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
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p> 此詩摘自宋朝大詩人陸游的《夜泊水村》,寫的是雖懷報國壯志而白發(fā)催人的悲憤。感嘆雙鬢斑白、不能再青為的是報國之志未酬。有心報國卻無路請纓,理想與現實的深刻矛盾,表達了至老不衰的雄心壯志,譴責了那些空談報國而無所作為的達官貴人。
且說晉國金殿內已是雀喧鳩聚,雞爭鵝斗,原是平南將軍——羊祜知陸抗已死,吳皇失德,知有可乘之機,便作表遣人往洛陽請求伐吳。其略曰:
“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yè)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過于劉禪;吳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晉兵力,盛于往時:不于此際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于征戍,經歷盛衰,不可長久也?!?p> 大司農、益州刺史——王濬亦上表:“臣多次查訪吳楚,吳皇荒淫兇暴,荊揚一帶無論賢愚,皆有怨恨,察目前形勢,應從速伐吳。今日不伐,形勢變化不可預測。如果吳皇崩殂,吳人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人盡其才,則吳國便成了大晉強敵。再者,臣造船已經七年,船日漸腐朽損壞,另臣年已七十,死期臨近。以上三事如不遂人愿,伐吳更加困難。誠愿陛下莫要失去良機?!?p> 晉帝觀表大喜,因今年不久前追尊宣帝司馬懿廟號為高祖,景帝司馬師為世宗,文帝司馬昭為太祖,如若在一統(tǒng)中原,便是雙喜臨門。上朝與眾臣商議,欲興兵南下,群臣之中有太尉——賈充、秘書監(jiān)——荀勖、左衛(wèi)將軍——馮紞,力言不可。此時杜預正在孟津渡口主持修建富平津大橋。只有散騎常侍——張華堅意勸晉帝伐吳。晉帝無奈,因此未肯同意興兵。
因羊祜在邊境,德名素著,他正直忠貞,嫉惡如仇,毫無私念,因而頗受晉帝親信荀勖、馮紞等人的忌恨,故而多次在晉帝面前阻撓羊祜計策。
羊祜聽聞晉帝不允其上疏,嘆息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與不取,豈不大可惜哉!”
時任大將軍——吳存稱病在家,聽聞晉帝不允興兵伐吳,大怒,在榻上意欲起身面見晉帝,其子吳感連忙去扶,問道:“父親意欲何往?”
吳存連連咳嗽道:“如今大好時機,平南將軍與大司農上表晉帝請求伐吳,卻被幾個腐儒幾欲斷了我大晉前程,老夫要面見晉帝,若再不下旨伐吳,老夫親往!”
吳感一聽,泣涕連連,跪倒在地道:“父親,你如今年事已高,重病在身,又如何下得了江南呢?”
吳存附身看向其子,面色凝重,吳感看他父親臉上已布滿深深的皺紋,眼神堅毅的很,卻聽他道:“老夫今年近七十了,徐倪那老匹夫和老夫斗了大半輩子,已經征吳死了!你難道要看為父我病死在臥榻,死后被他恥笑嗎?”
吳感一怔,松了死死握住吳存的手,他知道父親爭強好勝,把頭緩緩低下道:“兒不想?!?p> 吳存把衣袍一甩,大步走出屋外,丟下一句話,擲地有聲,道:“把大夏龍雀拿上!”
此時晉帝又開始思念武元皇后——楊艷,正偷偷流淚,恰巧此時聽近侍隔簾稟報說吳存求見,晉帝連忙淚拭,整頓衣裳,以備接見。
待吳存來后,跪地行禮,晉帝下令賜坐后,道:“愛卿來得正巧,朕正為皇后逝去之事常常掛懷,如今國以無后一年有余,朕欲立其堂妹楊芷為后,卿以為如何?”
吳存道:“陛下欲立誰為后,臣難有意見。只是今日聽聞皇上駁了平南將軍與大司農的上疏,臣以為不可,如今吳國大司馬已死,陛下當趁此南下,一舉蕩平吳國,此事最重!”
晉帝嘆息道:“大將軍不知,剛剛接到奏報,洛陽發(fā)生瘟疫,人口死亡大半,此時當安撫民心。況且去年吳國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朱買投降大晉,相信不久吳國人才不斷涌進我國,到時再征伐不遲?!?p> 吳存道:“陛下是在坐等吳國滅亡,坐等吳皇到洛陽請降么?”
晉帝屏退左右,低聲對吳存道:“大將軍對朝中局勢還不知曉么?如今洛陽瘟疫橫行,朕尚都逃不得,若朕不幸那一天歸天,太子及各皇子都軟弱,朝中人人都希望由齊王——司馬攸繼位!”
吳存大怒道:“何人敢如此大膽!”
