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關羽復仇,劉備猛烈燃燒的怒火直沖天際,最終孫吳被滅,結(jié)果局勢演變成為劉備和曹操二分天下的形態(tài),只是任誰都看得出來,因為實力差距過大,劉備明顯的處于劣勢。
而此時正好趕上外族入侵,在大義面前,曹操劉備雙方暫時罷兵休戰(zhàn)。并組成討夷聯(lián)軍,對外征討外族,對內(nèi)與民休養(yǎng)生息。
就這樣,雙方度過了長達五年的短暫和平時期。
次年三月,經(jīng)過五年的休養(yǎng)生息,諸葛亮等人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于是集合全部兵力于漢中,兵分三路,出征北伐。
命馬超,龐統(tǒng)率軍西出祁山,進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并與羌人取得聯(lián)系占據(jù)涼州。
張飛、諸葛亮率軍六萬北上,一路逢關破關,遇城克城。河東安邑、解良、聞喜、蒲州、箕關等相繼投降。
劉備,趙云經(jīng)過褒斜谷,北出散關,直取陳倉、眉城、武功,佯攻長安。魏延,龐統(tǒng)率軍通過奇襲,走子午谷,與劉備,趙云會師長安。
盡管身處劣勢,劉備沒有絲毫膽怯,毅然決然率軍出征。意圖擊敗曹操,迎向嶄新的時代,在得知劉備的決意后,趙云的斗志也熊熊的燃燒了起來......
出征之時,三軍之前......
漢中王劉備看著臺下的張飛,諸葛亮,趙云,馬超,黃忠,魏延,龐統(tǒng)等人。
兩鬢斑白的劉備對著眾人說道:“這一場和曹操的最終決戰(zhàn),很不可思議,寡人完全不覺得會輸。因為寡人知道,即使寡人如此脆弱,還有愿意支持寡人的,你們的存在?!?p> 眾人跪下,大聲喊道:“主公(大哥)(大王)……”
“啊啊......備三生有幸,能與諸位相遇...匡扶漢室的志向,天底下已經(jīng)沒有任何人能夠挫敗。和曹賊一決雌雄吧!走向亂世的彼方吧!嶄新的天下就在眼前!”
年過五旬的趙云走出來,跪在劉備面前雙手抱拳說道:“主公,出兵吧!為了讓主公的大志還有我們的希望,在這個天下發(fā)光發(fā)熱吧!”
經(jīng)過歷時一年的征戰(zhàn),魏國雖有鄧艾,張儀,司馬懿,曹彰等人的奮力抵抗,但最終也未能阻攔住,蜀漢大軍前進的步伐。
劉備率領著50萬大軍,兵分三路,齊頭而進。最終攻到了魏國都城許昌城下……
總攻的戰(zhàn)役打響了。三路大軍包圍都城許昌,勸降不成后就決定強攻。
五十萬大軍,一次一次的發(fā)動著攻勢。
一天、兩天、三天……
終于,到了第十天,許昌落陷,曹操同麾下二十余位謀臣武將,一起自盡于皇宮之中。
至此亂世終結(jié),天下一統(tǒng)。
公元二一八年一月一日,建安元年,先祖劉備登基為帝,大赦,改年昌平。以諸葛亮為丞相,龐統(tǒng)為御史大夫,徐庶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大漢皇帝以下。
二月,立皇后孫氏,劉禪為皇太子。
昌平元年,皇宮之中,漢昭烈帝劉備私自召見了左將軍趙云。
“陛下,要封臣為太尉……?”
“子龍,意下如何?”
“陛下,難得您這番心意,但臣認為應該還有更合適的人選在。”
“你所謂的其他人選,也都推舉你來擔任呢。當然,朕也覺得這個新大漢天下的太尉,就屬你最合適不過了??梢缘脑?,真想創(chuàng)造出一個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武器的太平盛世……但是想要實現(xiàn)與維持理想,還是需要力量。趙云,為了成全朕的大志,請用你的雙手繼續(xù)來守護天下吧!”
“明白了,本來臣的性命,就發(fā)誓要一生獻給陛下的理想了?!?p> “臣趙子龍一定會幫助陛下,守護這個嶄新仁愛的大漢天下!”
昌平九年,漢昭烈帝劉備病逝,次年義弟張飛病逝。
昌平二十年,趙云病逝。
同年,漢孝帝劉禪下詔說:“云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謚云曰定國侯。
----------我是萬惡的分割線---------
史書記錄: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漢名將之一。
漢末軍閥混戰(zhàn),趙云受本郡推舉,率領義從加入白馬將軍公孫瓚。期間結(jié)識了漢室皇親劉備,但不久之后,趙云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趙云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左右的時間,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后參加過博望坡之戰(zhàn)、長坂坡之戰(zhàn)、江南平定戰(zhàn),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zhàn)、漢水之戰(zhàn)、箕谷之戰(zhàn),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zhàn)果。除了四處征戰(zhàn),趙云還先后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
除此,趙云于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于關羽張飛被害之后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趙云死后,劉禪又下令追謚趙云,姜維以“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謚趙云為順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