有戒心,因此,很多人從藩王屬地來京后,基本上都找不到好差使。
方孝孺就是想逼反燕王!
燕王如若裝瘋賣傻,建文帝不忍整他四叔,那燕王對朝廷來說遲早是心腹大患。
更主要的是,方孝孺大力推行改革,首要之事就是撤藩。若燕王向朝廷示弱,建文帝心軟,或許還真不會撤了燕王的封號。
當皇后娘娘說出由張信護送柳絲絲去燕地時,方孝孺立即懷疑這其中有問題。
馬皇后怎么可能會認識落魄的張信?
方孝孺小心翼翼地陪馬皇后說話,帝敲側擊下,終于知曉了這是柳絲絲向馬皇后提出的建議。
柳絲絲一介女子,怎么可能會有如此見識?方孝孺心中急速盤算開了,他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心握重兵的魏國公徐輝祖。
徐輝祖的存在,對方孝孺也是一個威脅。雖然方孝孺是皇上的老師,可他老徐家畢竟樹大根深,遠非方孝孺所能撼動的。
何況方孝孺要實施改革,魏國公必然會反對。對魏國公來說,太祖皇帝打江山時定下的一切都不能改變。
方孝孺心里盤算著,只要不讓徐輝祖送他妹妹柳絲絲去燕一,那燕王就得不到徐輝祖的力助,徐輝祖人在京師,雖然有兵權,可也受皇上的制約,基本不可能掀起波瀾。
雖然京師之中有傳聞,說是燕王舊部因為生活困難,對燕王很為不滿,經常在市井中辱罵燕王,但方孝孺卻并不相信。
在他眼中,燕王對部屬從來都是體貼有加,人心基本為燕王收買。
張信就算落魄,他也不至于罵燕王。唯一的解釋,張信在作秀,他就是想離開京師重回燕王府上。
馬皇后提出的建議正好印證了方孝孺的想法,于是,方孝孺不假思索地同意了。
燕王若得舊部回歸,無疑實力大增;燕王又得三子回歸,再無后顧之憂!
如此一來,一向有不臣之心的燕王如何不反?
更重要的是,原本已經認為在建文帝順利即位后,柳絲絲已經完全沒了作用,可此刻又讓方孝孺看到了柳絲絲身上的重要性。、
他雖然不知道燕王不但已經見過柳絲絲,而且對柳絲絲一見傾心,但他相信,憑柳絲絲的姿色,燕王如若見到必然動心。
柳絲絲的大姐已經為燕王妃,她見到自己從未謀面的小妹,手足之情,必然舍不得放柳絲絲回京。
想到這兒,方孝孺不免有些得意。
只要燕王府徐妃挽留柳絲絲,柳絲絲無法按期回京,方孝孺就放出風聲,讓言官去告訴皇上,言是燕王欲納柳絲絲為妃。
心念柳絲絲的皇帝,再怎么仁厚,聽到這個消息也必按捺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