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以前的人不夠聰明,還是現在的人比以前的人聰明?錢多多覺得不是,不是現在的人類比以前的人類聰明,而是看人類的聰明才智被運用在哪一個領域。
古人與今人一樣聰明,他們曾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我們沿用至今的技術,許多古代的秘密我們到現在都無法用科學解釋。所以人類在任何時代都是聰明的。
文明的循環(huán),就是某一個契機,帶動了某一個階段的文明,任何文明都不是頂點,或者終點。或許,都只是一個起點。
錢多多覺得,她……是不是一朵重燃文明火花的文明搬運工呢?
——哎瑪,這有些高大上??!難以直視自己的虛榮心怎么辦?
錢多多樂了。
部落人也不敢問她在笑什么。
錢多多教部落人制陶,先是教最原始的泥條盤筑法。
她們在一幢上下兩層結構的土樓里。土樓上一層用來當會議室,下層被錢多多拿來當成制陶工坊。這里面不僅點著篝火,而且還按她的要求盤了火坑,特別溫暖舒適。
將一坨含鐵量豐富的紅泥坯搓成泥條,由底部螺旋向上盤繞,直至口沿,然后慢慢用手抹平,制成陶鍋與陶罐。
錢多多的手法并不熟練,她只是看別人在視頻中做過陶器,真正上手才知道有多難,但這并不能降低她對制陶的熱情。據部落人講,陶器在這一帶屬于奢侈品,一個比較大的陶器能換來三百多斤肉,毫無疑問,這是一條能迅速致富的財路??!
泥條盤筑法實在太慢了,錢多多又嘗試了一下轉輪法,讓人找來一塊背面凸起有點像陀螺的石板,當成轉輪。再收集一些干草,由兩個部落女人一左一右給她幫忙轉動石板,當成轉盤,以此來加速制作陶器。
這方法是在泥條盤筑法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她將黏土鋪在石板的平面上,整成一個盡可能規(guī)則的圓,作為陶器底部,然后又搓了一根泥條,做成一個圓形泥圈,從底部往上堆疊,差不多疊了四次,一個碗狀的胚子差不多成形了。這時,兩個部落女人就將尖頭朝向的石板朝同一個方向用力地推,讓石板快速地轉動起來,像陀螺一樣。
在一個極其簡陋又不穩(wěn)定的轉盤上,婦女們得控制速度,讓轉盤轉速盡量均勻。然后神使借著這塊轉動的石板,迅速地做好了一個陶碗。
這速度比起慢慢疊泥條慢慢捏陶胚快了不止一點點。當石板轉動起來,速度趨于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的時候,錢多多伸出雙手,只須將半成品的陶器胚子慢慢抹平,使內外壁都達到光滑與平整,就行了。
見此,在旁邊觀摩學習的老人和女人眼睛都要發(fā)出光來,他們的眼里看到的不是轉動的石板和成型的碗坯,而是……一塊塊肉啊!一個碗能換來兩只狍子,一天能做多少個碗?他們的腦子都快要當機了,正處于極其繁忙的計算當中。
他們知道,部落里馬上要發(fā)財了!