晉帝轉入后室,取出一個匣子出來,遞給吳存,吳存跪倒在地恭謹接過,取過匣子卻是一個金絲繡的緞子,吳存展開后見上面赫赫所列的名字,大驚,因為那些人都是朝中重臣,都是何人?有:
關內侯中書令——張華鄄城縣公散騎常侍——曹志
御史中丞——向雄汝陰王鎮(zhèn)西大將軍——司馬駿
安東將軍——王渾甘露亭侯中護軍——羊琇
太?!婶峪櫯F卿——鄭默
特進大鴻臚——甄德侍中——王濟
吳存看罷冷汗直流,恭謹的把緞子疊好,放進匣子里,問道:“陛下,老臣愿以命為陛下肅清朝野?!?p> 晉帝搖了搖頭道:“大將軍武藝高超,朕有意賜你一塊封地。”
吳存恍然大悟道:“陛下之意,臣已知悉,臣這就去招兵買馬,組建軍隊,外可領兵南下攻克江東,內可防陛下不測可隨時入洛勤王。”
晉帝點了點頭,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吳存把匣子推到靠近簾子,起身再拜,緩緩而退。
晉帝為何這么信任吳存,原是吳存本就生于河內郡,是司馬家祖居之地,入仕便隨晉宣帝攻新城,后在關隴抗蜀、平定遼東都有很大的功勞,作門下督,尤其是參與了政變奪權的高平陵之變,作秉忠將軍,后主管通衢架橋。文皇帝作晉公時,再度起用,作輔魏將軍,本欲派吳存跟隨鄧艾鐘會領軍伐蜀,卻在出兵前幾日患病,未能出征。后奉文皇帝命,把鄧艾仍在洛陽的兒子誅殺。
吳存回到家中后,命人變賣些許無用之物,讓吳感收拾行裝,帶了七八名仆從,許多家資,各執(zhí)器械去各鄉(xiāng)里征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一日,有一北平土垠人張封前來投靠吳存。又有平原般縣人孫驥也來投靠吳存。過了幾日,又有吳氏兄弟吳矯、吳應各引壯士百余人來會,此二人是吳存親戚,弓馬嫻熟,武藝精通。不數日,又有徐弘、徐慮引百人來投,吳存問其身世,乃是金鞭大將——徐倪內侄,吳存甚是感動,用作帳下督。就于村鄉(xiāng)中調練軍馬。鄉(xiāng)紳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自吳存部下聚有精兵猛將,便事無大小,皆親自從公決斷,附近村鄉(xiāng)皆沾其恩露,齊樂太平。當地縣令太守紛紛前去拜訪送禮,吳存見時機已成熟,召集手下各將商議道:“老夫在外聚集人才本就是奉皇命,外能下江南除惡剿賊,內可入洛陽勤王?;?,如今我等勢力已可割據一方,當悉起大軍,攻取江東,以報晉帝。”
徐慮道:“吳有長江天險,非船莫渡,叔父何不送書信一封至廣陵,命其日夜并工,收拾千支戰(zhàn)船,待我等到時,便可徑取南徐?!?p> 待吳存思慮之時,吳矯怒道:“此迂儒之論也!昔日魏文皇帝便是渡廣陵江口徑取南徐大敗而歸,你是要大將軍也重蹈覆轍嗎?”
徐慮亦怒道:“你莫忘了,此計乃是晉宣皇帝進獻給魏文皇帝的,你是言宣皇帝計策不行嗎?”
時下二人爭論不休,幾欲交手,吳存呵道:“眾將領面前休要丟人現眼!當時此計未成,是江東尚有名將,時吳主尚有謀略,而今江東人才凋零,吳皇昏庸,此計定可實施?!?p> 于是親自作書信一封,遣人快馬送給廣陵太守。又過了幾日,整頓軍馬,令吳感為前部,張封、孫驥、吳矯等為大將先行,徐弘、徐慮為中軍護衛(wèi),吳應為合后,起兵馬萬余人浩浩蕩蕩南下。
出發(fā)時臨近村鄉(xiāng)都戀戀不舍,夾道而送,途徑各州縣太守縣令皆出境迎接,再拜致敬,大設筵宴,款待兩日。吳存雖是欣喜,但心下焦急,各太守縣令又親送出郭。一連輾轉幾日,從蔡、潁而入淮,取壽春,至廣陵。
且說吳存起程之時,早有東吳細作探知此事,報入吳國。近臣慌奏吳皇道:“今晉大將軍——吳存,親駕戰(zhàn)船,提水陸大軍數萬來下江南。甚為利害?!?p> 吳皇大驚,即聚文武商議。中有張悌出奏道:“可修書與黃山劉皞,令起兵渡江北上,以分其勢;一面遣大將,屯兵南徐以拒之?!?p> 吳皇聞言大喜,問群臣誰可接屯兵南徐之重任,群臣皆閉口不言,畏畏縮縮。吳皇正待發(fā)怒,一人從班部內應聲而出道:“臣雖不才,愿統(tǒng)一軍以擋晉兵。若吳存親渡大江,臣必生擒以獻陛下;若不渡江,亦殺得晉兵丟盔棄甲,令其不敢正視東吳?!?p> 吳皇視之,乃大司馬、副軍師——諸葛靚,吳皇大喜道:“如得卿守江南一帶,朕有何憂哉!”
遂令諸葛靚總鎮(zhèn)建業(yè)、南徐軍馬,諸葛靚謝恩。領命而退;即傳令教眾官軍多置器械,多設旌旗,為守護江岸而用。
張悌深知吳皇不喜劉皞等人,定不肯下御詔給黃山,便暗暗修書一封快馬送于黃山,劉皞得書信后,召集眾頭領商議。
周婳看罷書信道:“此書非吳皇親筆,也非詔書下令,可真不給大王顏面。”
閆芮張妍等眾頭領聽罷,大怒道:“既如此,還支援個甚麼,不如坐觀成敗個好!”
劉皞道:“守南徐的是大司馬——諸葛靚,當初我等北上被任鬈圍困時,他還救過我們,我們也當還他個人情。”
眾頭領亦紛紛點頭,眾頭領商議了一天,決定以三日后發(fā)兵,收拾大小戰(zhàn)船一千余支,以袁航為前部,張妍、閆芮、高翔、高儉、王訓、馬秉、鄭享、杜亨、馮度、張茂、徐煥、孫凌等為大將先行,陶牧、童婧為中軍護衛(wèi),趙統(tǒng)、馬承為合后,周婳作參謀官,前后水路軍馬約有兩萬,命祝偉、費承、毌丘秀留在黃山相互輔佐,共同決斷黃山事務。
不知戰(zhàn)爭勝負如何,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