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我?為什么偏偏是我?”男人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上,眼角抽動帶著尖銳的兇戾“騙人的,一定是騙人,我花了這么多錢,為什么要我死?”
這些年生意上的順風順水讓他有一筆自己的積蓄,而有錢人共同的特點就是,
惜命。
他們有足夠的資本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得到一切他們想得到的東西,曾經(jīng)的窮苦出身更是變本加厲的讓他迷戀上這種掌控一切的感覺,他還沒有享受夠金錢帶給他欲望的滿足,他還不能死!
“一定是那里搞錯了,對!一定是那里搞錯了!”男人站起身來,目光掃到了廚房刀具盒中那把最尖銳的剔骨刀,然后慢慢走向廚房。
電視里光影不斷閃動,所放的是一個訪談節(jié)目。
今晚訪談的嘉賓是一個著名的劇作家,而其最擅長的就是悲劇。
談起悲劇,主持人問道“您這么會寫悲劇,有沒有什么特別的竅門可以分享給大家?”
嘉賓點了點頭自信道“關于悲劇,其實用來用去都是那么幾個套路,大家都懂,而知名作家和普通作家的區(qū)別就在于,相同的套路,他可以比其他人展開的更加曲折更加動人”看著主持人尷尬的表情,嘉賓笑了笑“似乎有些不說人話了哈哈,這么來說吧,我簡單舉兩個例子你們就會有體會了,比如”
“兩個人的約定只有一個人記得?!?p> “自始至終無人知曉的重大犧牲?!?p> “只差一點就能避免的永遠錯過?!?p> “沒有其他選擇而不得不接受的結(jié)果。”
“無論如何選擇都是錯誤的魔鬼抉擇。”
主持人聞言眼前一亮“你這么一說我倒是有些感覺了,像你上面這些言簡意賅的虐梗,似乎我都曾在某些電視劇中或者電影中看到過”
“對的,這里的每一個虐梗展開都可以是一個動人的故事,看的無非就是作者的筆力和對劇情的把控,而這就是我想說的關于二者對的區(qū)別?!?p> “前面四個我都可以理解,但最后一個,我實在是沒有想到什么符合的場景,你可以具體說說嗎?”主持人舉起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方才嘉賓說出的五個虐梗,然后用紅色馬克筆圈住了第五個虐梗。
“可以”嘉賓幾乎沒有思考“但在那之前,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p> “假如你是一名老師,在你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了兩條鐵軌,一條是廢棄的鐵道,一條是正在使用的鐵軌,經(jīng)常有火車通過,十分的危險,路旁還樹立著一個標識牌,上面寫著禁止:在鐵軌內(nèi)玩耍,而現(xiàn)在有四個孩子在通車的鐵軌上玩耍,只有一個孩子聽從的標識和父母的告誡,獨自一人在廢棄的軌道上玩耍,那五個孩子都是你的學生。”
你剛想上去呵止他們,可突然一輛火車疾馳而來,孩子們卻全然不知危險即將來臨,眼看著就要通過孩子們玩耍的路段,上前救援已經(jīng)來不及了,而你的面前現(xiàn)在有這樣一個裝置,
你扳動這扳機,火車就會改道,沖向那個獨自玩耍,懂事聽話的孩子,如果不扳,那四個孩子就會死。
現(xiàn)在你會如何選擇?
主持人沉默了一會,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不管他如何選擇,都是不能說出來的,而他現(xiàn)在所面臨的處境,是否就是方才嘉賓所提到的第五條?
似乎是早以預料到主持人的窘迫,嘉賓沒有再追問主持人,而是繼續(xù)補充道“而你作為一個老師,還依稀記得那個獨自玩耍的孩子,是一個相當靦腆內(nèi)斂的孩子,他沉默乖巧,獨自一人在未通車的鐵軌玩耍,他善良懂事,他甚至可能提醒過那四個孩子,在那條通車的鐵軌上玩耍是非常危險的!他唯一的缺點可能就是有點笨,學習成績一直排在班里倒數(shù)。”
“而那四個孩子,樂觀開朗,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是能夠融化所有家長的那種小天使,你會扳么,
不扳嗎?那可是四條鮮活的生命,他們聰明而富有活力,是將來極其可能為社會甚至國家做出杰出貢獻的那類人,
可是要扳么?只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這個沉默內(nèi)斂乖巧善良的孩子就活該去死么?”
“我曾經(jīng)做過一個調(diào)查,遇到這種情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選擇的是不扳,原因是憑什么要一個孩子去承受另外四個孩子的錯誤。很有道理的選擇,那么如果我再改一下題呢。
同樣的鐵道,同樣的處境,不同的是,現(xiàn)在,那條通車的鐵軌上有四千個“不聽話”的孩子,你又會怎么選?”
“四千比一,那不只是四千個即將逝去的生命,還有四千個會因此而破碎的家庭,他們中可能有的家長老來得子,在他們心里孩子的命甚至比他們自己的更重要,他們中甚至有可能有你親戚的孩子,曾用糯糯綿綿的聲音喊你叔叔。而那個沉默懂事的讓人心疼的孩子,只是你的學生,只是你的一個學生?,F(xiàn)在你又要作何選擇?”
聽到這里,很多人可能就會猶豫了,畢竟四個孩子,他可以大義凜然的說出不能讓一個孩子承擔其他四個孩子的罪責這種話來,可當人數(shù)到了四千個,他說不出了。
但令我驚訝的是,仍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選擇不扳,原因依舊同上。
為此我又改變了一下題目,如果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扳倒了這個裝置,火車會直接沖向那個獨自玩耍的孩子,現(xiàn)在要你去抉擇,是否要扳回這個裝置。
而你猜結(jié)果怎么著?
這一次將近百分之九十的人選擇的依舊是不扳,原因更是五花八門。
而在我做這個實驗之前,這個結(jié)果我早就猜到了。
因為一件事呢,如果說一說就能展示自己蓬勃的正義感,那么人人都會想要擁有這樣的正義感,但是如果真的把四千零一個人的命放在你手里,讓你做出抉擇并因此負責的時候,那么這樣的正義感就不是每個人都想要的了。
你不扳動那個裝置,那么將會發(fā)生的一切后果其實都與你無關,他本就該發(fā)生,但如果因為你的插手而導致了不一樣的后果,那么在你導致的后果里,你就得因此負責,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在發(fā)生某些突發(fā)情況的時候,路人總是冷漠無情,但事后的網(wǎng)友卻特別熱心腸的原因。
而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屢見不鮮,以至于有很多人感嘆,是網(wǎng)友都不上街,還是路人都不上網(wǎng)呢?
訪談節(jié)目到此就差不多結(jié)束了,男人煩躁的點上了一支煙,剛才的節(jié)目對他有著一些觸動,但關乎自己的性命......
就在男人心煩意亂的時候,門外傳來開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