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戰(zhàn)事近
天雷滾滾!
上一刻還晴空萬里的碧穹一下子就陰郁下來,烏云憑空堆積,轉(zhuǎn)眼功夫便像山岳一般龐大,墨一樣的云壓得很低,低的仿佛抬手就能碰到,天地之間好像只剩下百丈的距離,壓抑的厲害。
紫色的粗大雷霆在烏云中穿梭,隆隆作響,好像下一刻就要從云中竄出,打到地面上來。
商容的白色長須被狂風吹得四散,大風險些將他吹落鹿臺,雷霆生滅導致的光亮不禁讓他瞇起了眼。
不過這位老相雖有些狼狽,但臉上傲意依舊,畢竟身為人臣訓斥天帝,古往今來也還是頭一遭。
哪吒手一楊,金燦燦的乾坤圈自他腕上飛出,隨后化作一個巨大的金光結(jié)界籠罩在鹿臺四周,結(jié)界內(nèi)的狂風頓時消散,天上的雷霆落在結(jié)界上亦激不起波瀾。
老相笑著朝哪吒點頭,隨后好整以暇整理儀容,雷聲轟鳴中,這位老人又道,
“西周逆賊,自立王位,犯上作亂,罪大惡極!”
臺下,尚沉浸在征討天界遐想中的文官武將精神一振,征討天界之事他們之前還真從未想過,所以今日大王突然對天界顯露敵意有些出乎他們的意料,不過想來真要有那么一天也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但討伐西周逆賊他們可是盼望許久了。
西伯侯姬姓世家食百年商祿,沐十代王恩,竟說反便反,可謂不忠不孝,朝廷里早就有人說要攻打西岐剿滅逆賊了,可王上一直不允,徒長他人士氣,如今總算要出手了。
人群里有好些武將面不改色,但眼中卻迸發(fā)出精芒,炯炯看著臺上,顯然是提前便知曉此事了。
“征西大計,功在千秋,叫山河一統(tǒng),現(xiàn)五帝大治!”
臺上老相擲地有聲,討賊檄文念罷,須發(fā)皆張。
“山河一統(tǒng)!”
“山河一統(tǒng)!”
“山河一統(tǒng)!”
臺下文臣武將振臂高呼,竟是將天上的雷聲也蓋住了。
山呼海嘯中,老相退至子受身后,一位衣著正紅袍服、腰懸鏤雕黃玉的消瘦官員走向前。這種朝服為九卿規(guī)格,此人頭頂金冠上又有玄鳥騰飛的圖案,這只有王族中人才有資格佩戴。
這人便是子啟,人王子受的兄長,任大常寺卿。
子啟體弱,看著有些消瘦,待到臺下文武逐漸安靜下來后,他輕咳一聲,手舉金冊,提聲道:
“北伯侯世子,崇應(yīng)彪,聽封?!?p> 臺下人群有些騷動,一個英氣勃發(fā)的黑甲青年走出,前些日子被一封密令從涼州邊界急急調(diào)回朝歌的年輕人單膝跪地,口答,“崇應(yīng)彪聽封?!?p> “崇應(yīng)彪,襲北伯侯爵,封地崇城,任長林軍統(tǒng)帥,轄北境冀、兗、遼三州之地?!?p> 歷代北伯侯轄冀、兗、雍三州以抗鬼方,不過自打鬼方投誠后,大商新納蒙、遼兩州,雍州一失一收后改為涼州,但由于周軍阻撓,面積卻少了將近四分之一,如今北伯侯轄地冀、兗兩州不變,改雍為遼,總面積漲了兩成不止,可謂是厚賜了。
額頭上仍系有一根黑繩的崇應(yīng)彪低頭沉聲道,“臣聽命!”
年輕侯爺此時心下也是百轉(zhuǎn)千回,冀、兗、遼三州為朝歌的西北屏障,將涼、蒙兩州隔絕在外,難不成大王此時對原鬼方王族聚集的蒙州尚有防備?自己往后將以何姿態(tài)對面蒙州?而且涼州直面西岐叛賊,注定是百戰(zhàn)之地,大王應(yīng)當是知曉自己報仇之心的,可為何又將涼州從北伯侯固有轄地中摘出去?
心中念頭紛雜,但崇應(yīng)彪臉上仍是極為平靜,只是剛要起身,便聽臺上太常寺卿又道:“北伯侯年少有為,人中英杰,許王嫡五女,殷漣公主為妻,孝期之后,擇日完婚。”
已經(jīng)在涼州闖下赫赫威名的年輕侯爺一挑眉毛,不過顯然此事之前也曾預(yù)料過,并沒有多少意外,畢竟四大諸侯與王室間的姻親頗為常見,況且自己年紀輕輕恐難以服眾,若是府中有一位嫡王女坐鎮(zhèn),行事倒也方便許多。
他大聲回道:“謝大王恩典?!?p> 隨后,這位朝堂新貴,大商開國以來最為年輕的大諸侯在眾人的艷羨眼神中起身,回到隊列中。
“東伯侯世子,姜文煥,聽封?!?p> 太常寺卿手舉金冊,又道出了一人姓名。
身披銀甲、俊朗不凡的年輕世子從隊列里走出,同樣單膝點地,“姜文煥聽封?!?p> 百官又是一陣騷動,一些聰明的,見大商僅存的三位大諸侯世子今日皆在場,心下便已了然。
果然,便聽太常寺卿道,
“姜文煥,襲東伯侯爵,封地齊城,任攆風軍統(tǒng)帥,轄東境青、徐、揚三州之地。”
“臣聽命!”
