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對天下造成了極大的動搖,為了幫義弟復仇而喪失理智的劉備,在夷陵之地被孫吳火燒連營,劉備病逝于白帝城。而其遺留的大臣和武將們則于漢中敗于魏軍腳下。由于典韋的活躍表現(xiàn),打破了鼎立的膠著情勢。
此時,亂世只剩下曹操和孫權了,這兩位各自盤據(jù)南北,建立起了牢不可破根據(jù)地的英雄。曹操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面改善內政,開發(fā)農業(yè)、積存糧食;一面優(yōu)選將帥,造樓船,練水軍。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編練水軍。
吳國地跨大江南北,戰(zhàn)亂較少,有相當?shù)慕洕蛙娛聦嵙?,軍隊總人?shù)為二十三萬,尤以水軍為強,有舟船五千余艘。然而吳國國君孫權卻不修繕內政,連年戰(zhàn)爭,導致民窮財竭,上下離心;又自恃水軍強大,憑借長江天險,戒備松散。加之大都督呂蒙死后,部眾分散,又中司馬懿的離間計,撤換了名將西陵都督陸遜,使西線守備更加削弱。
建安二十八年十一月,曹操采用司馬懿擬制的計劃,發(fā)兵二十萬,分六路進攻吳國??偟淖鲬?zhàn)意圖是:以曹仁、曹洪兩軍直逼建業(yè),牽制吳軍主力,使其不能增援上游;以鄧艾、司馬懿、曹彰三軍奪取夏口以西各戰(zhàn)略要點,以策應曹洪所率的七萬水陸大軍順江而下;然后由典韋、張遼、徐晃軍南下東進,奪取建業(yè)。為了幫自己心中唯一的英雄.曹孟德取得天下,典韋朝著東吳的方向奔馳而去。
次月,吳主孫權得知魏王率大軍南下,即命丞相張昭統(tǒng)率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副軍師諸葛靚率兵3萬,渡江迎戰(zhàn),以阻止魏軍渡江。張昭軍行至牛渚(今安徽當涂北采石),陸遜向其分析魏軍來犯的形勢時說:“魏治水軍于蜀久矣,今傾國大舉,萬里齊力,必悉益州之眾浮江而下。我上流諸軍,無有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恐邊江諸城,盡莫能御也。魏之水軍,必至于此矣!“據(jù)此,陸遜建議,應集中兵力于采石,等待魏軍前來決戰(zhàn),若能打敗魏軍,即可阻止魏軍渡江,還可西上奪回失地。如若渡過江去與魏軍決戰(zhàn),不幸失敗,大勢必將去矣。
但張昭卻認為,吳國的即將滅亡,人人早已看清,并非今天才知曉。這樣,魏兵一至,眾人心中必然恐懼,難以再整軍出戰(zhàn)。趁著如今魏大軍未到,渡江與其決戰(zhàn),或許還有希望獲勝。如若戰(zhàn)敗身亡,為國犧牲,也就死而無憾了。假如能戰(zhàn)勝,北方的敵人逃走,我軍聲威便會大震,那時乘勝南下,迎擊西來之敵,定能制勝敵人。若依照陸遜的計劃,坐等敵人前來,恐怕部隊早逃散了。于是,張昭決心率軍渡江迎擊魏軍。
次年三月初,張昭軍渡江后,于楊荷正遇曹仁部將城陽都尉鄧艾率七千兵馬趕到,張昭軍隨即將鄧艾軍包圍,鄧艾兵微勢弱,便閉寨請降。副軍師諸葛靚認為,鄧艾是以假投降行緩兵之計,拖延時日,等待后援,應急速進兵予以殲滅。但張昭卻主張放過他們,因為強敵在前,不可因小敵而出戰(zhàn)。于是接受鄧艾投降后,率兵繼續(xù)前進,隨即與曹仁主力部隊之司馬懿和揚州刺史周不疑列陣相對。
吳將陸遜首先率領五千精銳向魏軍攻擊,三次沖擊均未奏效,被魏軍典韋斬首二將,不得不退兵。魏軍則乘吳軍退兵混亂之機,以將軍典韋、張遼率軍追殺,吳軍大敗。
此時,偽降之鄧艾軍又從背后殺來,吳軍潰敗而逃。諸葛靚見大勢已去,收集敗兵數(shù)百逃回江南。張昭不肯逃走,與陸遜、孫震力戰(zhàn)而死,吳軍三萬多人,被斬近八千人,余皆逃散,魏軍遂勝利推進至江邊。
曹操所率的一路大軍,自正月出兵以來,迅速進至涂中后,令瑯邪相劉弘率兵進抵長江,與建業(yè)隔江相峙,以牽制吳軍;同時派長史姜維率諸軍渡過長江,直攻建業(yè)。曹洪軍進展順利,一一擊破吳沿江守軍,殲滅吳軍五六萬人。曹操軍在長江上中游獲勝之后,便揮軍順流而下,三月十四日到達牛渚。當進至距建業(yè)西南五十里時,吳主孫權才派遣游擊將軍甘寧率水軍一萬前往迎擊;但吳軍此時已成驚弓之鳥,甘寧的部隊一望見魏軍的旌旗便不戰(zhàn)而降。曹操的兵甲布滿長江,旌旗映亮天空,聲勢十分盛大,繼續(xù)向前推進。
攻城前夕,兩軍陣前......
