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木杈記

石碾

木杈記 火洲飛塵 1118 2020-03-19 21:59:31

  以前,在村里大街西頭的水井旁邊有一座磨房。那座磨房面朝正南方向,沒有安裝房門,里面很寬敞,房子中間略靠東的位置建有一座石碾。石碾的圓形碾盤很大,直徑大約有七八尺長;碾盤中心有一個二三尺高的鐵樁,有一個石磙被用鐵框框住,鐵框的內(nèi)側(cè)套在那個鐵樁上,逆時針向前的一側(cè)固定著一個長長的橫桿,推動橫桿,那石磙就可以以鐵樁為中心在碾盤上滾動,從而把碾盤上的糧食碾碎。

  那磨房里的石碾是村里公用的。據(jù)說,早些年的時候村里人加工面粉都用它,因而用得比較多。后來有了柴油機帶動的面粉機,漸漸的就用的少了。在我記事以來,上小學(xué)的時候還經(jīng)常見到有人用它加工小米、大麥仁之類的粗糧,加工面粉的場景也見過一兩次,到了上中學(xué)的時候就再沒怎么見過人用它了。

  用石碾加工糧食還需要其它的工具,尤其加工面粉用的工具種類比較多,記得大概有大簸籮筐、細(xì)目籮篩、簸箕和笤帚。加工玉米面時,先把玉米粒倒到碾盤上均勻地鋪作薄薄的一層,然后人推動石磙圍著碾盤轉(zhuǎn)上一圈又一圈,反復(fù)碾壓,一邊碾壓一邊注意用笤帚清掃碾盤邊緣和靠近中心的糧食,防止掉到地上或跑到石磙碾不到的位置。也有用小毛驢拉石磙的,把毛驢的雙眼用厚布蒙住,將石磙的橫桿搭到驢背上,吆喝一聲,小毛驢就乖乖地圍著碾盤轉(zhuǎn)圈,人只要拿著笤帚在后面招呼就行了。

  待碾盤上的玉米被碾壓得差不多了,就用簸箕和笤帚將其收到一個大簸籮筐里,再用細(xì)目籮篩在另一個簸籮筐里篩下面粉,篩子里篩剩下的粗玉米糝子再用簸箕收到碾盤上,待二次碾壓。就這樣,第一遍碾完的玉米全部過完篩之后,篩出來的粗糝子再碾壓一遍,然后再過篩,如此反復(fù)。所用的細(xì)目籮篩目數(shù)不同,篩出的面粉也就有粗有細(xì)。

  用石碾磨面非常麻煩,勞動強度大,效率低,加工幾十斤面粉就要兩三個人耗費大半天功夫,而且由于粉塵大,把每個人都弄得粉頭粉臉的。見了那個場面才會知道以前沒有機器的時候要吃點饅頭面條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對于加工面粉,加工大麥仁和小米則相對簡單點,主要是無需把糧食碾得過狠過碎,只要大麥皮、谷子糠碾掉了即可。碾完之后也不需要過篩,那篩面粉的細(xì)目籮篩就用不著了。而簸箕則要用得更多一些:把碾過的大麥、谷子顛著簸箕不停地簸,脫掉的糠皮由于比較輕,就會逐漸向簸箕口的位置集中,最終跟大麥仁、小米分離開。

  用石碾加工大麥仁和小米的過程跟加工面粉的另一個不同是:前者在碾之前要在糧食上稍噴一點清水,避免因太干而易碎,待碾完、除去糠皮后需盡快再晾曬干燥;而后者則絕不能噴水,糧食越干燥越好。

  記得在以前上學(xué)的時候,家里用石碾碾出來的小米和大麥仁熬成的粥格外好吃,可現(xiàn)在從超市里買到的同類粗糧已經(jīng)再也做不出那樣的味道了。我想,那難忘的味道就象那已經(jīng)消失了的石碾,怕是只會留在人的記憶里了吧。

  (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