待到一臉淡然的姜文煥起身返回隊列中,子啟又高喊,“鄂順聽封?!?p> 眾人嘩然,這下子是都反應(yīng)過來了,這算怎么回事?往年四大諸侯的更替向來是頭等大事,得選個良辰吉日,兩代人需齊至朝歌,由大王親自任命才行,上次例外還是前任南伯侯戰(zhàn)死南疆,朝歌千里加急,在戰(zhàn)場上冊封當時的南伯侯世子鄂崇禹為南伯侯,怎么今日要一下子冊立三位大諸侯?
完全承襲了鄂崇禹老侯爺體型身材以及性情的鄂順從人群里走出,“鄂順聽封。”
眾人料想的也沒有錯,子啟高呼,
“鄂順,襲南伯侯爵,封地云城,任神火軍統(tǒng)帥,轄南境荊、云、苗三州之地?!?p> 想當初南伯侯世家轄地不過荊州一州之地,但多年前那場九苗戰(zhàn)事,在鄂崇禹的身先士卒下,十萬荊州男兒殺穿了南疆雨林直達南海,生生將南疆劃為云、苗兩州收入囊中。不過那場戰(zhàn)事也使得如今的荊、云、苗三州人口加起來尚不及大戰(zhàn)之前荊州一州的人口之多,可見當年戰(zhàn)事的慘烈。
“臣聽命!”
鄂順應(yīng)答,與父親一模一樣的木訥臉上瞧不見什么喜色,這不禁讓百官感嘆,這三個年輕人,怎么有這么重的暮氣,青年封侯,卻都顯得與己無關(guān)似的,不過,看起來,似乎也都很了不得呢。
只是如此封賞,大王是更喜歡見到年輕一輩建功立業(yè)么?臺下一些老將不由這樣思忖,想著要不要也把家中一些年輕子弟都放出來,畢竟建功立業(yè)、封爵蔭子就在此戰(zhàn)了。
宣讀完三封分量絕對不輕的冊封詔書,子啟退回子受身后,另一位身材魁梧高大、長須有些花白的官員上前,同樣是衣紅袍、腰黃玉,這是宣武寺卿,魯雄。
魯雄今已年過六十,須發(fā)已見霜色,但腰背依舊挺直,他望著臺下眾人,說出了第一個字,
“命?!?p> 面對這位名義上總管天下兵馬調(diào)動、糧草兵器供給與武官升遷貶謫,傳說中做事雷厲風行的大寺卿,眾人不敢怠慢,下意識便挺直了脊背。
“命原涼州將軍黃元濟北上,任函谷關(guān)總兵兼涼蒙戈壁經(jīng)略使,扼守函谷關(guān)以望西南,經(jīng)略戈壁?!?p> 任命宣罷,眾人有些驚詫,涼州將軍黃元濟是先北伯侯崇侯虎手下的第一大將,常年駐扎在原雍州北境,有勇有謀,朝歌朝堂上也常能聽見這位邊關(guān)名將的戰(zhàn)績。三年前雍州變故,西部四郡反叛,其罪在原雍州牧,與鎮(zhèn)守雍州北境的黃元濟干系不大,后來的涼朔之戰(zhàn)中,這位黃將軍攻堅克難,立下了不菲戰(zhàn)功,西岐勢力損失的第一座城關(guān)也是西岐東北門戶的函谷關(guān)就是黃元濟拿下的,雍州改涼后,黃元濟就地任涼州將軍,雖說官級不變但實權(quán)卻是大增。
大戰(zhàn)在即,涼州注定要成為百戰(zhàn)之地,這樣一位熟悉涼州地形的善戰(zhàn)悍將怎么要調(diào)去戈壁?