張遼看了看身邊一言不發(fā)的典韋詫異的說道:“典韋大哥……總覺得你好像哪里變了?!?p> 典韋回過神說道:“???為什么突然這么說?”
“你似乎已經看得見前方的道路了......身為武人應該前進的道路?!?p> 典韋摸了摸自己的光頭,嘿嘿一笑說道:“你還是老樣子啊……那種玩意兒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不必把我和那些亂七八糟又難懂的東西相提并論……你應該明白吧?你現(xiàn)在是為了什么來到這里?!?p> 張遼沉思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典韋舒展了一下筋骨,從馬背上拿起了自己的雙機,朝著遠方的吳軍大聲喊道:“那么,這回無論以前是敵是友,都不必手下留情了。我--惡來典韋,要把所有妨礙主公的家伙全部打爆!”
總攻的戰(zhàn)役打響了。三路大軍包圍都城建業(yè),勸降不成后就決定強攻。
二十萬大軍,一次一次的發(fā)動著攻勢。
一天、兩天、三天……
終于,到了第十天,建業(yè)落陷,孫權同麾下二十余位謀臣武將,一起自盡于城墻之上。剩余諸將有的逃,有的投降了魏軍,有的戰(zhàn)死,東吳正式滅亡,天下歸魏。
至此亂世終結,天下一統(tǒng)。
三年之后,把自己的位置傳給自己的二兒子曹丕的曹操,一個人騎著馬行走在許昌城外不遠的小路上。
突然,曹操的身后傳來了一聲大喊:“請等......等我!主公!”
曹操皺了皺眉頭,回頭一看,只見典韋穿著鐵甲,背負雙戟,快速的奔跑了過來。
待跑到曹操身邊之后,氣喘吁吁的說道:“真是的,要是沒追上主公的話,我真不知道要怎么辦才好了?!?p> “惡來?!你為什么會來這里?”
“我聽夏侯將軍說了,主公你已經踏上新的旅程了?!?p> 曹操假裝嚴肅地問道:“那孤分派給你守護皇宮的職責,你又打算如何處理???”
典韋撓了撓頭,不在意地說道:“啊……那個呀。呃,那些事就算我不做,別人也辦得到。我要干一些,只有我才能辦得到的事啊!”
曹操看著典韋的囧態(tài),終于忍不住笑了出來說道:“哈哈......哼,隨你高興吧!”
典韋急忙跟在騎在馬上的曹操身后,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大聲的對著曹操說道:“我的工作就是擔任主公的盾牌!不管到哪里,我都會跟著主公您的!”
----------我是萬惡的分割線---------
史書記錄:
典韋,陳留己吾人。東漢末年名將,曹操部將,相貌魁梧,膂力過人。本屬張邈,曾單手舉起牙門旗。后轉投曹操,在曹操征討呂布時被募為陷陣,表現(xiàn)英勇,被拜為校尉,宿衛(wèi)曹操。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為保護曹操而率十余人擋叛軍,擊殺數(shù)百人,但最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亂箭射死。
典韋武藝卓越,被史學家潘眉評價為:雄武壯烈,不在張遼、許褚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