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憑著一腔熱血與所有無知作斗爭嗎?
教育是據守道德高地站在一切困惑的對立面嗎?
弄清楚這兩個問題,是我們開展教育工作的急任,也是我們實現教育理想的鑰匙之一。
當孩子因調皮而逃課玩耍,老師一通電話,簡單粗暴地通知了家長。
“喂,是小明家長嗎?你家孩子上晚修又跑到操場去玩了,現在學校要取消他上晚修的資格,你馬上把你家孩子接回家。”
在此之后,“熊孩子”被家長帶回家狠狠地“修理”了一頓,而家長更是因此恨上了當事老師,并且直接向相關領導告狀。
這一連串的事件直接為日后師生關系以及家校關系的崩潰埋下了伏筆,從而帶來了更大的危機。
但這僅僅是因為老師的一通電話嗎?刺破水面的銳利冰峰,它也許只露出一角!
事實上,該生上晚修時多次逃課,老師數次教育無果后,這才將電話打到了家長處??捎捎诶蠋煹膽B(tài)度過于簡單粗暴,原本正常的“通知”反而成為了矛盾的開始,原本是為了教育孩子才撥通的電話反而成為毀掉孩子的一顆炸彈。
當一位學生在考試時誤將一張紙條帶進考場時,老師及時發(fā)現。按規(guī)定,學校準備對其進行“處分”處理。但當家長被告知此事后,家校矛盾一觸即發(fā)。
怒氣沖沖的家長直闖校領導辦公室,反復強調其孩子行為的非故意性質。
“孩子只不過順手帶了張紙條進考場而已,也沒有看,怎么就算是作弊了呢?你們要是因此處分了他,他受不了刺激回家跳樓了,你們付得起這個責任嗎?你們這樣是犯法的!”憤怒的家長威脅到。
“同為父母,您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有一點必須明確,夾帶資料進入考場,不管是否抄襲,一經發(fā)現均做作弊處理,這是規(guī)定,也是任何一個學生都應該明白的道理。高考時就曾出現有考生無意將手機帶入考場,被發(fā)現后取消當科考試成績,并通報批評當事老師。您說他冤枉嗎?其實,學生被處分,不僅學生和家長,我們學校也會痛心。但是,我們一定要教育我們的學生規(guī)矩是絕不可觸犯的。讓孩子知道,做人還要有底線懂規(guī)矩。其實,作為父母,我也懂你們的感受,因為害怕孩子受不起這個懲罰,怕他至此抬不起頭,這才激動。但此時此刻,無論是父母,又或是老師,我們的心愿都是一樣的,你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都一樣,都是我們的學生,我們都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但是,如果今天我們溫柔對待了他,明天社會就會狠狠地碰撞他一次,到那時候再醒悟,代價就太大了。所以利用好這個契機,教育孩子,難道不是成本最低的方法嗎?你們也放心,為了不讓孩子留下傷痕,我們在通報完后會對所有的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自己也是在不斷改正的基礎上慢慢壯大起來。大家要一起攜手,共渡難關。小安今天雖然違反了校規(guī),但相信有我們的教育引導和鼓勵,他一定會越來越懂規(guī)矩,學會承擔責任,并得到集體的認可與關愛。請你們理解,教育并不是一味袒護?!?p> 當事領導并未激動,心平氣和地與其溝通著。
聽聞此言,家長終于理解了學校的良苦用心。
當家長與相關領導走出辦公室時,鐘聲敲響了,指針指向了凌晨兩點。
第二天,如昨晚所言,通報教育結束后,孩子們都與小安擁抱,之后小安又擁抱老師。
“謝謝老師!”哽咽著,小安緩緩地說出這四個字。
道不辯不通,理愈辯愈明。老師的耐心與擔當最終打破了家校關系的堅冰,贏得了學生與家長的理解信任。
教育不是請客吃飯,不能那么溫柔那么隨和。但也不是疾風暴雨,不能那么激烈那么偏頗。
在案例一中,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中充滿了個人情緒,結果將家長推到了教育的對立面。
而案例二則相反,當事老師與家長耐心溝通,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并且始終都是以教育為目的,以尊重為方法,如此一來,哪有不可化解的堅冰呢?
總而言之,教育不能憑著一腔熱血而斗爭,也不能占據道德制高點與他人搞對立。
真正的教育既應該恪守初心,也應該掌握工作方法。學會在堅守教育初衷的同時,適當地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多想想對方在擔憂什么,對方在疑惑什么,并且要學會耐心與細致地做好溝通工作,盡可能爭取對方的理解與信任,這樣一來,教育中所遇到的問題方可迎刃而解。
古人言“守正才可出奇”,現在我們在教育工作中完全可以再添加六個字“理解方可制勝”。因此號召大家一定要注意好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與態(tài)度立場。
李虹同志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的講話
2013年5月4日
——————————————
思前想后,還是決定把這篇發(fā)出來。
這篇不是杜撰,完全是原型人物好久以前的文章,我給翻出來了,算是給故事做一個結尾吧!
更到這章,我們的故事就結束了。很短,最初我也是受了時事的一些觸動,才把這些材料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這部小說??赡芪冶磉_人物的時候不太清晰,其實,主人公覺民就是“頹廢中年人”的一個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大量的曾經的有志青年,因為路線的選擇問題而導致了日后的墮落,因此,對“光”的探討也是小說的主題。我對“覺民”是有情感的,所以在正文的最后一章選擇讓他重新找到了光明,可現實中的原型卻至今沒有明白光明的意義,也許以后也不會懂。
還是來說說這一更吧。之所以命名為追光者,是因為虹這個形象在我看來就是逐夢女性的一個表現,因此選擇將這篇原型人物從前的文章貼上來,既作為這一部作品的終結,也作為下一部作品的開始。
最后,萬分感謝我的讀者朋友們!如果方便,也請關注一下我的新書《荔園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