戈壁是鬼方語,意為干旱之地,是一片橫亙在南瞻部洲北岸中部的荒蕪之地,由裸巖、碎石、沙礫組成,炎熱少雨,鮮有植被,是原鬼方國的西國界,在西伯侯反商之前,這里一直就是無人區(qū)。后來西伯侯勢力往北擴張,兼并了戈壁以西的羌狄異族,而大商則是收納了戈壁以東的鬼方,這里作為兩方勢力的交界一下子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這又不得不說先西伯侯姬昌的遠見,西岐勢力在西北之地的經(jīng)營遠比大商來的早、來的深厚。
在兼并羌狄前后,西岐便在西北之地先后修筑了嘉余關(guān)、射北關(guān)、玉門關(guān),隨后又在戈壁西側(cè)修建了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北臨流沙河,南接祁連山,完全封鎖了戈壁西口,并和祁連山與呼蠶水之間嘉余關(guān)相呼應(yīng),形成山水夾兩關(guān)之局,形成西岐的東北防線,將大商雍州與鬼方攔截在外,可謂神來之筆。
說來也多虧了去年的涼朔之戰(zhàn),當時聞太師亦是用兵如神,聲南擊北。
太師將西岐增援兵馬逼至朔州南部,兵鋒直指神泉、姑臧一帶。但此舉乃是虛晃一槍,聞太師表面上讓部分兵馬作佯攻之勢,迫使西岐北境軍隊支援姑臧,畢竟那里可是有一位在西岐如日中天的公子發(fā)!
如此一來,西岐北境空虛,一支精銳的涼州鐵騎則是悄然從榆林出發(fā),往西橫穿百里戈壁直至祁連山中部,再沿著祁連山北上,攻打函谷,將如同懸城一般的函谷關(guān)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一舉拿下,搶占了商周之戰(zhàn)的先機。
一旦大商拿了函谷關(guān),便可南控祁連山,俯視西岐肅州,就如同一顆釘子釘在了周國的東北咽喉,這下,難受的就是他們了。
是了,眾人很快便反應(yīng)過來,西岐叛賊又焉能不知函谷關(guān)的重要性,尤其是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之際,要是能奪回函谷關(guān),往后不知能減免多少傷亡。
事實也是如此,自打西岐丟了函谷后,周軍對函谷關(guān)的侵襲就沒停下來過。
而大商手握函谷后,糧草及兵源供給也成了大問題,若從涼州白山一帶沿祁連山北上,雖然路好走些,但必然要經(jīng)過嘉余關(guān),難逃周兵耳目,還要防止周兵攔截。若從涼州榆林一帶又或是從蒙州西進,那便要穿過橫穿戈壁,耗費巨大。
自打攻克函谷關(guān)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恐怕那里的守卒已經(jīng)快挺不下去了吧。
如此說來,馳援函谷關(guān)已是迫在眉睫,黃元濟確實是絕佳的人選。只是這黃元濟不但要任函谷關(guān)總兵,還要兼任戈壁經(jīng)略使,大王這是希望函谷關(guān)發(fā)展成一座軍鎮(zhèn),打通與國內(nèi)相連的安全通道,這怕不是一件易事呀。
雖然此刻黃元濟并不在場,但鹿臺上下的公卿百官卻已經(jīng)在為其憂心了,那位百戰(zhàn)名將恐怕此時已經(jīng)接到從涼州出發(fā)直接去往戈壁的調(diào)令了吧。
魯雄說罷,子受便從案幾上拿起一枚虎符,一旁侍立的宣武寺官員從子受手中接過虎符,放進一個黑金盒子里,朝子受行了一禮之后便匆匆離開了鹿臺。
緊接著,魯雄便宣布了第二道任命。
“命原搬山師主將李哪吒任戈壁鎮(zhèn)守?!?p> ————————
怕有人不看作者的話,我把幾個解釋放在文末
解釋:
1.上一章的囊血射天出自《史記》《殷本紀》:“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p> 就是說歷史上有個商王曾經(jīng)命人用一個裝滿血的皮囊掛在高空,在讓人去射,污血濺撒高空,好像“天”被射破了一樣,此表達自己對上天的不服從,是一種犯上、暴虐的表現(xiàn),我這里化用了,這只是一個形式,并不是說真射到了什么別的東西了。
2.由于更新間隔比較長,幫大家回憶一下雍州之變。
雍州八個群,西四個,東四個,西邊四個從北往南依次是榆林,白山,神泉,姑臧
子受二十七年,哪吒領(lǐng)著搬山營四處晃悠的時候,上大夫楊任在雍州榆林遇襲,然后雍州的西四群反叛,投靠西岐,四群并作一州,稱朔州。東邊的四群稱涼州。兩州呈屯兵對峙狀態(tài)。
到了子受二十九年,哪吒救回木吒,在楊戩那煉化小洞天的時候,北伯侯遇刺,北軍暴怒追殺崇黑虎至涼朔兩州邊境,兩州戰(zhàn)事爆發(fā),然后在聞太師指揮下收復(fù)了朔州,朔州涼州合并,還是稱涼州,涼州和之前的雍州基本一樣,只是改了名字,然后損失了靠西邊的一部分土地。
本章發(fā)生在子受三十年。
3.首相是商容,比干是亞相,上一章筆誤,已改。
4.大戰(zhàn)馬上爆發(fā)了,我在想需不需要把地圖大概畫出來給大家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