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寫作和傳播《關于新*肺炎給市民的一封公開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家很快統(tǒng)一了意見。
在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上也意見一致,以全國著名專家丁潔蘭等人在新聞媒體上的公開講話為標準,但在癥狀的識辨和應對、日常生活中細節(jié)的注意事項兩大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
一種意見是盡量寫詳細具體,便于市民操作;一種意見是不可能特別詳細,因為目前專家都不能十分準確地識辨出感冒與新*肺炎的區(qū)別,主要還是靠核酸檢測和CT拍片來診斷,另外日常生活上如果寫得過于細致,會加大市民的恐慌感,只要市民老老實實呆在家里,不外出,不接觸病毒源頭就是安全的。
兩方意見都有道理,一時相持不下。
一個青年醫(yī)生干脆說:“說來說去,我們其實沒必要寫公開信了。專家們公開的防護方式已經(jīng)比較具體了,他們公開之前肯定是經(jīng)過認真思考的,只能到那種程度,不能更加詳細了。
我們醫(yī)護人員開始不是也很害怕嗎?病毒這東西肉眼看不見,無影無蹤,生怕哪個細節(jié)出了紕漏就感染了。經(jīng)過這些天在隔離病區(qū)工作的經(jīng)歷,加之防護裝備齊全,我們才比較坦然了。但每次穿戴裝備不是還得小心翼翼,還要經(jīng)過仔細檢查才行?普通市民沒條件這樣搞,就兩個字‘宅家’!”
馬上有人附和:“是啊,既然不能更加詳細具體,寫公開信就沒什么意義了。個別人的恐慌總是免不了的?!?p> 眼看會議將無果而終,呂偉盯著向健。
向健也正拿復雜的眼神看他。
呂偉笑了笑,有點尷尬,有點請求。
向健咳嗽兩聲,會場靜了下來,他說:
“剛才大家說,寫這封公開信很有必要,一碰到具體問題就打退堂鼓,問題出在哪里?
我看,還是沒找對方向。今天來的這個病人,啊,他叫張揚,根本還沒有確診,他就恐慌了,說不定還真是感冒呢?就算確診了是新*肺炎,體溫也只在中低溫波動,血常規(guī)、血壓、心率什么的都正常,他自己也講沒得過什么較大的病,也就是說沒有基礎病,他的恐慌是過度了。
經(jīng)過我的解釋和安慰,他情緒明顯穩(wěn)定了許多,不再鬧了,回去了。這不是說明我們有必要給市民更多更明白的解釋嗎?怎么沒有必要呢?”
呂偉帶頭鼓掌,會場響起一陣不太整齊不太響亮的掌聲。
呂偉站起來說:“我來自五嶺省農(nóng)村,是一名個體中醫(yī),常年和基層群眾打交道。到雙江市后,最開始也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幫忙,比較了解市民的心態(tài),他們大多數(shù)人對病毒是很恐慌的,經(jīng)過各方面的宣傳解釋,恐慌有所減輕,但是明顯不夠。今天聽了向主任與張揚的交談,我才覺得很有必要對市民進行一個詳細的通俗的病毒防疫知識普及。于是,我就對向主任建議寫個通俗易懂的資料?!?p> “是這樣。”向健插言道。
呂偉繼續(xù)說:“專家們很忙,在電視等媒體上講的比較粗糙,也比較專業(yè),有些術語市民是不能全部理解的。比如,什么叫做基礎病,哪些基礎病會加劇這個病毒對人體的侵害,使病人出現(xiàn)重癥和突然加重病情的機率比較高?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到底有沒有比較明顯的區(qū)別,具體區(qū)別是哪些?等等。經(jīng)過專家和眾多醫(yī)務人員的努力,我們現(xiàn)在能夠講得更詳細了。為什么不去做呢?非要等專家去做嗎,專家有這么多時間和精力嗎?”
聽著呂偉動情的話語,會場起了小小的騷動,有的人輕輕點頭,有的人會意而笑,有的人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