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通問耿鑫,寫了那么多詩歌就沒想著要發(fā)表嗎?耿鑫聳聳肩:咋沒想說,任何一個從文者,都想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被別人認可,贊揚,這是自身價值的體現(xiàn),投過一些單位,但都了無音訊,后面就沒投了。
陳通又問他,最喜歡的詩人是誰,耿鑫回答到:外國的喜歡普希金,中國的喜歡蘇軾,近代的有喜歡的嗎?陳通又問到,‘’沒有,近代詩歌已經(jīng)沒落,即使有幾個稍微有點名氣的,那也是帶著銅臭味,難蹬大雅之堂。‘’
耿鑫說的這些話,是內(nèi)心真實的感受,因為他眼睛里所透露出的真誠與堅定,說明了一切!
陳通跟耿鑫約定好,他寫出的散文詩可以和他的游記結合在一起,這樣讀者既讀到了真實的游記,又讀到了唯美的詩歌,一舉兩得,但暫時沒有稿費,以后發(fā)行量上來了,肯定會有,耿鑫很高興,一口答應了。
后來陳通問耿鑫為什么會相信他,在他看來自閉癥的人是不太輕易相信身邊的人,耿鑫說讀到了那篇寺廟游稿,一個如此細心,認真投入文化領域的專欄作者是值得托付的,況且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可是一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