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如來,被那么多人看著,絕不能裝可憐,偏是色厲內荏,論起孔雀之罪過??兹付歼€未化形,論什么罪過,是聽得懂,還是看得清啊。這實際上是指桑罵槐,說的是圍觀人眾的罪過。
圍觀有罪么?沉默等于縱容犯罪,縱容犯罪就等于犯罪。本來一眾人也都是修功德的,這話兒轉瞬就啪啪啪打臉上了,確實疼。于是借口孔雀靈智未開,傷他如傷母,規(guī)避罪過。
說起來大家都是要做好事的,理念的不一樣,卻造成形同水火。確實如此,好比犯罪,若是有人以眼神猥褻,該如何。道家自然說加強道德修養(yǎng),問題是他修養(yǎng)么?燃燈卻說,要譴責,要讓他懺愧,幫助他“修養(yǎng)”。到此也并不算很過分,如來卻說,這是犯罪,要關起來強制“修養(yǎng)”。
這孔雀,卻就成為了如來大乘佛法踐行中第一個被關起來強制教化的人。但是說實話,孔雀有罪嗎?沒有,孔雀吃人,那是因為孔雀要生存,就好像人要吃別的動物,但是人有罪嗎。不該的是,他卻吃錯了人。
這說起來,難道沒人教他飲食習慣嘛,他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么。不知道。正所謂龍生九子,皆不為龍,鳳育五雛,各屬相同。龍的后代,都不是龍,而是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負屃、螭吻;鳳凰的的五個后代也都不是鳳凰,號稱五鳳者乃赤者鳳,黃者鹓雛,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鵠。
而天開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此時萬物皆生。龍鳳也生于此。但是,現在離當時,已然是一萬九千年,龍鳳皆死,龍鳳的后代卻皆不成才,可謂浪費了好稱謂。攝于龍鳳皆有大能,很多物種都會以這兩種生物為藍本,修煉成他們的樣子。
為什么呢?
萬物皆有靈性,人最有靈性,故為萬物之靈,那么第二有靈性的呢?就是麟龍龜鳳了。是故有不少的物種首先修煉的目標,并非是人形,而是四靈。直接化形為人不好么?非也,化為四靈乃是本能,可化為人形,需要的卻是理性。人的先天并不強大,在之于“學”。
孔雀卻并非是修煉成這個樣子的,其乃是卵生,生后鳳凰已死,從蛋中出來以后,誰去教誨他呢?是故孔雀雖有背景,卻沒有背后的勢力撐腰,高開低走,也就難免落入了算計。這也是為什么孔雀落難,卻根本就沒有人為其出頭的原因。
但是這家伙血脈純凈,資質高,缺少的其實正是教化。也正因為是鳳凰遺腹子,是故才能在如來剖開脊背后活下來,沒有點兒好的血脈,這一刀鐵定是會要了親命的。
這個事兒看起來似乎是如來吃了虧,可是仔細想想,分明是如來得了便宜。這個時間段內,天地所生之物已是絕少,孔雀雖不是天地所生,可是龍鳳卻是天地之所生。得了這樣一畜生,不管是養(yǎng)起來做什么,那可都是寶貝,可謂天地眷族。
天地眷族,人不就是么,天地眷族消亡,眷族的后代難道也不多么。龍鳳所生皆不是龍鳳,天地所生也不代表天地,隨著物種的越來越豐富,血脈的傳承只會越來越稀少,是故總體上看,人越來越多,能得道成仙的比例就越來越少,時間越來越久,上古的物種也就越來越遭。
其實這很好理解,同樣的靈氣,供給的人越少,每個人分得就越多;反之亦然,供給給了越多的人,那么量自然也就越少了。而人恰恰是萬物之靈,靈氣兒最高的種族,自然也是世間最好的食物咯。于是,榨取人的靈氣,就能最快最好的提高自己靈氣,孔雀又怎能“忌口”呢。
那么這“眷”二代,還有么?那就要看這“眷”二代,是如何保存的了。而孔雀的保存方式,則是因為蛋的保護,所謂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誰又知道鳳凰還在什么地方,藏了多少的“遺腹子”呢?
這且按下不表,單說大乘和小乘之間的最大矛盾點,大乘佛法致力于一切眾生的解脫,可是人家樂意么,你做得到么。反正我小乘眾就不樂意,你是拿我平等對待呢,還是“關起來”教化呢。反而說孔雀當時做的這事兒,確實是圍觀者不對,再加上如來那是金身,還自帶背景音樂,再加上才從人家肚子里出來的威能,這事兒也就不了了之。
是故佛教的名字雖已統(tǒng)一,但是這內部意見卻不統(tǒng)一,內部都做不到統(tǒng)一,內部皆有人不樂意,這事兒還能做得成么?還真別說,有人不干,但是就偏偏有人樂意。
如來以此修成了丈六的金身,得道成真,證明了大乘佛法還是起作用的,唯一比較惱火的地方就在于,如來是先修小乘佛法成仙的。那么直接修大乘佛法行不行呢?
直接修大乘佛法,如來這里不是有一堆的人么,不都是直接修習大乘佛法的么??墒沁@個資質嘛就一般般了,時間最長的也才半百,確實還沒出人才,沒出結果。那么,可不可以先成仙,再修習大乘佛法呢?這種想法卻是新穎。
佛門的名稱到底還是統(tǒng)一了,內部矛盾卻先不談,這一次的交手,孔雀不但吃掉了如來,自然也吃掉了如來身后的菩提樹。如來是出來了,菩提樹卻是毀了。
可是菩提樹怎么就跑到雪山上去了?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佛靠金裝寺靠磚。玉帝的座駕,乃是八景鸞輿,九光寶蓋,就是一定超級大轎子,還有專人卷簾子。如來份屬佛門,好的是綠植,于是專門兒使法力把這菩提樹盤了一個蒲團,不想……
此菩提樹者,須菩提所化,只為自家恩師做一個擋風避雨之架。須菩提者,前世五比丘之一,如來自王宮里帶出的護衛(wèi)所落發(fā),也曾化成菩提伴他。
須知這一靈真魂左右守護了如來五十九年,又化菩提伴隨了如來五十九年,前者修煉時日尚短,如來并沒有管那一支菩提,可后者修煉卻長,五十九年的法身,舍利子都沒留下?
不然,其實是當時的如來剛寂滅,而后又登仙,根本就沒有發(fā)現而已。當然,估計也發(fā)現不了,現在的如來都不可能發(fā)現得了,那拿走了須菩提舍利的人不是別個,正是天上的玉帝。
彌勒成真,玉帝沒有看,觀音成真,玉帝也沒有看,偏偏這如來成真了,玉帝卻看了過來。你道這是為何?不管是彌勒還是觀音,有甚或是如來,對于玉帝的意義都很小了,不過是一個非學道而成真者。反是那須菩提,再亡卻也不愿離開如來,身化菩提殘意守,魂入舍利真靈幽。
原只道,那如來是個應劫的,不料這一顆舍利,也是來應劫的。那么這舍利,去了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